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eeuec"></button>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able id="eeuec"><td id="eeuec"></td></table>
  • <table id="eeuec"><li id="eeuec"></li></table>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 <td id="eeuec"></td><table id="eeuec"></table><table id="eeuec"></table><td id="eeuec"></td>
  • <td id="eeuec"></td>
  • 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闂佸憡鑹剧粔鐑藉箟閺屻儲鈷撻柛娑㈠亰閸わ拷 缂備焦鍔栭〃澶岀博閻斿吋鍎嶉柛鏇ㄥ亞濮e牓鎮归悙鍙夘棥闁活亝鎸冲畷鐑藉Ω瑜嶅▓鐘绘⒒閸愩劍鍤€妞ゆ洩鎷� 闂侀潧妫楅敃銈堛亹閸撲焦濯奸柤鍓插厴閸嬫挾鈧綆浜濋煬顒傜磼閹勫仴婵℃彃瀚幏鐘垫媼瀹曞洨鎲跨紓鍌氱墛濡叉帡鎯侀敓锟� 闂佸ジ顣﹀鎺懶ф径瀣枖閹兼番鍨哄畷鎶芥煕閿斿搫濡块柛銈呴叄濮婂ジ宕ㄩ柇锕€娈� 婵炴垶鎼╅崣鈧柍褜鍓欓崯顖炲汲鎼淬劌妫橀柛銉墯椤鎮归崶褜鐓兼い锝勭矙濮婂潡宕遍弴鐘垫啴闁哄鍎戦幏锟� 婵炴垶鎼╅崣鈧柍褜鍓欓崯鎶筋敋閵忋倕妫橀柛銉簽濡叉悂鏌涘Δ鍕吂缂佹鎳忓ḿ顏堟晸閿燂拷
    闂侀潧妫楅敃銉ワ耿閻愮儤鍤嶉柛妤冨剱濡懘鏌熼摎鍌氬珟闁逞屽墮椤戝懎锕㈤鍡欐/闁秆勵殕椤鎮归崶閿嬪 濠电偞娼欓崲鑼姳閾忣偆鈻旈柕鍫濆椤忓姊洪幓鎺曞婵犫偓椤忓棛妫柛褎顨嗛~澶愭偣閸ラ攱瀚� 闂侀潧妫楅敃顏呯閹屽殫濡炲娴烽惀鍛存煏閸℃鍎忔繝鈧鍡欐/闁秆勵殕椤鎮归崶閿嬪 闂佸搫鐗愮划楣冨吹濠婂啨鈧帡宕ㄩ鑺ョ枃闂佸搫鍊稿ú顓炩枖閿燂拷 2024婵炴垶鎼╅崣鈧柍褜鍓欓崯鈺冣偓闈涙湰閿涙劕顫滈埀顒€危閸曨厽瀚氶柨鐕傛嫹41闂佸憡甯幏锟� 婵炴垶鎼╅崣鈧柍褜鍓欓崯鎶筋敋閵忋倕妫橀柛銉戝啰鈧崵绱掗銈囧笡闁活亜婀辩槐鎾诲冀閿斿墽鎲柡澶屽剳閹凤拷
    首頁 > 教案 > 教育資源 > 高一教案

    《離騷》全程教案

    [移動版] 505565700

    《離騷》全程教案  

    《離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離騷》是《詩經》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是“楚辭”體的代表作品。

    2、通過學習《離騷》,了解文學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詩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懷。 

    3、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標

    1、培養通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離騷》,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并學習詩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執著追求理想的高尚節操。

    教學重點

    1、通過鑒賞《離騷》的優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鑒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節奏地誦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1、運用講讀法、逐節誦讀、講講背背,指點難字讀音、難字詞義。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感情及他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對作品的理解。

    教具準備

    錄音機      教學磁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這副對聯說的是哪一位作家?——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這是詩人中的詩人,高峰上的高峰,王者中的王者。王者歸來。今天我們來觸摸他的靈魂,《離騷》就是屈子真情的告白。誰來說一說屈原?

    二.屈原及相關簡介

    1.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屈原因出身貴族,又見聞廣博,記憶力特別好,對時代風云變化了如指掌,而且擅長口才,很快成為楚國政壇引人注目的風云人物。

    26歲就擔任楚國左徒兼三閭大夫。這職務相當高,僅次于楚國最高行政長官令尹,相當于后來的副宰相。他對內經常和懷王一起討論國家大事,頒布政令;對外處理楚國與列國的外交事務,接待各路諸侯的來訪。楚懷王非常信任他。當時的戰國七雄形成東西兩大陣營,即西邊的秦國想吞并東邊的六國,東邊的六國聯合起來抵御秦國的兼并。屈原審時度勢,實行聯齊抗秦、南北合縱的統一陣線。

