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勃,三尺微命”到篇終是第四段,仍可分作兩層�!皢韬簟币郧盀榈谝粚�,由個人遭際寫到路經滕王閣,幸得參與宴會,自當應命為詩�!盁o路請纓”四句,以終軍、宗愨、班超等胸懷大志的歷史人物自比,兼敘懷才不遇�!吧狒Ⅲ擞诎冽g”八句,寫遠行省親,路經名閣,應邀赴宴,如登龍門,身價倍增�!皸钜獠环辍彼木浔硎�,既遇閻公這樣的知音,又怎能不欣然命筆?“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以下為第二層。作者把這次宴會比作歷史上著名的蘭亭雅集,能奉命作賦,已十分榮幸,但自己年少,叨陪末座,更好的作品有待在座諸公。全序以謙詞作結。全文首尾聯貫,一氣呵成,無懈可擊。
這篇序文之所以生動感人,千古傳誦,還在于它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在于它有詩意之美。本文題名曰“序”,也是一篇典型的駢文。它繼承了漢、魏以來駢文的傳統,吸收了賦體的成功的藝術經驗,形成了規模崇麗、氣象清新的風格。徐師曾在《文體明辨序說》中說:“賦”這種文體,“吟詠性情,各從義類。故情形于辭,則麗而可觀;辭合于理,則則而可法。使讀之者有興起之妙趣,有吟歌之遺音。揚雄所謂‘詩人之賦麗以則’者是已�!边@篇序文,可以說是“詩人之賦”的典范之作。王勃是初唐具有革新意識的詩人,他的為文,也同他的詩歌創作一樣,散發出一種清新誘人的氣息,主要表現為詩意的捕捉和意境的創造。他是以詩人的眼光來觀察與滕王閣有關的客觀事物的,而且是以詩人的心情去體驗和抒發真實感受的。他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他有遠大的抱負,有人生的使命感。所以,他既能寫出“落霞與孤鶩齊飛”這樣歌詠山河風光的佳句,同時也能抒發“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情懷。然而,由于時代及其他方面的局限,詩人的理想不能實現,壯志難酬,免不了有“興盡悲來”之嘆,免不了要產生一種與生俱來的深沉的孤獨感。正因為有這種出自內心的深沉感受,所以千百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