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市2009年中考試題卷語文
溫馨提示:1.本學科試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卡兩部分,考試時量120分鐘,滿分120分。
2.請將姓名、準考證號填在答題卡上。
3.請在答題卡上作答,答在試題卷上無效。
一、語言積累與運用(30分)
1.先將成語中拼音所表示的漢字或更正錯別字后的正確字寫在括號內,再用正楷或行楷把成語抄寫在田字格里。(4分)
忍俊不jīn(�。hà紫嫣紅(�。⊙院喴庠摚ā。〔恍贾帽妫ā。�
2.古詩文默寫填空。(8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同是宦游人。___________,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臣本布衣,___________________,茍全性命于亂世,________________。(諸葛亮《出師表》)
(3)《陋室銘》中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面對金融風暴,只要我們敢于直面危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的信心,就一定能渡過難關。(用李白《行路難》中的句子)
3.把下面歌頌教師的對聯補充完整。(2分)
上聯:三尺講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聯:一支粉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問題。(2分)
法國著名的幽默家貝爾納有一天去一家飯店吃飯,對那里的服務員很不滿意。付帳時,他對飯店的經理說:“請擁抱我。”
“什么?”經理不解地問。
“請擁抱我。”
“到底是怎么回事?先生。”
“永別了!”貝爾納說。
貝爾納說“永別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完成下面兩道綜合性學習題。(8分)
(1)祖國六十華誕,神州普天同慶。今年是建國60周年,假如你所在班級開展“祖國,你好!”主題班會活動。請你為主持人寫一段有文采的開場白。(50字左右)(4分)
開場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鐘靈毓秀的湘中腹地婁底,曾孕育了許許多多杰出的歷史人物。請你從下列婁底歷史名人中〖ZZ(〗任選一人〖ZZ)〗作簡要介紹。(50字左右)(4分)
曾國藩 陳天華 蔡和森 羅盛教 羅辀重 盧天放
示例:蔣琬,婁底雙峰人,三國時期政治家。他繼承諸葛亮事業,輔佐劉禪治理蜀國,作出了重大貢獻。
介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對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于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于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
(虐殺:虐待人而致死)
B.山米小心地從鵝群中穿過,一邊走一邊阿諛地說:“乖鵝噢!”
(阿諛:迎合別人的意思,說好聽的話)
C.三十四歲結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
(狡猾:形容�;ㄕ�、使手段,極不老實)
D.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素裹:原指婦女淡雅的服飾,這里指白雪覆蓋著大地)
7.下面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2分)
A.海峽兩岸“三通”的正式啟動,標志著兩岸關系取得了歷史性重大突破。
B.我們應該防止類似“三鹿奶粉事件”的情況不再發生。
C.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是目前中小學教學工作的當務之急。
D.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雖然給我們帶來了發展的機遇,而且使我們面臨嚴峻的挑戰。
8.下列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司馬遷——《細柳營》——漢代
C.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唐代
D.斯威夫特——《魯濱遜漂流記》——英國
二、閱讀(40分)
(一)桃 花 源 記
陶淵明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灑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灑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9.下列語句中朗讀節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武陵人/捕魚為業 B.問/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D.后遂無問/津者
10.對下面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遂與外人間隔(隔斷,隔絕) B.阡陌交通(互相通達)
C.乃不知有漢(副詞,竟,竟然) D.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對、向)
11.下面對所選文段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本文第一段著眼于“異”字,為下文描寫更令人驚異的桃花源作了鋪墊。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點,無論是寫桃花源人們的生活環境還是寫人物的交談,都有一些生動可感的細節,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