    屈原在楚國政壇的崛起,他的一系列政治主張的提出,在楚國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老百姓拍手叫好,卻引起了貴族勢力的一片恐慌。因為屈原的政治主張特別是改革主張,對舊貴族勢力很不利,對楚國內部的親秦派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這兩股勢力的代表人物是令尹子椒、現后鄭袖、上官大夫靳尚和公子子蘭。他們結成死黨,在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用惡語中傷屈原。懷王雖然對屈原十公賞識,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卻表現為孤傲自大,頭腦簡單,無一定主見。懷王經不起鄭袖、靳尚一伙的挑唆,一氣之下疏遠了屈原,搞通撤掉屈原左徒職務,任命他掌管王族三姓事務,不讓他參與國家大事。

    楚懷王十六年,秦相張儀入楚,用重金通過靳尚賄賂懷王寵妃鄭袖,慫恿懷王斷絕了與齊國的外交關系。楚、齊關系破裂,六國聯盟瓦解。懷王受了張儀的欺騙,幾次興兵伐秦,都大敗而回,只得再度起用屈原出使齊國,修復楚、齊關系。

    此后,在內外交困的情勢下,楚國幾乎成了秦國手中的玩物。秦國對楚國采取了又打又拉的兩面手法,累次誘騙楚國上當,削弱了楚國的政治、軍事實力。楚懷王三十年,秦國一面出兵攻找楚國,連取楚國八城;一面寫信給楚懷王,約他去秦國武關與秦昭襄王會晤。這顯然又是一個騙局。懷王一意孤行。懷王的小兒子子蘭是個親秦派,極力主張懷王西行。懷王一進武關便被秦國軍隊軟禁起來,把他押到秦國首都咸陽,以番臣禮遇待他逼他割地便放他回去。懷王不堪凌辱,悄悄逃到趙國。害怕秦國的趙國不敢收留他,又被秦兵擄去,三年后死在秦國。

    太子熊橫繼位是為楚頃襄王,以其異母弟子蘭為令尹。這時伸展的楚國已是政治腐敗,經濟崩潰,兵無斗志,元氣大傷。屈原在政治上累遭挫折,眼見親秦派已經得勢,趁著懷子耿柩運回郢都,舉國默哀致祭的機會,拼死揭露了那批禍國殃民的親秦派的罪行,遭到更沉重的打擊。頃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區。這時他“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只得以死明志,于公元前227年5月端午節這天抱石投汨羅江而死。

    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所以在屈原投江自盡的日子,民間有粽子、賽龍舟的習俗。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蘭哥白尼、英國沙士比亞、意大利單�。┲�,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屈原誕生在山青水秀的秭歸樂平里。(傳說秭歸縣名由屈原而來。屈原有個姐姐,屈原被流放前,她曾特地趕回來寬慰弟弟,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后人為表示對這位賢惠的姐姐的敬意,將縣名改為“姊歸”,后演變為現在的“秭歸”。)秭歸鳥即子規鳥。相傳為屈原妹妹屈么姑的精靈所化,每年農歷五月,此鳥叫聲“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們做粽子、修龍舟,準備迎接端午佳節,祭祀屈原。

    2.屈原作品

    《離騷》、《天問》《九歌》《九章》《漁父》《招魂》等,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斗爭的實錄,表現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于祖國的決心。

    屈原的作品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其主要表現是他將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融入了藝術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還以一系列比興手法來表情達意。他以鮮花、香草來比喻品行高潔的君子;以臭物、蕭艾比喻奸佞或變節的小人;以佩帶香草來象征詩人的品德修養。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參差錯落、靈活多變;語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極富于鄉土氣息;其方言土語大都經過提煉,辭藻華美,傳神狀貌,極富于表現力。

    屈原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一個愛國者的悲劇,一個改革家的悲劇,一個正義毀于邪惡的悲劇�?v觀他的一生,作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敗了。他的理想和事業永遠為后人所惋惜。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成功了。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并稱為“風騷”�!帮L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漢代以來,屈原在中國歷史上地位日漸崇高,影響愈加深遠。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偉大,一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二是他用畢生心血寫成的20多首詩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世界文學殿堂的精品。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朝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王國維)

    3.關于楚辭

    “楚辭”戰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形式,亦稱“楚辭體”。楚辭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離騷》,所以后人也有用“騷”指代楚辭的,故稱“騷體詩”。楚辭發源于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在語言形式上,突破了《詩經》以四字句為主的格局,句法參差錯落,靈活多變;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助語勢,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嘆的韻致,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楚辭的出現標志著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展,是《詩經》以后的一次詩體創新和解放。

    《楚辭》:西漢劉向編輯的收錄屈原等人詩歌的一本詩歌總集。

    三.解題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并為之奮斗不息的一個縮影,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離騷》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詩全詩372句,分93節,共2464字。

    四.誦讀

    1、請大家朗讀這段用血淚寫成的文字,注意在形式上這首詩有什么特點?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如何。

    楚辭體或叫騷體,兮就是一個標志,如去掉兮后再讀一遍(生讀)�!百狻笔谷娨恢痹诨丨h往復的旋律中進行,具有很強的節奏感�!百狻弊志哂刑貏e強烈的詠嘆表情色彩、構成詩歌節奏的能力,同時,“兮”字句作為一種文化存在,反映了荊楚民族的自由浪漫精神和屈原的悲怨憤激情緒�!百狻痹诰渲衅鹆似渌撛~所無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從而構成一種獨特的意味。聞一多認為“兮確乎是詩歌的核心與原動力”。項羽是楚國的貴族,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是女性中的偶像,同樣是楚國的貴族《離騷》中屈原是怎樣的形象呢?

