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中心思想、段落大意
華語網初中語文欄目組
編者按:本文屬華語網系統資料,Vip會員專享資料,普通會員可扣點使用,游客請先注冊認證后使用。如果你希望系統使用華語網同步課程輔導資料,請先查看同步課程輔導使用說明。
中心思想:
小說通過“我”回故鄉搬家的見聞感受的描寫,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等級制度下人與人之間的嚴重隔膜,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中國農村經濟衰敗,農民極度貧困的嚴重現實,深刻而多方面地揭示導致農民貧困的原因,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社會的徹底否定和對新生活的殷切希望,召喚人民群眾自己起來救自己,共同為實現新生活而努力奮斗。
《故鄉》結構分析
段落大意:
全文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交代“我”回故鄉的時節、地點、原因,著重寫漸近故鄉時蕭索的景象和“我”由此而產生的悲涼心情。為閏土不可避免的悲劇命運作了鋪墊。
第二部分(6~77段):敘述“我在故鄉的所見所聞,是本篇的中心部分。這里寫了三個時間的事:到家那天,到家三四天后的一天,又過了九天要離家的那天,但從內容上來看,這一部分著重寫故鄉人物的變化,又可分三層。
一層(6~33段):寫“我”和母親相見、談話,引起對少年閏土的回憶(插敘),表現了“我”對閏土的熱愛和真摯的感情,也是我認為記憶中的故鄉十分美好的重要原因。
二層(34~52段):寫鄉鎮小市民楊二嫂的破產和巨大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農村經濟的蕭條,為中年閏土的變化做了重要的鋪墊。
三層(53~77段):寫閏土的到來,他的變化,使“我”對記憶中的故鄉的美好向往徹底破滅。
第三部分(78~88段):寫“我”離開故鄉時的感觸,表達了作者對新生活的追求與向往。哲理性的結尾,深化了小說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