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考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湖北卷)語文
一、語文基礎知識(共15分,共5小題,每小題3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相同的一組是
A.靈秀 磷光 玲瓏剔透 聆聽教誨
B.誕生 旦角 淡泊明志 擔當重任
C.宿營 訴說 夙興夜寐 素昧平生
D.咨詢 滋生 芝蘭之室 孜孜不倦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羞澀 裊娜 歌聲渺�! 『商帘§F
B.霜天 廖廓 崢嶸歲月 浪遏飛舟
C.細膩 蕭索 落蕊殘葉 秋蟬嘶叫
D.嫩黃 蔥蘢 婆娑起舞 繁茂蒼翠
3.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是
說到底,世上風景閑流水,端的還是咬人慢下來。中國這如詩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個中________,且將它________地揮灑出來。這________江城街頭巷尾,湖畔公園里數不勝數的茶館,茶鋪,一個人在清晨的不慌不忙的起來,________到茶館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個悠閑!
A.趣味 痛痛快快 當是 溜
B.滋味 淋漓盡致 便是 走
C.意味 興致勃勃 自是 逛
D.韻味 盡情盡興 恰是 晃
4.下列各項中,沒有語病的是
A.坐上畫舫游清江,如行畫卷之中,江水清澈,綠樹蓊郁,自然與人,相遇相依,隨風生長,好一派如詩如畫的風光。
B.游覽三峽大瀑布時,我們從傾瀉而下的水簾中狂奔而過,尖叫聲,嬉笑中響聲一片,真是充滿刺激的難忘體驗。
C.當今已經很少有人回想以前那樣閑情逸致,拿出一本小說,從頭到尾閱讀一遍,欣賞其委婉動人的故事。
D.現代文明不僅帶來了理性化、工業化、市場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這些美好的社會制度,而卻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
5.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A.《孔乙己》描寫了科舉考試失意者的命運。作者對孔乙己的窮困潦倒和因竊書而被趕出魯鎮的悲慘遭遇,寄予了同情。
B.已知殺父娶母的實情卻遲遲不采取復仇行動,這一情節構成《哈姆萊特》中著名的“延宕”,體現了主人公復雜、矛盾的心理。
C.宋詞至蘇軾,讓人耳目一新,蘇軾拓寬了詞的題材,提升了詞的格調,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開創了具有革新意義的豪放詞派。
D.意識流小說以心理時間作為敘述的主要時序,代表作品有《墻上的斑點》、《追憶逝水年華》等。斯特林堡的《半張紙》也有一點意識流的味道。
二、現代文(論述類文本)閱讀(共9分,共3小題,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6-8題。
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
馮友蘭
人們開始讀中國哲學著作時,第一個印象也許是,這些言論和文章都很簡短,沒有聯系。打開《論語》,你會看到每章只有廖廖數語,而且上下章幾乎沒有任何聯系。打開《老子》,你會看到全書只約有五千宇,不長于雜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從中卻能見到老子哲學的全體。習慣于精密推理和詳細論證的學生,要了解這些中國哲學到底在說?什么,簡直感到茫然。他會傾向于認為,這些思想本身就是沒有內部聯系吧。如果當真如此,那還有什么中國哲學。因為沒有聯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為哲學的。
可以這么說:中國哲學家的言論、文章沒有表面上的聯系,是由于這些言論、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學著作。照中國的傳統,研究哲學不是一種職業。每個人都要學哲學,正像西方人都要進教堂。學哲學的目的,是使人作為人能夠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其他的學習(不是學哲學)是使人能夠成為某種人,即有一定職業的人。所以過去沒有職?業哲學家;非職業哲學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學著作。在中國,沒有正式的哲學著作的哲學家,比有正式的哲學著作的哲學家多得多。若想研究這些人的哲學,只有看他們的?語錄或寫給學生、朋友的信。這些信寫于他一生的各個時期,語錄也不只是一人所記。?所以它們不相聯系,甚至互相矛盾,這是可以預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