    2、放錄音:

    第一遍,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的節奏。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

    kuā     zhuó   chà chì    jí        guò    miǎn 

    修姱     謠諑     侘 傺    岌岌     攘詬     偭規矩

    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

    第三遍,讓學生大聲朗讀。

    3、指名學生朗讀,指正生字的讀音及句子的節奏把握詩的節奏,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在反復誦讀中進一步理解 

    (1)把握詩的節奏

    騷體詩的節奏要復雜一些,但仍有規律可循,這就是每個詩句都可以分成兩半,中間用虛詞連接,前一半占兩拍,后一半看起來似乎只有一拍,但加上延長音或停頓,其實也是兩拍。所以,它的基本句式是:

    X——X X 虛詞 X X(空拍或加語尾助詞),一般一句是三四個節拍。

    下面試從課文中舉幾個例子,虛詞皆加括號。

    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

    芳——與澤(其)——雜糅(兮),

    唯——昭質(其猶)——未虧。

    《離騷》本來是用楚地曲調吟誦的,音樂性很強,誦讀時首先要劃分好節奏。誦讀時,上分句末字“兮”,猶如現之“啊”,讀音要稍長,押韻的字要重讀,反復練習,直至口熟。

    (2)體味詩的情感

    朗讀時還要把握每一節的主旨,一節一節地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感情。   

    例如:第一部分第1節主要是說他因進諫而遭貶黜,接著就說到朝中小人如何誣蔑他,而君王卻執迷不悟,由此他想到當時政治上的壞風氣:投機取巧,不顧公理,造謠中傷,產生了孤獨感。但他決不同流合污,把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終于得出“伏清白以死直”的結論,這種精神是極為感人的。

    第二部分說既黜之后,該怎么辦?反省自己,是否沒有看清道路,返回去呢?承著反省的思想,檢查自己的進退、制衣,肯定了自己的美好品質及政治主張“茍余情其信芳”,“唯昭質其猶未虧”,信念更加堅定,為了尋求理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剛正不阿,一身正氣,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污;潔身自好,自我完善;堅持真理,獻身理想;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的情感無不激勵著一代代仁人志士,為光明自由幸福而斗爭。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4、請同學們集體讀一遍課文,要讀出語氣。

    五總結、擴展

    課文節選比較集中地表現出屈原的憂患意識和愛國情懷。要善于“移情”,學習屈原追求理想、保持節操、九死未悔、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喜愛表現愛國情懷的詩句,并產生共鳴。課外閱讀《離騷》的其他部分以及《讀本》中的《涉江》、《國殤》,你會情不自禁地受他感染。布置作業

    1.詩人謳歌、追求的是怎樣的理想?(找出詩句,并稍加闡述)

    2.你最喜愛哪些詩句?在這些詩中,詩人抒發了怎樣的感情?對你有什么啟示?

    附:板書設計

    離    騷

    線索:誶            替          退          往

    內容:直言進諫      替而不悔    謹慎審度    斗志彌堅

    情感波瀾:跌宕起伏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整體把握課文

    1、要求學生借助課下的注解,疏通課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詞及常用字、詞的特殊用法。(1)補充注釋

    ①民生:游國恩《離騷纂義》:“民生即人生�!比松欠褐�,應包括屈原自己。

    ②浩蕩:原形容水大貌,引申為放縱自恣,反復無常,不知深思熟慮。

    ③民心:人心。楚辭中“民”多指“人”,此處的意思是“別人心情”,也即是詩人屈原的心情。

    ④糅:這里指性質相反的兩個事物揉合在一起。

    (2)必須掌握的實詞及其在現代漢語中的運用。

    ①替:廢棄。(王朝興替)

    ②申:申斥、申述,加上罪名。(三令五申)

    ③嫉jí:忌妒。(嫉賢妒能)

    ④溘kè:突然,忽然。(溘然長逝)

    ⑤不群:卓爾不群。

    ⑥方圓:方枘圓鑿,也說圓鑿方枘。

    ⑦相安:相處,相容。(相安無事)

    ⑧尤yóu:罪過,過失。(以儆效尤);責難,怨恨(怨天尤人)

    ⑨岌岌jí:山勢高聳的樣子。(岌岌可危)

    ⑩陸離:修長的樣子,也形容色彩繁雜的樣子。(光怪陸離)

    ⑾昭zhāo:明白(明潔),(以己昏昏,豈能使人昭昭)

    ⑿游目:放眼遠眺。(游目騁懷)

    ⒀彌彰:更加明顯。(欲蓋彌彰)

    ⒁懲chéng:挫敗。(懲惡揚善)

