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真實美
真實性是文學作品的生命力,藝術真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茨威格無法實地考察南極當時發生的那悲壯的一幕。他僅憑斯格特他們留下來的照像底片、電影膠片、書信、遺書等,大膽而又合理地想像,真實再現那驚心動魄地情景,真實地刻劃出人物行為、心理。茨威格沒有“神化”他們,沒有一味地把他們寫成天不怕地不怕、視一切災難如泥丸的英雄,而是把他們當作一個人來寫。他們也留念親情,斯格特也留書信給妻子,讓她帶好子女;也請求政府照顧他的遺孀。更為真實的是他們在失敗面前的失落,在災難面前的恐懼、絕望。面對阿蒙森先到一步的事實,他們傷心的淚水奪眶而出,“像被判了刑似的”失望,用“冷漠的眼睛”看著一切,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也有“與其說盼望著回家,毋寧說更害怕回家”的痛苦。在大自然無比威力面前,他們的勇氣被銷蝕,他們的熱情也缺失。埃文斯承受不了巨大的痛苦而精神失常,抱怨苦難;他們膽怯地睜著眼睛不能入睡;斯格特雖強作鎮靜,但也很絕望地發出“上帝保佑呀!我們再也忍受不住這種勞累了”的悲嘆;明知奧茨去自己結束生命,其余的人也只能無奈痛苦地眼睜睜地看著,空留悲憐之感。但英雄自有他們的可貴之處,強烈的使命感、頑強的斗志,促使他們與厄運抗爭。用行動書寫了生命的傳奇,為后人留下保貴的南極探險資料。讓我們看到他們平凡中的偉大,困頓中的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