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輸學習指導
《公輸》是墨門弟子寫的,不是墨翟所作的文章,卻展示了墨子政見和辯說的特色。
本文記載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顯示了墨子政見的可貴和辯說的才能。據墨子看來,好戰的國家,興師動眾,討伐無辜的鄰國,這叫做“攻”,屬于不義之戰,應當堅決予以抵制。楚惠王以強劫弱,使“萬民”涂炭,說明他是“有過之君”,應該立即諷諫,否則,“知而不爭”謂之“不忠”,“爭而不得”謂之“不強”。在這場斗爭中,墨子據理力爭,從理論上揭露論敵,在道義上震懾論敵,使自己的“非攻”主張得到實施。
全文寫得生動、形象、簡練有力,詳略得當,是一篇有代表性的古代散文。魯迅先生曾根據這個故事寫了一篇《非攻》,收集在《故事新編》里。
公輸課文題解:
本文選自《墨子·公輸》。文章記敘了墨子用道理說服了公輸盤,迫使楚王不得不放棄進攻宋國的侵略意圖的經過。題目《公輸》是后人將文章開頭的前兩個字做為題目加上去的。
公輸寫作背景:
墨子所處的時代,各諸侯國掠奪性的戰爭頻繁不已,嚴重破壞生產,甚至使下層人民被迫“折骨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勞苦大眾的苦難,這是他提出“非攻”、“兼愛”等政治主張的思想基礎。當時楚國是大國,占有兩湖一帶廣大地區。宋國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帶,但處于戰略要地。楚用公輸造器械,接連打敗了周圍幾個國家,于是準備攻宋,墨子聽到消息,便從魯國趕到楚國去止楚攻宋�!豆敗� 寫的就是這件事,具體地表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公輸》課文解析
本文是一篇以記言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對話生動,人物象鮮明。學習、品味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熟讀課文,做到連貫、有表情。
2、積累文言詞匯,結合具體語境,學習推斷詞、句的表義。
3、了解墨子思想,了解人物性格特點。
本文的矛盾是攻宋與反對攻宋。這個矛盾貫穿全文,并且步步深入。起初墨子和公輸盤辯論,譴責其攻宋“不義”,后來和楚王辯論,把攻宋和患了“竊疾”相提并論,責其不智,深入揭露了攻宋的實質是侵略。最后的實戰較量,比原來更進一步,是矛盾的發展、激化。在這個過程中,人物形象越來越鮮明,主題思想也越來越突出。
另外,本文波瀾起伏,懸念迭生,讀來趣味盎然。
《公輸》疑難解析
在《公輸》中,墨子的論辯藝術是值得重視的�!豆敗分杏猩倭康臄⑹鲂晕淖�,大量的則是墨子同公輸盤與楚惠王之間的論辯性的對話。在對話中,充分顯示了墨子令人折服的雄辯能力。這雄辯能力主要表現為巧設比喻和運用對比誘使對方講話造成自相矛盾,置對方于被動地位,然而在迂回論辯中進行邏輯推理,得出止楚攻宋是“仁愛”的表現,達到宣傳“非攻”思想的目的。論辯一開始,墨子對公輸盤說:“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蹦诱f話有意,而公輸盤無意,所以聽了“不說”,表示“吾義固不殺人”。這樣,公輸盤在無意中已經被誘使而走上了墨子為他布設的言論和行動自相矛盾的軌道,因此,公輸盤只好服服帖帖地認輸了。墨子在與楚惠王的論辯中,將設喻與對比巧妙地結合起來加以運用,終于使得毫無思想準備的楚惠王也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地位。這些都是墨子的心機和智巧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