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陋室銘、愛蓮說)課后練習解題指導
編者按:轉貼作品,僅供參考。
一、背誦并默寫這兩篇短文。
設題目的是使學生能牢牢地記住這兩篇名文。這道題要在課上完成,據以往的實踐經驗,熟讀成誦約需35分鐘,默寫約需10分鐘。要讓學生養成當堂記誦的習慣。
二、反復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討下列問題。
1.《陋室銘》結尾引孔子的話“何陋之有”,有什么含義?試聯系全文內容作具體分析。
2.《愛蓮說》中稱蓮是“花之君子”,試根據課文說說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應當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質。
3.下面幾句話都有言外之意,試做分析。
①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②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所謂“寓意”,主要是指作者的志向和抱負,這是托物言志文章的核心,必須抓住這個核心,才能達到整體感知;此外,也包括對文中某些重要語句的理解。本題中前兩小題是依據整體感知的需要設計的,應作為討論的重點。下面分別說明:
1.《陋室銘》的全篇旨意是從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這句話生發而來,作者以此結住全文,顯得立意高遠,無懈可擊。但引文中略去前半句,而只用后半句,是因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經包含在全篇文章之中,略去后才有余味。在討論前最好先告訴學生這句話的出處,說說省去前半句的原因。
參考答案見“整體把握”。
2.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有種種美德,我們無法盡知,而只能通過蓮的形象來探求。因此,在討論前應當指出,這是一種藝術概括方式,要善于運用聯想把蓮的形象跟君子的形象融為一體,不要搞機械的“對號入座”。本題切忌搞統一答案,重在培養學生的聯想力。
3.設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