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密★啟用前
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語 文
本試卷分第Ⅰ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第Ⅰ卷第三、四題為選考題,其他題為必考題�?忌鞔饡r,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本試卷上答題無效�?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項: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準考證號、姓名,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的指定位置。
答題時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簽字)筆或碳素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請按照題號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黑色線框)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
保持卡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
作選考題時,考生按照題目要求作答,并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對應的標號涂黑。
第Ⅰ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文成1 - 3題。
現在不斷有人提問,為什么我們這個堪稱偉大的時代卻出不了偉大的作家?對此我的想法是,現在是一個無權威的、趣味分散的時代,一個作家很難得到全民集中的認可。事實上,要成為一位大家公認的偉大作家,需要時間的考驗,甚至包括幾代人的閱讀和篩選。而且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消費與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銳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致那種具有巨大原創力的作品很難產生。當然,當代中國缺少偉大的作家,除了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體弱化的問題。比如市場需求之多與作家生活體驗不足的矛盾,市場要求產出快與創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這當中,正面精神價值的匱乏或無力,無疑是當下文學創作中最為重要的缺失。
所謂正面精神價值,指的就是那種引導向善、呼喚愛、爭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這種價值在文學作品中的體現,與作家對民族的精神資源的利用密切相關。我們民族的精神資源很豐富,但是也還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轉化,才能化為作家內心深處的信仰,運用到創作中去。還有一些作家表現出“去資源化”的傾向,他們不知如何利用資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與轉化,以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會寫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讓人看不到一點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僅要能揭露和批判,還要有正面塑造人的靈魂的能力。還有另外一種主題精神弱化的現象。很多作品沒完沒了地寫油鹽醬醋和一地雞毛,缺少一種人文關懷。作家的責任是把敘事從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價值所在。當他們喪失了對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創作變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產的時候,文學就不會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將長篇小說《大明湖》濃縮成《月牙兒》,篇幅幾近短篇,卻也創造了中國現代文學中公認的經典。他幽默地說:“我在經濟上吃了虧,在藝術上占了便宜�!比绻裉斓淖骷叶伎舷逻@種苦功,那么消費的時代再洶洶然,我們仍然可以對震撼人心的好作品的出現滿懷期望。
從原文看,下列不屬于“當代中國缺少偉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項是
A.現在是一個缺乏權威的時代,也是一個受眾欣賞趣味分散的時代。
B.要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認。
C.在今天,消費與享受往往會消磨作家敏銳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作家對生活的體驗還不夠,同時文學創作本身的規律是求慢求精。
從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我們的民族精神資源很豐富,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創作中。
B.所謂“去資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暴露,而沒有充分利用社會生活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