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語文試題(上海卷)
一 閱讀 8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6題。(17分)
專家與通人
雷海宗
①專家是近年來的一個流行名詞,凡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希望能成專家。專家的時髦性可說是今日學術界的最大流弊。學問分門別類,除因人的精力有限之外,乃是為求研究的便利,并非說各門之間真有深淵相隔。學問全境就是一種對于宇宙人生全境的探索與追求,各門各科不過是由各種不同的方向與立場去研究全部的宇宙人生而已。政治學由政治活動方面去觀察人類的全部生活,經濟學由經濟活動方面去觀察人類的全部生活。但人生是整個的,支離破碎之后就不是真正的人生。為研究的便利,不妨分工;但我們若欲求得徹底的智慧,就必須旁通本門以外的知識。各種自然科學對于宇宙的分析,也只有方法與立場的不同,對象都是同一的大自然界。在自然科學的發展史上,凡是有劃時代的貢獻的人,沒有一個是死抱一隅之見的人。如牛頓或達爾文,不只精通物理學或生物學,他們各對當時的一切學術都有興趣,都有運用自如的理解力。他們雖無哲學家之名,卻有哲學家之實。他們是專家,但又超過專家;他是通人。這一點總是為今日的一些專家或希望作專家的人所忽略。
②假定某人為考據專家,對某科的某一部分都能詳述原委,作一篇考證文字,足注能超出正文兩三倍;但對今日政治經濟社會的局面完全隔閡,或只有幼稚的觀感,對今日科學界的大概情形一概不知,對于歷史文化的整個發展絲毫不感興趣。這樣一個人,只能稱為考據匠,若恭維一句,也不過華語網(Thn21.com)是“專家”而已。又如一個科學家,終日在實驗室與儀器及實驗品為伍,此外不知尚有世界。這樣一個人,可被社會崇拜為大科學家,但實際并非一個全人,他的精神上之殘廢就與身體上之足跛耳聾沒有多少分別。
③再進一步。今日學術的專門化,并不限于科門之間,一科之內往往又分化為許多的細目,各有專家。例如一個普通所謂歷史專家,必須為經濟史專家,或漢史專家,甚或某一時代的經濟史專家,或漢代某一小段的專家。太專之后,不只對史學以外的學問不感興味,即對所專以外的史學部分也漸疏遠,甚至不能了解。此種人或可稱為歷史專家,但不能算為歷史家。片段的研究無論如何重要,對歷史若真欲明了,卻非注意全局不可。
④今日學術界所忘記的,就是一個人除作專家外,也要作“人”,并且必須作“人”。一個十足的人,在一般生活上講,是“全人”,由學術的立場講,是“通人”。我們時常見到喜歡說話的專家,會發出非常幼稚的議論。這就是因為他們只是專家,而不是通人,一離本門,立刻就要迷路。他們對于所專的科目在全部學術中所占的地位完全不知,所以除所專的范圍外,若一發言,不是幼稚,就是隔膜。
⑤學術界太專的趨勢與高等教育制度有密切的關系。今日大學各系的課程,為求“專精”與“研究”的美名,舍本逐末,基本的課程不是根本不設,就是敷衍塞責,而外國大學研究院的大部課程在我們只有本科的大學內反倒都可以找到。學生對本門已感應接不暇,當然難以再求旁通。一般的學生,因根基的太狹太薄,真正的精通 談不到,廣泛的博通 無從求得;結果各大學每年只送出一批一批半生不熟的智識青年,既不能作深刻的專門研究,又不能正當地應付復雜的人生。近年來教育當局與大學教師,無論如何的善于自辯自解,對此實難辭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