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1月到1974年初,在湖南長沙馬王堆第二、三號漢墓,出土了大批珍貴文物,其中就有一部失傳已久的《相馬經》帛書�!断囫R經》帛書上共七十六行、五千二百字,其中殘缺五百字(有二百字可以查補,有三百字無法處理),因為這部古書沒有相當的今本可以查對,所以一些內容,我們無法完全了解。但其第一篇就寫到“伯樂所相,君子之馬”,并且多次延用相馬“法曰”和“吾請言其解”的措辭,說明這部相馬經即使不是伯樂相馬經原文,也是傳承、吸收和發揮了《伯樂相馬經》的成就寫成的。
《伯樂相馬經》中有圖有文,圖文并茂,長期被相馬者奉為經典,在隋唐時代影響較大。后雖失傳,但蛛絲馬跡在諸多有關文獻中仍隱隱可見《新唐書·藝文志》載有《伯樂相馬經》一卷;唐中葉張鷟寫的《朝野僉載》、明人張鼎思著《瑯琊代醉編·伯樂子》和楊升庵著《藝林伐山》中均有大致相同的記載。
伯樂去世后,葬于故里。墓地就在今成武縣伯樂集鎮駐地伯樂村前。20世紀50年代猶存明嘉靖重修孫陽伯樂墓,雖飽經風雨和磨難,今墓址仍存。20世紀70年代,曾于伯樂墓前挖掘出伯樂殘碑,上有篆書“孫陽”。
現今伯樂集村孫姓村民口碑代代相傳,都認伯樂是他們的“老爺爺”。村民們清明節都要來到伯樂墓給“老爺爺”燒紙;平時說話還避“伯樂”之諱,把韓愈“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話,改為“千里馬常有而老爺爺不常有”。(見《伯樂墓址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