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課本上的課后練習作分析和解答,可以作為教師和學生的學習參考。分為三部分:課本源題、題目解析、參考答案,可以避免單純地為做題而做題的機械思維,有效地鞏固課本知識。
一[課本源題]這是一首樂府詩,以七言為主,卻有不少雜言句,節奏多變化,與散文句法相似。試給下面的詩句劃分節奏,朗讀幾遍,說說它們對本詩的風格起什么作用。
1.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2.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3.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4.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題目解析]鑒于這首詩較長,且內容有一定難度,在教學之始不宜要求學生背誦,所以先設計此題,而將背誦練習置于最后,體例與本單元其余諸課異。目的是使學生初步適應這首詩節奏的變化,讀出一點韻味來,不要把某些句子讀成散文,這對領會詩人熾烈奔放的感情和飄逸的風格極為必要。
這是一首雜言體詩,但跟其他詩人的這類體裁作品和李白的另一些這類體裁作品(如《將進酒》《梁甫吟》《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等)相比,都有顯著的不同。這不同就在于:其中的某些句子(如練習中所列舉的)如果孤立地看,確屬散文句。但我們不這樣稱它們,因為它們畢竟是詩的整體中的一部分,只能說它們是散文化的詩句,或句法與散文近似。這當然不能隨意而為,沒有李白那樣的氣概,那樣的英才,是駕馭不了的。
[參考答案]
1.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ā班嬗酢笔菑秃蠂@詞,須一氣讀出,中間不得停頓�!拔:醺咴铡币喈斠粴庾x,“乎”有延長音�!爸薄坝凇苯援斴p讀。)
2.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表示極短停頓�!坝小庇杏嘁��!爸陛p讀。)
3.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ā耙病焙舐晹鄽獠粩��!啊巍北磔^長停頓。)
4.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輕讀。)
這些詩句都仿佛是詩人在熾烈感情的驅動下,不能自已,脫口而出,生動地表現了詩人奔放豪邁的風格。
二、“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它重復出現三次,有什么作用?
[題目解析]這道題是為鑒賞詩的內容設計的。重點是前一問,后一問是對前一問的補充,意思是可以從形式入手,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應當先問后一問,然后分析“蜀道之難”一句的含義。
此題有一定的難度,不宜過早提出。答題所不可或缺的條件是:(1)課文基本成誦;(2)理清課文的結構層次;(3)了解詩的大意。
李白善于從民歌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