    2、要求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課文內容,梳理課文思路。

    明確:《離騷》集中反映了屈原的愛國思想感情,表達了舉賢授能、修明法度以統一中國的進步政治思想,以及獻身祖國的愛國感情,體現了決不茍且偷安、同流合污的光輝峻潔的偉大人格。全詩共93節,課文節選的是第20節至第32節,共13節,52句。課文內容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1—7節)自述遭貶原因,表示決不跟那些小人同流合污的精神,這就是司馬遷所稱道的“正道直行”。   

    第二部分(8—13節)表現詩人保持美好品質的愿望。這六節從反省、檢查自己的行為,反省明志,以退為進、斗志彌堅,更表現出詩人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和品德。

    鑒賞第一段

    1、兩個學生朗誦。

    2、重點字詞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    眾女,喻指許多小人。

    蛾眉,喻指高尚德行。

    偭規矩而改錯        錯,通“措”。

    忳郁邑侘傺兮        忳,憂悶。

    郁邑,通“郁悒”,憂愁苦悶。

    侘傺,失意的樣子。

    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圓”。

    3、找出本段中詩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詩句。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內心苦悶,憂國憂民。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薄非竺赖�,至死不改。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疾惡如仇,不同流合污。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剛正不阿,愿獻身正道。

    4、小結:

    述懷,揭示“朝誶而夕替”原因(潔身自好,小人誹謗,君王昏庸),表現“九死未悔”的堅定節操。

    五、鑒賞第二段

    1、齊誦

    2、字詞

    步余馬于蘭皋兮      步,緩行。使動用法。

    進不入以離尤兮      離,通“罹”,遭受。

    不吾知其亦已兮      賓語前置    “不知吾”

    高余冠……長余佩……      高、長,用作動詞。

    唯昭質其猶未虧     “ 唯……猶……”,唯獨(只有)……還……

    芳菲菲其彌章        章,通“彰”。

    3、找出本段中詩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詩句。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修身潔行,不管別人怎么看。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薄半m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以“好修”為樂,至死不變。

    4、小結

    反省。檢查自己的行為,表現追求美德,體解不悔的高尚品格

    六、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一、導入

    《離騷》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著鮮明的個性光輝。它既植根于現實,又富于幻想色彩,大量運用古代神話和傳說,通過極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把現實人物、歷史人物、神話人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瑰麗奇特、絢爛多彩的幻想世界,從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不愧為我國最早的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典范。課文比較集中地表現屈原的憂患意識和愛國情懷。主要表現在:追求、謳歌理想,九死未悔,直抒胸臆;發揮想象,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及對偶,把抽象的意識品性、復雜的現實關系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塑造自己美好的形象。

    《離騷》是因“憂愁幽思”(司馬遷語)而作。故以抒情為主,但也不乏生動的敘事,展示了一種“心事浩茫連廣宇”的境界,即使單就課文所節選的章節而言,它的意境也是極其開闊而明朗的。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探究過程

    討論題1:  《離騷》雖以抒情為主,也不乏生動的比喻及對偶,從文中找出一二處并談談這些詩句對營造意境的作用。

    應該說,本文所用比喻及對偶較多。

    如:“既替余以蕙鑲兮,又申之以攬茝”,運用了對偶及比喻,通過這組對偶句描述了政敵對他的誹滂、誣陷,不僅揭示了政敵的卑劣,也表現了自己的堅貞;任憑他們“既替”“又申”;作者還將自己的品德這一抽象的概念具體物化為可見的“蕙、茝”這樣香氣四溢的植物,讓讀者了解他的美德,使詩人的形象生動具體,營造了一種耐人尋味的意境。

    又如“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這些比喻及對偶的詩句,意境多么明凈、馨香,跟現實的黑暗、污濁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它使我們看到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喜愛和追求。正是這樣的喜愛和追求,使他終生保持了“泥而不滓”的品質,世世代代為人民所景仰。

    本題答案不拘一格,言之成理即可。   

    討論題2,有人認為直接抒情的詩句,只有“意”而無“境”,你是怎么認為的?請找出一二句直接抒情的詩句,談談你的看法。

    應該說這種認為是不夠正確的,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寧溘死以流亡兮,吾不忍為此態也”等,這些詩句決非有“意”無“境”,因為詩人的情意是在楚國當時的特殊背景下產生出來的,透過它們可以返照出楚國朝政昏暗、群小盤踞要津和人民生活艱難的情狀,同時詩人保持高尚節操,獻身理想的崇高形象凸現紙面,栩栩如生。意境深邃,撼人心魄。

    三、問題探究:

    1、節選的這部分里第一節先說“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節接著卻又說“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仉捃囈詮吐焚�,及行迷其未遠”,前后是否有矛盾?(討論)

    第一節寫的是詩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遭小人誣陷,君王是非不分,疏遠了他。雖遭多方沉重打擊,但他心志彌堅,毫不退縮。第二節里寫詩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潔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動中積極進取,謀求變革。遠離政壇,并不意味著放棄操守,因此并不矛盾。

    2、這首詩運用了哪些手段來增強韻律感、音樂性?

