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德州高二期末語文試卷下載
[移動版] 整理:gaoge
資料簡介:
山東省德州市2020-2021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2021.7
一、非連續性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科學家為何執著于射電望遠鏡?
當前人們探知宇宙天體信息的渠道主要有四種:電磁輻射、宇宙線、中微子和引力波。其中,電磁輻射是最為古老也最為主要的探測手段,望遠鏡便是我們認識廣袤宇宙的至關重要的儀器。我們知道,電磁波遠不限于可見光,然而并非所有波段的電磁波都能到達地球表面,地球大氣阻擋了來自宇宙空間的大部分電磁輻射,僅可見光和一部分紅外線以及射電波段的電磁輻射能到達地球表面,光學和射電這兩個大氣透明窗口便成為了天文學觀測的重要波段。
人們對于可見光波段的觀測歷史悠久,17世紀初,伽利略首次將望遠鏡伸向星空。20世紀30年代,無線電工程師偶然發現了宇宙中的射電信號,此后,射電天文學逐漸發展起來。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觀測中極為重要的“四大發現”:脈沖星、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星際有機分子,都與射電望遠鏡有關�?梢哉f,射電望遠鏡在當今天文學的研究中至關重要。
(1)
天文望遠鏡最主要的參數是望遠鏡的口徑,望遠鏡的口徑決定了望遠鏡的極限角分辨率和集光能力。
極限角分辨率說的是儀器能分辨的最小細節的能力。點光源經過光學儀器后,由于衍射的影響,所成的像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明暗相間的圓形光斑,即艾里斑。當一個艾里斑的中心與另一個艾里斑的第一級暗環重合時,剛好能分辨出兩個像,由此給出光學儀器的最小分辨角。望遠鏡的極限角分辨率由瑞利判據給出,儀器的最小分辨角與儀器口徑成反比,與觀測波長成正比,即口徑越大,極限角分辨率越高,對于相同的角分辨率要求,觀測波長越長,則對儀器的口徑要求越大。同時,由于受到大氣湍流等因素影響,大口徑望遠鏡的實際分辨率常小于其極限分辨率。中國天眼的射電波段波長約為光學波段波長的上百萬倍,因此我們需要將射電望遠鏡建造的如此之巨大。
除提高分辨能力外,望遠鏡的另一個作用便是增加聚光,即增加我們能接收到的光子總數,體現了望遠鏡的靈敏度。望遠鏡聚光的能力稱為望遠鏡的集光能力。望遠鏡的集光能力與口徑的平方成正比,與望遠鏡的焦距無關。因此,為觀測宇宙深處的微弱信號,也要求建造超大口徑的望遠鏡。
(2)
“中國天眼”于2016年9月落成啟用,截至目前已發現脈沖星300余顆。搜尋和發現脈沖星是“中國天眼”的核心科學目標,包括銀河系內脈沖星的探尋,以及對仙女座大星系(距銀河系最近的河外星系)進行跟蹤觀測,以期捕獲銀河系外的第一顆脈沖星。
“中國天眼”還以其超高的靈敏度優勢,通過盲搜發現了來自宇宙深處的快速射電暴新源。該源展現出極為罕見的三峰結構。根據其高色散量估算,該信號可能來自距地球約百億光年的宇宙深處�?焖偕潆姳┦且环N持續僅數毫秒的未知射電暴發現象,當前人們對其了解還極其有限,對于其如何產生、究竟在哪發生都知之甚少�!爸袊煅邸钡母哽`敏度特性有望捕捉到更多的快速射電暴,探測到快速射電暴的更多細節信息,揭開快速射電暴的來源之謎。
此外,“中國天眼”承擔的主要科學任務還包括:巡視宇宙中性氫,天體超精細結構研究,星際分子探測及搜索可能的星際通信信號。隨著曾經“世界第一”的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在去年發生坍塌,“中國天眼”已經成為全球唯一的超大型射電望遠鏡�!爸袊煅邸泵嫦蛉蚩茖W界開放申請,向世界表明了中國開放包容的大國姿態。在探索未知宇宙的道路上,只有充分匯集各方智慧,精誠合作,取長補短,才能讓這只巨大的天眼發揮出更加強大的威力。
(摘編自2021年4月10日《科普時報》之《“中國天眼”向全世界邀約:一起觀宇宙》)
材料二:
