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校2010屆高三聯考語文參考答案
說明:為保證試卷頁格式準確,請點此免費下載
1.A(B.“上千年的時間”不夠具體。C.“元朝水井”錯。D.“胡同的變化”應為“遼金胡同的窄小”。)
2.B(這里應指的是“遼金的胡同”而不是“北京的胡同”,北京的胡同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有且特點不一,不能一概而論。)
3.B(“與當時社會的經濟和文化的迅速發展是密不可分的”錯,應該與“早期工業者按行業聚集在一起”有關。)
4.D(“策”是“計策、計謀”義的動用,當“制定某計劃”講。)
5.B(而且。A.把/來,用來。C.表被動/在。D.經由、通過/依靠、憑借。)
6.C(本文是通過敘述自己與范公生平未識的遺憾來表達對范公的敬仰之情,通過想當范公學生的說法抒發對范公的崇拜之情,通過贊揚范公的功績,說明范公之詩文是由于他“有德”。C項不妥。受人之托十三年后才完成,是有其他種種原因。)
7.(1)(如果)這些人是天上人,就不敢了解了;如果也是人,為什么不可以了解呢?
(2)又過了十一年,就與他的四兒子(小兒子)范德孺一起在徐州當官,都是一見如故,并且把范公的遺稿(給我),囑托我作序。
8.掩映在云霧中的山村,雨水沖刷過的河灘。具有一種朦朧美,村子在云霧中隱約可見,河灘被雨水沖刷之聲隱約可聞。(或,具有一種層次感,畫面的上方是云霧繚繞的山村,畫面的下方是雨水沖刷的河灘,一上一下,顯出層次感。)
9.諷刺(幽默)中透著憤怒(憤激、憤慨)之情。這是一句反語,意思是說,早知道我的畫不被人欣賞,就多買些胭脂,濃墨重彩地去畫人人都喜歡的牡丹了,既是諷刺“時人”不懂得欣賞自己的畫,更透著一種憤激之情。
10.(1)見不賢而內自省也(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3)羈鳥戀舊林(4)陟罰臧否(5)師不必賢于弟子(6)舞幽壑之潛蛟(7)水隨天去秋無際(8)山重水復疑無路
11.第一次寫的是父親割麥,兒子不屑;第二次寫的是兒子主動割麥;前后對比中突出根西情感的變化,體現了兩代農民對土地的不同(價值觀)態度。(意思對即可)
12.根西父親:老一代農民形象,他勤勞樸實,對土地有著深摯的感情。根西:新一代農村青年形象,他有文化,有理想,對土地由漠視到熱愛。(意思對即可)
13.(1)用插敘的手法交代人物身份,為刻畫人物形象作鋪墊。(2)在文字上看似矛盾,其實都是表現他不熱愛(不屑)種田的心理。
14.欣賞、贊美、熱愛。對這一老一小父子倆的欣賞,因為他們是最樸實的勞動者;用“莊稼漢”一詞來形容根西,則是對他的贊美;這其中也包含著作者本人對農村、農民,對勞動的熱愛之情。(答案不限上面所列,言之有理、有據即可。)
15.B(A.消—銷。C.慢—曼。D.褶—熠。)
16.D(A.撲朔迷離,比喻事物錯綜復雜,難以辨別。B.養癰遺患,比喻姑息壞人壞事,結果受到禍害。C.勉為其難,勉強去做力所不及或本來不愿做的事。D.感同身受,感激的心情如同自己親身受到恩惠一樣,多用于代替別人表示謝意。)
17.B(A.成分殘缺,改成“(人們)在感嘆”。 C.語序不當,介詞使用不當,改成“世界各大報紙都在顯要位置對這次震驚世界的爆炸事件作了詳細的報道”。D.搭配不當,“素養”不能和“工具”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