    ①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百狻弊质钦Z助詞,沒有實在意義。用在上下句中間,增加了停頓,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

    ②大量使用對偶句。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③多用雙聲疊韻聯綿詞及疊音詞。如“郁邑”“ 侘 傺”“陸離”是雙聲詞,“岌岌”“菲菲”是疊音詞。

    3、比興手法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薄办`修”本意是神仙,此指君王。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薄岸昝肌北葦M自己的美德。以“眾女”肆意造謠中傷比擬朝臣對自己的造謠中傷。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薄苞v”比擬詩人,“鳥”比擬周圍群小。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薄案哂喙谥пз�,長余佩之陸離�!�

    ——以衣服佩飾比擬詩人的美德。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薄葦M詩人品德高潔。

    4、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愛國情感的?有人說他這是一種“宗國”思想,你同意嗎?

    明確:觀點一:同意。屈原的愛國思想其實是一種“愛君”思想。戰國后期的“合縱”“連橫”之爭,是中國內部的矛盾斗爭,因為它們都是周王朝的諸侯國,隨著諸侯國勢力的強大,他們都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聯齊抗秦的“合縱”策略,一是為保衛楚的獨立,二是進而實現楚“王”天下的企圖,這只能說是為爭奪全中國領導權而進行的內部斗爭,并非是抵御外國的侵略,像他在作品中所說的“帝高陽之苗裔兮”就帶有明顯的血統夸耀�!皝砦岬婪蛳嚷贰薄翱只瘦浿當】儭昂霰甲咭韵群筚�,及前王之踵武”,則是一種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國觀念的使命感和憂患意識。屈原的種種努力,客觀地說,這的是楚王的統治,我們不必人為地拔高理解他。

    觀點二:不同意否認屈原的愛國意識。上種觀點是站在我們今天的角度去看待的。我們現在之于屈原的時代,相距上千年,我們不能苛求那個時代的屈原像我們今天這樣考慮問題。施行政策,具有和我們一樣的思維、觀點以及胸懷世界的氣度,那個時代的屈原,為了國家的前途,為了人民的生活,憂心哪焚,奔走呼號,這不就是愛國的表現還能是什么?在他的心中,楚國就是他的祖國,楚國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們能非議他的愛國精神嗎?

    對屈原的評價應該分兩個方面:作為一位詩人,屈原是成功的;但是,作為一位政治家,他是失敗的。屈原的失敗就在于他把自己的命運與楚國的國運緊密的聯結起來。他愛楚國,是愛的那么的深沉和執著。他深深地愛著楚國的文化,這一點造就了他成為一位偉大的詩人;他深深地迷戀著楚國的腐朽的、沒落的政壇,這一點鑄成了他只能是一位狹隘的民族主義者,從而他的國家的毀滅,連帶了他政治信仰上也徹底的毀滅。

    5、討論:屈原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抱石沉江,你贊成這一舉動嗎?

    ①觀點:可以理解——作為那個時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貴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關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賞識并支持下才能實現,他的高潔的節操只有君王幫他力排眾議時才能保持,當君王不賞識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撐他的柱石,若不想改節,不想改變自己,那么,他只有走這一條路。我想屈原走向這條不歸路是無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②觀點:不贊同——屈原雖遭楚王放逐但楚國人民并沒有拋棄他,他自感面君無望,心中的理想無法實現,便抱石沉江,這其實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現。他應堅強地活下來,活著便有希望。

    6、讀這篇文章,你有哪些啟發?

    明確:①一個人即使身處逆境,也要為崇高遠大的理想而奮斗,決不能動搖和悔改。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長的,但為了追求真理,應不屈不撓,勇往直前。

    ③即使在污濁的環境中,也應保持自己的高潔品質。要熱愛祖國。

    四、課堂演練:

    1、“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句中“悔”字應怎樣理解更貼切?它與“雖九死其猶未悔”中的“未悔”是否矛盾?為什么?它在結構上有何作用??

    解析:此題考查煉字。注意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來分析其效果。

    答案:悔:追悔(反�。�,前一個“悔”是反悔;不矛盾,因為二者意義有差別,前者是表對自己的選擇的堅定,后者是對自己走過的路的反��;它是下文的開啟之詞。

    2、賞析“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1)“芰荷”“芙蓉”喻指什么?

    (2)詩人為何還要“高余冠”“長余佩”,這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3)這兩個詩句描繪了詩人什么樣的自我形象???

    解析:此題考查對關鍵句的理解。其中有修辭、形象、情感的考查,考查點多,注意比較。

    答案:(1)高潔的德行。(或:崇高的品德。)(2)在反省自己走過的路后,詩人沒有畏懼邪惡,而是更堅定了走自己路的決心�!案哂喙凇薄伴L余佩”更是明確表達自己的思想:無悔選擇。(3)德行高潔的君子形象。

    3、“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中“忽”字在詩中有何作用??

    解析:此題考查煉字。注意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來分析其效果。

    答案:轉折;從反省到進一步堅定意志。?