“巡天遙看一千河�!比涨�,中國國家天文臺研究團隊正式發布了利用中國天眼觀測到的新發現的201顆脈沖星,為人類的脈沖星譜系織就了一張更精準的定位網。
中國新發現的脈沖星種類齊全,有些發現將人類對脈沖星的認識和研究推向了一個全新領域。借著這些新發現,我們對銀河系的電子分布、脈沖星三維速度與自轉軸共線等困擾科學界多年的問題有了“中國高度”“中國深度”的研究,甚至借助長期的監測,有可能對人類的重大科學問題,諸如天體輻射、引力理論檢驗等學科前沿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有望在這些領域發出更強大的“中國聲音”“中國波段”。
中國天眼不僅回答“人類”的科學問題,還回答著國家的科技發展戰略問題。比如,中國天眼、月球火星探測、太陽系其他行星及小行星探測等等“深空”探測,放眼的是無盡的深邃時空,著眼的卻是未來國家科技高地。
我們知道,“深空”探測面對著距離遙遠、飛行時間長、數據傳輸速率有限、深空環境復雜等一系列問題,需要一系列關鍵技術的支撐,如測控通信技術、自主導航與控制技術、核電源技術、先進推進技術和載荷技術等。這些技術是未來科技的“母體”,會帶動著相關領域科技的長足進步。這些支撐和進步,既是一個國家未來發展的動能,也是占據科技制高點、應對激烈競爭的利器。
(摘編自2021年5月20日《長江日報》之《中國天眼:放眼的是深空,著眼的是未來》)
1.根據材料內容,下列關于“中國天眼”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天眼”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具有極高極限角分辨率和極強集光能力,用來進行天文觀測的超大型射電望遠鏡。
B.“中國天眼”正在對距離我們最近的河外星系仙女座進行跟蹤觀測,目的在于發現第一顆銀河系外的脈沖星。
2021.7
一、非連續性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科學家為何執著于射電望遠鏡?
當前人們探知宇宙天體信息的渠道主要有四種:電磁輻射、宇宙線、中微子和引力波。其中,電磁輻射是最為古老也最為主要的探測手段,望遠鏡便是我們認識廣袤宇宙的至關重要的儀器。我們知道,電磁波遠不限于可見光,然而并非所有波段的電磁波都能到達地球表面,地球大氣阻擋了來自宇宙空間的大部分電磁輻射,僅可見光和一部分紅外線以及射電波段的電磁輻射能到達地球表面,光學和射電這兩個大氣透明窗口便成為了天文學觀測的重要波段。
人們對于可見光波段的觀測歷史悠久,17世紀初,伽利略首次將望遠鏡伸向星空。20世紀30年代,無線電工程師偶然發現了宇宙中的射電信號,此后,射電天文學逐漸發展起來。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觀測中極為重要的“四大發現”:脈沖星、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星際有機分子,都與射電望遠鏡有關�?梢哉f,射電望遠鏡在當今天文學的研究中至關重要。
(1)
天文望遠鏡最主要的參數是望遠鏡的口徑,望遠鏡的口徑決定了望遠鏡的極限角分辨率和集光能力。
極限角分辨率說的是儀器能分辨的最小細節的能力。點光源經過光學儀器后,由于衍射的影響,所成的像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明暗相間的圓形光斑,即艾里斑。當一個艾里斑的中心與另一個艾里斑的第一級暗環重合時,剛好能分辨出兩個像,由此給出光學儀器的最小分辨角。望遠鏡的極限角分辨率由瑞利判據給出,儀器的最小分辨角與儀器口徑成反比,與觀測波長成正比,即口徑越大,極限角分辨率越高,對于相同的角分辨率要求,觀測波長越長,則對儀器的口徑要求越大。同時,由于受到大氣湍流等因素影響,大口徑望遠鏡的實際分辨率常小于其極限分辨率。中國天眼的射電波段波長約為光學波段波長的上百萬倍,因此我們需要將射電望遠鏡建造的如此之巨大。
除提高分辨能力外,望遠鏡的另一個作用便是增加聚光,即增加我們能接收到的光子總數,體現了望遠鏡的靈敏度。望遠鏡聚光的能力稱為望遠鏡的集光能力。望遠鏡的集光能力與口徑的平方成正比,與望遠鏡的焦距無關。因此,為觀測宇宙深處的微弱信號,也要求建造超大口徑的望遠鏡。
