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系統復習檢測二
(120分鐘 120分)
一、積累與運用(16分)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2分)
A、醞釀(niànɡ) 厄(è)運 磅(bànɡ)礴 頭暈(huī)目弦 B、枯涸(hé) �。╤é)骨 憔(qiáo)悴 盤虬(qiú) 臥龍
C、粼(lín)粼 匿(nì)名 柳絮(xù) 玲瓏剔(tì)透 D、滑稽(jī) 附和(hè) 踉(liànɡ)蹌 忍俊不禁(jīn)
2.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我的人影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B、我給它們萵苣葉,它們吃了一點兒,所以不喜歡。
C、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奔馳著。 D、他們激動地在狹窄的指令艙里緊緊地握手。
3.古詩文積累。(6分)
⑴______ ,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⑵山光悅鳥性,______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⑶《龜雖壽》中可用來作為勵志“座右銘”的名子是: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 。
⑷《天凈沙·秋思》的主旨句是:______ ,______ 。
⑸《論語》中闡明學與思的辯證關系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4.根據你的觀察和生活感悟,仿照畫線句子,續寫兩句話。(2分)
大自然能給我們許多啟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訴我們做事應持之以恒;大地能載萬物,是在告訴我們求學要廣讀博覽;
__________ ,___ ;______ ;_________ 。
5.名著閱讀。(2分)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請寫出有關諸葛亮的兩個故事名稱。
例如;舌戰群儒 _______ _______
6.綜合性學習。(2分)
為了讓同學們更多地了解中國“探月”的過程,小華從網上摘錄了一些相關資料,其中有這樣一條消息:
根據有關規劃,我國將在2020年前,分三步完成對月球的無人探測。第一步是對月球進行環繞遙感探測;第二步是軟著陸探測器落在月球表面上,并實地考察月球;第三步是探測器不但要降落在月球表面,而且要從月球采集樣品送回地球供人們研究。這三個步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繞”“落”“回”三部曲。
一期工程“繞月探測”于2004年通過國家立項。此次發射“嫦娥一號”執行的就是此項任務。我國探月二期工程將發射月球軟著陸探測器,利用月球車或機器人有月球上登陸,并在月球表面進行自動巡視考察,它將在月面收集月壤和巖石,帶回地球后供科學家開展深入的科學研究。
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條消息的內容。(20字以內)
二、閱讀理解
㈠閱讀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選段,完成下面各題。(14分)
“聽我說吧,”我父親說,“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眼睛看著我電筒的光照著的地方,你能看見石架下面那塊巖石嗎?”
我慢慢地把身體移過去�!翱匆娏��!蔽艺f。
“好,”他對我說,“現在你把左腳踏到那塊巖石上。不要擔心下一步。聽我的話�!�
這似乎能辦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去探那塊巖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頓時有了信心�!昂芎�,”我父親叫道,“現在移動右腳,把它移到右邊稍低一點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個落腳點�!倍嘤终罩隽�。我的信心大增�!拔夷苻k得到的�!蔽蚁�。
我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最后,我一腳踩在崖下的巖石上,投入了父親強壯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會兒,然后,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
我曾屢次發現,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程是多么漫長。
7.找出描寫“我”下山時心理變化的關鍵語句,并說明其作用。(4分)
8.當“我”最后爬下了懸崖,投入了父親強壯的手臂中后,“我先是啜泣了一會兒,然后,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為什么“我”先是“啜泣了一會兒”?(3分)
9.“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去探那塊巖石,而且踩到了它�!边@個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為什么?(3分)
10.對文中父親的教育方法你是贊成還是反對?請說出你的理由。(4分)
㈡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3分)
①客人小心翼翼遞過去一張字條。貝多芬戴上眼鏡,專注地凝望了一會,“好,你們竟敢到獸穴里來抓老獅的毛,”他說,雖然嚴肅,但臉上浮現善良的微笑,“你們很勇敢……可是你們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難使我聽懂你們的話,過來坐在我身邊,你們知道我聽不見的�!�
②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隨手拿過來一張紙一枝鉛筆給客人。
③客人在紙上寫道:“我們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帶給萬千大眾,使他們了解你真實的好靈魂�!�
④看了這幾句話,一滴淚在大音樂家眼里閃光。他喃喃地如同獨語:“我的好靈魂!人家都當我是個厭世者,你們怎么會想到這個!在這里我孤零零地坐著,寫我的音符——我將永遠聽不見音樂,但是在我心里發出的回響,較任何樂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時不免嘆息,我真軟弱……一個音樂家最大的悲劇是喪失了聽覺�!�
⑤貝多芬神往地說:“一個人到田野去,有時候我想一株樹也比一個好……”
⑥他接著說:“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峰嶺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巖內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
⑦貝多芬激動而又沉郁的情緒深深感染了來訪者,客人不斷寫下筆記。
⑧命運加在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將他的靈魂鎖閉在磐石一樣密不通風人“耳聾”之中。這猶如一座永無天日的幽囚的小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過反過來在另一方面,“聾”雖然帶來了無可比擬的不幸和煩憂,卻也帶來了與人世的喧囂所隔絕的安靜,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恒”為伴。
11.①段中畫線句運用了___ 修辭。從這句話中,你認為當時人們是怎樣看待貝多芬的?(4分)
12. 第⑤段中,為什么貝多芬說:“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3分)
13.你怎樣理解⑥中畫線的貝多芬說的那句話?(3分)
14.第⑧段中運用的表達方式是__ ,其中所提到的“永恒”你認為指的是什么?(3分)
㈢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7分)
[甲文]
雨荷
張曉風
①有一次,雨中走過荷池,一塘的綠云綿延,獨有一朵半開的紅蓮昂然挺立。
②我一時為之驚愕駐足,那樣似開不開,欲語不語,將紅未紅,待香未香的一株紅蓮!
③漫天的雨紛然而又漠然,廣不可及的灰色中竟有這樣一株紅蓮!像一堆即將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傾潑的顏色!我立在池畔,雖不欲撈月,也幾成失足。
④生命不也如一場雨嗎?你曾無知地在其中雀躍,你曾癡迷地在其間沉吟——但更多的時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濕,那些無奈與寂寥,并且以晴日的幻想度日。
⑤可是,看那株蓮花,在雨中怎樣地惟我而又忘我,當沒有陽光的時候,它自己便是陽光。當沒有歡樂的時候,它自己便是歡樂!一株蓮花里有那么完美自足的世界!
⑥一池的綠,一池無聲的歌,在鄉間不惹眼的路邊——豈只有哲學書中才有道理?豈只有研究院中才有答案?一筆簡單的雨荷可繪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一片亭亭青葉支撐了多少世紀的傲骨!
⑦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則長長的雨季何患?
[乙文]
暗香
皓月
①突然,覺得辦公室內流動著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卻一時想不起來是什么香味。開始,還以為是某個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個個挨著猛嗅了一番,卻都不是。這時,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
②我才恍然醒悟,這確實是桂花香��!于是,趕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的桂樹旁。果然,一股濃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蕩魂魄。再仔細瞧去,在那密密的樹葉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黃的花兒正如天空的星星閃爍,卻又十分靜謐,毫無張揚之意。
③瞧著瞧著,我的眼睛濕潤了,這些惹人憐愛的小東西,竟在暗暗地飄香,飄香了還像什么都沒發生似的,靜靜地立在枝頭,等著悄悄地凋零。我們如不仔細瞧,還不知道它們已經到過這個世界,已經香過這個世界。這時,我的思緒觸到一個最溫柔的記憶,那是上中學時一個同學講的故事。
④當時,這個同學家里很窮,為了省電,他每天晚自習后十一點才回家,學校的大門也在他走一段時間才緩緩地關上。他一直以為大門是要到那個時候才關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從不覺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鎖在校園內過了一夜,他才知道學校大門是十點鐘就關的,而原來關門的李大爺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時他才明白,老大爺一直在默默地為他開著方便之門。當他流著淚買了一大堆禮品去看望老大爺時,老大爺已經去世了……
⑤聽完這個故事,我們許多人眼睛都濕潤了,為了那個默默行善的老人。我們的心濕漉漉的,因為有那一刻,我們才醒悟,其實我們每個人身旁都有那個開門的老人,為我們開著方便之門,他們就像這小小的嫩黃的桂花,悄悄地釋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⑥他們不張揚,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本來就如此��!