    4、“雖體解吾猶未變兮”中“未變”的是什么?

    解析:此題考查指代意義,注意從上下文篩選信息。

    答案:追求“美政”及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感。

    五、總結、擴展

    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創了詩人從集體歌唱到個人獨立創作的新時代。屈原以他愛祖國、愛人民的高貴品格,以他創作的光輝燦爛的詩篇,對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對我國文學優秀傳統的形成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我國文學史的發展上有著崇高的地位。

    屈原首先是作為一個愛國者、愛國的詩人為后世所景仰的。漢初,遭遇與屈原相似的賈誼,他寫過一篇《吊屈原賦》,表示了對屈原的崇敬,并寄托了自己的感慨。司馬遷也是真正理解屈原的人,他不僅在《史記》中為屈原立傳,極力贊揚屈原,并且以“屈原放逐,乃賦《離騷》”的精神鞭策自己,以完成《史記》的寫作。以后,屈原精神在許多作家身上得到進一步發揚,李白、杜甫都景慕屈原之為人。李白“一生傲岸”,不向權貴折腰,卻深深敬佩屈原。他說:“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笨隙饲牟恍�。杜甫的憂國愛民的思想是屈原精神真正的繼承者。他的詩歌也努力向屈原學習,所以他說:“窮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后塵�!睆墓胖两�,在我國還有不少詩人在民族危亡年代寫下激昂慷慨的愛國詩篇,現在仍感召著一代又一代。

    屈原對文學創作的影響同樣是巨大的,從形式上看,他打破了四言詩的格調,吸收民間形式,特別是楚聲形式,創造了一種句式參差靈活的新體裁,是詩歌形體的——次解放。在文學創作上,他發展了《詩經》的比興手法,把原來的比興材料,如草木、魚蟲、鳥獸和風云雷電都賦予了生命,讓它們活動,甚至讓它們有人的意志,用以寄托詩人的思想感情。這些對我國古代文學影響極大。如張衡《四愁詩》、曹植的《美女篇》、杜甫的《佳人》等。還有屈原所運用的大膽幻想和夸張的手法,對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形成和發展也有很大影響,像李白就認真學習了屈原的作品,把握了楚辭的精神,因此在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的詩歌創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唐代另一浪漫主義詩人李賀所受屈原的影響也是十分明顯的。

    總之,楚辭影響深遠,只有《詩經》可與之相比�!对娊洝泛汀冻o》所開辟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創作道路,二千年來一直為我國優秀的作家所繼承和發揚。

    以上分析,既是總結、拓展,又是為了解決練習二。

    六、布置作業

    《離騷》是“楚辭”的代表,讀了課文你能否概括“楚辭”的體裁特點?它與《詩經》在表現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1、反復誦讀,背誦名句。

    2、預習《孔雀東南飛》

    附:板書設計

    離    騷

    屈原

    抒情    比興      營造形象

    敘述    對偶      營造意境

    《離騷(節選)》知識點梳理  

    一、重點詞語

    1.掩涕:長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淚)

    2.誶:謇(jiǎn)朝誶(suì)而夕替(諫爭)

    3.替:謇朝誶而夕替(廢棄,貶斥)

    4.雖:雖九死而未悔(縱然,即使)

    5.眾女:眾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許多小人)

    6.蛾眉:眾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遙諑:謠諑(zhuó)謂余以善淫(造謠,誹謗)

    8.偭:偭(miǎn)規矩而改錯(背向,引申為違背)

    9.度:競周容以為度(法度,準則)

    10.溘:寧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異道:夫熟異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詬(罪過)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觀察,選擇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遠(趁著)

    16.止息:馳椒丘且焉止息(停下來休息)

    17.初服:退將復修吾初服(當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聳的樣子)

    19.游目:忽反顧以游目兮(放眼觀看)

    20.繽紛:佩繽紛其繁飾兮(繁多)

    21.未變:雖體解吾猶未變兮(不會改變)

    二、通假字

    1.錯:偭(miǎn)規矩而改錯(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憂愁苦悶)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圓”)

    4.離:進不入以離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彌章(通“彰”,明顯,顯著)

    6.反:延佇乎吾將反(通“返”,返回)

    三、一詞多義

    1.長: ①長太息以掩涕兮(副詞,長久) ②長余佩之陸離(使……加長)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為是好的) ②謠諑(zhuó)謂余以善淫(擅長)

    3.以為: ①制芰(jì)荷以為衣兮(用……做) ②余獨好修以為常(認為)

    4.修: ①余雖好修姱(ku�。┮皂Z(jī)羈兮(美好)②退將復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獨好修姱以為常(美,美好)

    5.雖:①余雖好修姱(ku�。┮皂Z(jī)羈兮(惟,只是) ②雖九死其猶未悔(即使,縱然)

    四、詞類活用

    1.鞿羈:余雖好修姱(ku�。┮皂Z(jī)羈兮(名作動,約束)

    2.淫:謠諑謂余以善淫(動作名,淫蕩的事)

