口語交際·習作2 教案
學習目標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風民俗,交流時做到內容充實,表達流利。
2.借鑒本組描寫民風民俗的寫作方法,學習抓住特點介紹民俗的方法。
3.學習修改、完善自己的習作,創編班級習作集。
課前準備
1.學生通過上網了解各地自己感興趣的民風民俗,或者調查本地的風俗習慣。
2.教師準備有關的圖片。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ǹ谡Z交際)
一、回顧課文,激發興趣
1.“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民俗風情源遠流長,民俗文化斑斕多姿,在燦爛的人類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所學的文章,都能將極其平常的民間習俗和傳統節日描繪得妙趣橫生、魅力四射。同學們隨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臨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共同領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但單元為我們呈現的只是民俗風情畫卷的一角,這節課就讓我們暢所欲言,談談你所調查了解到的民風民俗吧。說一說從《北京的春節》《藏戲》《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維吾爾》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風民俗。
2.民風民俗,是與民族文化有關的風俗習慣,它是一種文化現象,是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展示圖片,向同學們介紹某種民風民俗。
二、暢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風民俗
1.小組內交流
(1)交流內容:對課外閱讀、調查、上網查找、親身經歷等所了解的民俗進行交流。(如,節日習俗:元宵節、端午節、乞巧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春節等;民族舞蹈、服飾、飲食、民居;民間工藝品等。)
(2)交流要求:認真傾聽別人介紹了的民風民俗有什么特點,是怎樣介紹的;提出感興趣的問題,介紹的同學要耐心回答;推選代表,介紹本組最有特色的民風民俗,商議怎樣介紹才能給全班同學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組織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說得詳略得當,生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