(2)
“中國天眼”于2016年9月落成啟用,截至目前已發現脈沖星300余顆。搜尋和發現脈沖星是“中國天眼”的核心科學目標,包括銀河系內脈沖星的探尋,以及對仙女座大星系(距銀河系最近的河外星系)進行跟蹤觀測,以期捕獲銀河系外的第一顆脈沖星。
“中國天眼”還以其超高的靈敏度優勢,通過盲搜發現了來自宇宙深處的快速射電暴新源。該源展現出極為罕見的三峰結構。根據其高色散量估算,該信號可能來自距地球約百億光年的宇宙深處�?焖偕潆姳┦且环N持續僅數毫秒的未知射電暴發現象,當前人們對其了解還極其有限,對于其如何產生、究竟在哪發生都知之甚少�!爸袊煅邸钡母哽`敏度特性有望捕捉到更多的快速射電暴,探測到快速射電暴的更多細節信息,揭開快速射電暴的來源之謎。
此外,“中國天眼”承擔的主要科學任務還包括:巡視宇宙中性氫,天體超精細結構研究,星際分子探測及搜索可能的星際通信信號。隨著曾經“世界第一”的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在去年發生坍塌,“中國天眼”已經成為全球唯一的超大型射電望遠鏡�!爸袊煅邸泵嫦蛉蚩茖W界開放申請,向世界表明了中國開放包容的大國姿態。在探索未知宇宙的道路上,只有充分匯集各方智慧,精誠合作,取長補短,才能讓這只巨大的天眼發揮出更加強大的威力。
(摘編自2021年4月10日《科普時報》之《“中國天眼”向全世界邀約:一起觀宇宙》)
材料二:
“巡天遙看一千河�!比涨�,中國國家天文臺研究團隊正式發布了利用中國天眼觀測到的新發現的201顆脈沖星,為人類的脈沖星譜系織就了一張更精準的定位網。
中國新發現的脈沖星種類齊全,有些發現將人類對脈沖星的認識和研究推向了一個全新領域。借著這些新發現,我們對銀河系的電子分布、脈沖星三維速度與自轉軸共線等困擾科學界多年的問題有了“中國高度”“中國深度”的研究,甚至借助長期的監測,有可能對人類的重大科學問題,諸如天體輻射、引力理論檢驗等學科前沿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有望在這些領域發出更強大的“中國聲音”“中國波段”。
中國天眼不僅回答“人類”的科學問題,還回答著國家的科技發展戰略問題。比如,中國天眼、月球火星探測、太陽系其他行星及小行星探測等等“深空”探測,放眼的是無盡的深邃時空,著眼的卻是未來國家科技高地。
我們知道,“深空”探測面對著距離遙遠、飛行時間長、數據傳輸速率有限、深空環境復雜等一系列問題,需要一系列關鍵技術的支撐,如測控通信技術、自主導航與控制技術、核電源技術、先進推進技術和載荷技術等。這些技術是未來科技的“母體”,會帶動著相關領域科技的長足進步。這些支撐和進步,既是一個國家未來發展的動能,也是占據科技制高點、應對激烈競爭的利器。
(摘編自2021年5月20日《長江日報》之《中國天眼:放眼的是深空,著眼的是未來》)
1.根據材料內容,下列關于“中國天眼”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天眼”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具有極高極限角分辨率和極強集光能力,用來進行天文觀測的超大型射電望遠鏡。
B.“中國天眼”正在對距離我們最近的河外星系仙女座進行跟蹤觀測,目的在于發現第一顆銀河系外的脈沖星。
文件格式: 文件大�。� 0 0 KB/MB 授權方式:會員資源 |
![]() |
說明:
1.本站資源僅供個人學習參考。為防止惡意鏈接,下載權限限制為本站會員。
2.如無法下載,請聯系站務微信(微信號:thn21com)或關注公眾號(thn21-com)留言。
3.獲取會員權限:免費或贊助均可獲取會員權限。
免費成為會員:提供以下文檔,可以升級會員(最低100點)。請加站務微信,提供部分資源供核對,站務確認后再提供完整資源。
①本站未收錄的中考、小考語文試卷。②當地市縣統一考試的各年級期末語文試卷。
贊助成為會員:20元(0.2元/點),100元(0.1元/點)。個人網站,無自動收款功能,請加站務微信后轉賬即可,華語網站務將在5分鐘內回復你【會員名和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