    3.群:鷙鳥之不群兮(名作動,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為動用法,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動,使……受委屈,使……受壓抑)

    6.步:步余馬于蘭皋兮(使動,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動,使……加高)

    8.長:長余佩之陸離 (使動,使……加長)

    五、古今異義的詞

    1.浩蕩:怨靈修之浩蕩(①古義:荒唐。②今義:形容水勢廣闊而壯大)

    2.工巧:固時俗之工巧兮(①古義:善于投機取巧。②今義:技藝巧妙)

    3.改錯:偭(miǎn)規矩而改錯(①古義:改變措施。②今義:改正錯誤)

    4.窮困:吾獨窮困乎此時也(①古義:處境困窘。②今義:經濟困難)

    5.流亡:寧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義:隨流水而消逝。②今義:因災害或政治原因被迫離開家鄉或祖國)

    六、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賓語前置)

    2.唯昭質其猶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定語后置)

    4.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被動句)

    5.雖體解吾猶未變虧(被動句)

    七、難句翻譯

    1.余雖好姱(ku�。┮皂Z(jī)羈兮,謇朝誶而夕替。譯: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約束自己啊,早上進諫而晚上即遭貶黜。

    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譯:這也是我心向往的美德啊,縱然九死也不后悔。

    3.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譯:寧愿突然死去,隨水流而長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這種丑態。

    4.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譯: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納,又遭受指責啊,就退隱了, 重新整理我當初的衣服。

    5.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譯:裁剪荷葉做上衣啊,綴縫荷花花瓣做下裝。

    6.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譯:不了解我也罷了啊,只要我本心確實是美好的。

    7.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譯: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長我長長佩帶。

    8.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譯:世上的清芳和污濁雜糅在一起啊,唯獨我明潔的品質還沒有虧損。

    9.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譯:即使被肢解我還是不會改變啊,難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敗的嗎?

    離騷練習  

    【同步達綱練習】

    一、課文閱讀訓練

    1.給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①偭(   �。┮幘囟腻e(   �。�

    ②何圜(   �。┲苤苜�

    ③制芰(   �。┖梢詾橐�

    ④高余冠之岌岌(   �。�

    2.下列句中加黑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备�,加高。長,加長�!案摺焙汀伴L”這里都作動詞。

    B.“芳與澤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睗�,污濁。昭質, 即指詩人內懷的美德。虧,虧缺。

    C.“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彪� ,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稱。復路,返回原路。之,這里無意義。

    D.“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彪m,即使。懲,懲罰。

    3.對句中加黑詞的解釋錯誤的項是( �。�

    A.背繩墨(喻準繩)以追曲兮。伏(守,保持)清白以死(為……而死)直兮。

    B.不吾知(了解)其(無意義)亦已(罷了)。

    C.屈心而抑(壓抑)志兮,忍尤(尤,罪過)攘(忍受) 詬(恥辱)。

    D.謇朝誶而夕替(貶黜),將往現乎四荒(四處荒涼、冷落)。

    4.翻譯下列句子

    ①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譯文:

    ②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譯文:

    ③民生之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譯文:

    二、基礎知識檢測

    一、填空題

    1.長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_______________。

    4.制芰荷以為衣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茍余情其信芳。

    5.________________,長余佩之陸離。_______________,唯昭質其猶未虧。

    6.民生各有所樂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屈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其代表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離騷》全詩主要以主人公“余”的__________構成。它采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手法。

    9.“離騷”,按東漢班固的解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10.《楚辭》是由__________(朝代)代__________(姓名)所輯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后人仿寫的作品,因這

    些詩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名為“楚辭”。

    二、選擇題

    11.注音,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太息:嘆息�!″溃海辏楱#睢≌r:suì,進諫

    B.謠諑:zhú,造謠誹謗�!�?忳:t ún,郁悶�!�?侘傺:chà�。戗�

    C.溘死:突然死亡。溘kè 鷙:兇猛的鳥。

    D.蘭皋:g�。�,有蘭草的水邊。

    【創新能力訓練】

    有些詩歌雖然都表現了健康的思想感情,都是屬于成功之作,但由于歷史條件不同,作者的世界不同,詩中所表現的思想感情仍有深淺和高下之分。下面這三首詩詞都是借梅花抒情懷,但寓意各不相同。仔細閱讀,認真比較,說說這三首詩詞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

    山園小梅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xu�。睿╁�,

    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數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xiá),

    不須檀板共金尊。

    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yì)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學科滲透訓練】

    生態系統是耗散結構,它不斷與環境交換能量與物質,輸入的能量在系統中轉化消耗,以此維持系統的有序結構,沒有能量的輸入,系統就將互解;輸入的能量削弱,系統就要退化,植物固定太陽能為生態系統輸入能量,它是生態系統的能源心臟,降低生態系統第一性生產,削弱生態系統輸入的能量,必然導致系統的退化。黃土高原墾殖指數一般超過50%,不少地區在70%以上,而所剩無幾的草場、次生林在人為干擾下生產量也很低。這樣大幅度地削弱生態系統的能量輸入是黃土高原生態系統退化、生態平衡破壞的基本原因。

