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郭沫若生平
郭沫若(1892—1978),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
原名郭開貞,乳名文豹,號尚武,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四川樂山人。
幼年受家塾教育,閱讀了大量古典文學作品。
小學和中學時代,通讀《莊子》《楚辭》《史記》等書,并閱讀了梁啟超、章太炎等人的政論、嚴復翻譯的《天演論》和林紓的翻譯小說,受到民主主義思想的啟蒙和影響。
1 914年赴日留學,先后接觸了泰戈爾、歌德、海涅、席勒、莎士比亞、雪萊、惠特曼及北歐、法國、俄國進步作家的作品,哲學上受到泛神論的影響。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積極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
1919—1920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詩集《女神》的創作,成為中國新詩的奠基人。
1921年回國,與成仿吾、郁達夫等人發起成立“創造社”,從事新文學活動。1924年起,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并倡導“革命文學”。
1926年初南下廣州,出任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北伐戰爭中,先后擔任北伐革命軍政治部秘書長、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等職。
1927年3月寫了討蔣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揭露其反革命陰謀。同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加入中國共產黨。由于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于1928年流亡日本,致力于中國古代歷史和古文字學的研究,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兩周金文辭大系》《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金文叢考》等,成為中國運用唯物史觀研究史學的開拓者之一�?谷諔馉幈l后,只身回國,從事抗日救亡運動,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等職。皖南事變前后,寫了《棠棣之花》《屈原》等六部歷史劇,很好地發揮了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作用。
1944年3月,為紀念明末李自成領導農民起義三百周年,寫了長文《甲申三百年祭》,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受到毛澤東同志的贊揚。解放戰爭時期,勇敢地站在民主斗爭的前列,領導了文化界同國民黨統治者的斗爭。
1949年后,歷任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文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一生主要文學著作有:詩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復》《蜩螗集》《戰聲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創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戲劇《三個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漸離》《蔡文姬》《武則天》等;另有《沫若詩詞選》及翻譯歌德的《浮士德》等。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