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夷:平坦
B.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觀:觀看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名:說明情況
7.“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一句,聯系前文,根據“深思慎取”的精神,作者論述有遺漏的詞句嗎?如有,試完整地補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對本段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辯證關系,體現了作者既重視主觀努力,又重視客觀條件的相互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B.“其孰能譏之乎”是一個反問句,與前面內容聯系看,還是說明“盡吾志”的重要性。
C.用對比和層層深入的方法說理,所闡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義。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對人生和事業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堅定的志向。
9.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高考福建卷)閱讀下文,完成10~16題。
送天臺陳庭學序
宋 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萬里,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唐、艷滪之虞�?珩R行,則竹間山高者。累旬日下見其巔際。臨上而俯視、絕壑萬仞,杳莫測其所窮,肝膽為之悼柔。水行則江石悍利,波惡渦詭,舟一失勢尺寸,輒糜碎土沉,下飽魚鱉。其難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縱游無所得;非壯強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臺陳君庭學,能為詩,由中書左司掾,屢從大將北征,有勞,擢四川都指揮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楊子云、司馬相如、諸葛武侯 [1]之所居,英雄俊杰戰攻駐守之跡,詩人文士游眺飲射賦詠歌呼之所,庭學無不歷覽。既覽必發為詩,以紀其景物時世之變。于是其詩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歸,會予于京師。其氣愈充,其語愈壯,其志意愈高,蓋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時,嘗有志于出游天下,顧以學未成而不暇。及年壯可出,而四方兵起,無所投足。逮今圣主興而宇內定,極海之際,合為一家,而予齒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學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聞古之賢士,若顏回、原憲 [2],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而志竟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無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學其試歸而求焉,茍有所得,則以告予,予將不一愧而已也。
10.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累旬日不見其巔際 累:連續
B.杳莫測其所窮 窮:盡、完
C.于是其詩益工 工:工整
D.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 沒:淹沒、遮掩
11.下列各組句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12.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都體現陳庭學能從中獲得“山水之助”的一組是
①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唐、滟滪之虞
②屢從大將北征,有勞
③楊子云、司馬相如、諸葛武侯之所居
④英雄俊杰戰攻駐守之跡
⑤詩人文士游眺飲射賦詠歌呼之所
⑥顏回、原憲,皆坐守陋室( )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川蜀山水險峻奇特,非有官職、有財富、有才能、會寫文章、年富力強的人不能到達,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陳庭學,能做詩,曾任中書左司掾、四川都指揮司照磨等官職。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勝,每次游覽都寫詩記述。
C.作者因學業未成、戰亂等原因未能實現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對陳庭學游歷而歸的收獲,感嘆自己因年老已難以做到了。
D.作者認為山水名勝能使人的情、志、學等方面上一個臺階,此外,應該還有高于“山水之助”的東西,那就是孔學儒道。
參考答案:
1.D(“至”是動詞用作名詞,其他是名詞用作動詞)2.D(例句中的“其”與D項中的“其”都用作副詞,表反詰語氣。其他三項中的“其”都用作代詞)3.B 4.C(A中“所以”表原因,B中“非�!笔恰安煌瑢こ!钡囊馑�。D項中“至于”是“到……”的意思)5.D 6.B(觀,景觀) 7.“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 8.D(屬于“無中生有”) 9.①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亂的地方,卻沒有外物來幫助他,也不能達到目的地。②這就是治學的人不能不深思熟慮和謹慎擇取的原因。 10.C 11.C 12.B 13.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褒禪山記》閱讀練習
【語段1】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之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1、下列句中加粗字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距其院東五里。
A、兩個“之”字相同,兩個“其”字不同。
B、兩個“之”字相同,兩個“其”字相同。
C、兩個“之”字不同,兩個“其”字相同。
D、兩個“之”字不同,兩個“其”字不同。
2、對“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一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那碑上面的文字被磨平了,只有從它殘存的字還可以辨認出“花山”的名稱。
B、那碑上面的文字被磨平了,只有那些深刻著的碑文還可以辨識。
C、那上面的碑文已經模糊不清,只有從它殘存的字還可以辨認出“花山”的名稱。
D、那上面的碑文已經模糊不清,只有那些深刻著的碑文還可以辨識。
3、下列對褒禪山名稱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褒禪山應該叫“華山”,“花山”是錯誤的稱呼。
B、褒禪山本名是“花山”,后被慧褒和尚稱為“華山”。
C、褒禪山被稱為“華山”,是因為有一個華山洞的原因。
D、褒禪山先后被稱“花山”“華山”,在當時被稱褒禪山。
〖參考答案〗
1:A
2:C
3:D
【語段2】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說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夷:平坦
B、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觀:觀看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名:說明情況
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一句,聯系前文,根據“深思慎取”的精神,作者論述有遺漏的詞句嗎?如有,試完整地補出來。
3、對本段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辯證關系,體現了作者既重視主觀努力,又重視客觀條件的相互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B、“其孰能譏之乎”是一個反問句,與前面內容聯系看,還是說明“盡吾志”的重要性。
C、用對比和層層深入的方法說理,所闡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義。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對人生和事業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堅定的志向。
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⑵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參考答案〗
1:B(觀,景觀)
2:“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
3:B(屬于“無中生有”)
4:⑴ 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亂的地方,卻沒有外物來幫助他,也不能達到目的地。
⑵ 這就是治學的人不能不深思熟慮和謹慎擇取的原因�!�
【語段3】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本段文字通過論述作者的心得揭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辯證關系。也就是要達到目的的三個必要條件。提出“志”這個條件時,用雙重否定,強調“有志”;在提出“力”、“物”這兩個條件時,又分別把“有志”作為基本前提,也強調了“志”。)
1、第一句話中“于是”應解釋成 ,全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
2、作者提“古人”的目的是 ,其反映出的精神從側面證明了本段中 一句。
3、“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喻指 。
4、“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喻指 。
5、作者認為成功的條件有 。
〖參考答案〗
1:對這件事。
承上啟下。
2:表明自己也將像古人一樣對眼前之事進行深入思考。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3:高深的學術造詣或宏偉的事業。
4:困難重重常人難以達到的境界。
5:志、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