    “這樣大幅度地削弱生態系統的能量輸入”所指的依據是:

    A.指草場、次生林在人為干擾下生產量很低。

    B.黃土高原的墾殖指數過高,而所剩無幾的草場、次生林在人為干擾下生產量也很低。

    C.黃土高原墾殖數過高。

    D.人為的干擾使黃土高原生產量很低。

    參考答案

    【同步達綱練習】

    一、課文閱讀訓練

    1.①miǎn�、冢酲ⅲ睢、郏戗、埽戗�2.D 3.D 4.(見課本注解)

    二、基礎知識檢測 

    一、1—7(見課本) 8.內心獨白,比興和象征 9.遭受憂愁 10.(見課本注釋)

    二、11.A

    【學科滲透訓練】 B(要緊緊扣住“墾殖指數”)

    離騷·鞏固練習  

    1.對下列各句中加粗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長太息以掩涕兮          太息:嘆息

    B.謇朝誶而夕替            替:換

    C.固時俗之工巧兮          固:已經

    D.寧溘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

    2.對下列各句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偭規矩而改錯——違背規矩而任意去糾正錯誤。

    B.悔相道之不察兮——后悔選擇道路時沒有看清啊。

    C.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保持清白而獻身正道啊,本來是古代圣賢所推重的。

    D.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松饔懈鞯臉啡ぐ�,我獨愛美,并且習以為常。

    3.下列各句,與“不吾知其亦已矣”句式特點相同的一句是

    [    ]

    A.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B.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C.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D.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方。

    4.下列有關《楚辭》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楚辭》是西漢劉向編訂的,是繼《詩經》后的又一部詩歌總集。

    B.“楚辭”是一種新詩體,與漢賦截然不同,前者是詩歌,而后者是押韻的散文。

    C.楚國的地方音樂對“楚辭”的產生有一定的影響。

    D.《楚辭》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代表作。

    5.對《離騷》思想內容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本詩通過詩人一生不懈的斗爭和身殉理想的堅貞行動,表現了詩人為崇高理想而獻身祖國的戰斗精神。

    B.本詩也表現了與祖國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摯的愛國主義感情。

    C.本詩還表現了詩人的熱愛進步、憎惡黑暗的光輝俊潔的人格。

    D.當然,本詩在表現激情的同時,更多地表達出了作者的無奈和感傷。

    6.對王灣的《次北固山下》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    ]

    A.詩的開頭,點出江南青山綠水的特色,頷聯將長江的壯麗景色,點染成一幅絕妙的富有動感的圖畫。

    B.頸聯寫殘夜未盡,海日便噴薄而出,舊年未去,江春就翩然而至,用語新奇,令人拍案叫絕。

    C.全詩結構嚴密,布局流暢,語言精妙,形象生動,音節鏗鏘,令人回味無窮。

    D.全詩筆力雄健,氣勢磅礴,意氣高昂,頗有豪邁之風。

    7.對李白的《贈汪倫》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

    A.詩的前兩句寫詩人乘舟待發,而送行者踏歌而送�!昂雎劇北砻鬟@踏歌相送對詩人來說實出意外,而就詩來說,也是絕巧的意外之筆,使詩承首句鋪敘之后陡起一筆。

    B.詩的后兩句說“汪倫送我情”猶如千尺潭水,化抽象的情誼為具體的形象,與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有異曲同工之妙。

    C.“汪倫送我情”到底有多深,詩人留下了大片空白,任人馳騁想象。

    D.全詩畫面有動有靜,跳躍轉換,靈動自然。

    參考答案

    1.B  2.A  3.B  4.D  5.D  6.D  7.B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浣衡枖妞ゆ挴妾ч崑鎾诲礃椤撗冩闂佸搫鍊稿ú鈺呮儊椤栫偛纭€闁跨噦鎷�闂佸憡甯掑Λ娑氭偖椤愨懣褔宕堕埡鍐┿仢
    闂佸憡顨呭锕傤敋閵忋垻纾鹃柟瀛樼矌閻熲晜绻涙径鍫濆妞ゆ洏鍨藉顒勫炊瑜滈崝鍛槈閺冩挻瀚�19濡ょ姷鍋犻幓顏嗘閹烘梹瀚氶梺鍨儐閺嗩亪鏌﹀Ο铏圭闁搞劍绮嶇粋鎺楊敄婢跺摜闉嶉梺绋跨箰缁夋挳濡甸幋锔藉殏闁哄啯鎸剧壕锟�
    最新資源
    欧洲乱码伦视频免费国产|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精品视频|色综合天天天天综合狠狠爱|亚洲中文无码卡通动漫3d
    <button id="eeuec"></button>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able id="eeuec"><td id="eeuec"></td></table>
  • <table id="eeuec"><li id="eeuec"></li></table>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 <td id="eeuec"></td><table id="eeuec"></table><table id="eeuec"></table><td id="eeuec"></td>
  • <td id="eeuec"></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