15.甲、乙兩文都運用了___ 的寫作手法,凈“雨荷”、“暗香”寫得內涵豐富,寓意深刻。不同的是,甲文通過__ 、
___ 的表達方式來抒發作者對“雨荷”的贊美之情。乙文則通過一個故事,把“暗香”的具體寓意揭示出來。(3分)
16.甲文第②段中描寫紅蓮的語句“似開不開,欲語不語,將紅未紅,待香未香”可用一個四字成語____ 來替代,但如果這樣替換就起不到____ 的作用。(2分)
17.乙文中第③段、第⑤段各有一處寫到眼睛“濕潤”,請以選文為依據,用自己的話說出眼睛“濕潤”的原因。(4分)
⑴瞧著瞧著,我的眼睛濕潤了。(2分)
⑵聽完這個故事,我們許多人眼睛都濕潤了。(2分)
18.聯系甲文,談談你對第⑦段畫線句子含意的理解。(4分)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則長長的雨季何患?
19.請結合閱讀乙文的感受,聯系你的所見所聞,再舉出一個“桂花幽香”式人物的具體事例。(4分)
三、表達與寫作(60分)
20.在同學們的心靈深處一定會不斷地萌發出許許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師長的理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獲得成功,甚至只是渴望得到一條漂亮的裙子、一本好書等。
請以“我渴望____ ”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將題目補充完整;②適當運用記敘、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③不少于600字。
[NextPage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系統復習檢測二參考答案]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系統復習檢測二參考答案
1.D 2.D 3.⑴幾處早鶯爭暖樹;⑵潭影空人心;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⑷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示例:繩鋸可以木斷,是在告訴我們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大海能容納百川,是在告訴我們心胸要寬廣/壁立能夠千仞,是在告訴我們要無欲無私/粒沙可以成漠,是在告訴我們做事應堅持到底/青松不懼風雪,是在告訴我們做人要堅毅剛強/小草破土而出,是在告訴我們要有頑強的品質
5.示例:七擒孟獲 草船借箭
6.我國將在2020年前分三步完成對月球的無人探測
7.小心翼翼 有了信心 信心大增 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作用:這些語句具體而詳盡地表現了“我”由害怕困難到增強信心到戰勝困難的全過程,描寫具體而細致。
8.先“啜泣了一會兒”是因為自己被自己的行動感動了,對自己敢下懸崖,感到有點兒害怕,又感到十分高興。
9.“探”有試探的意思,寫“我”不敢大膽邁步。這個詞表現了“我”的膽怯和小心。而“站”字是站立的意思,不能表現“我”的膽怯與小心翼翼,所以用在此處不合文意,表達效果不好。
10.示例:贊成。父親教“我”把困難化整為零,既讓“我”獨立,又教給“我”克服困難的方法,使“我”受益匪淺。
11.比喻。認為他脾氣暴躁、難以接近。
12.耳聾的他比不上一棵樹,因為一棵樹尚且可能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樹可以遠離塵世的喧囂與紛爭。
13.這是貝多芬在向客人描述自己:雖然遭受耳聾的打擊,但他的創作欲望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從未想過放棄自己的音樂事業。
14.議論 指的是音樂
15.象征(“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描寫 議論(或記敘、抒情)
16.含苞待放(或“含苞欲放”) 突出(或強調)紅蓮這一形象或描寫生動細致
17.⑴被不事張揚、暗暗飄香、悄悄凋零的桂花所感動
⑵為起初默默行善,又默默離去的老大爺所感動
18.荷(蓮花)是陽光歡樂(積極向上)的象征,如果具有荷(蓮花)不怕困難,不怕寂寞的精神,就能戰勝生命中出現的風風雨雨。
19.示例:畢涉敏的《悠長的鈴聲》中有一個“桂花幽香”式的人物。具體事例是:每當雨天同學們將要遲到時,那個看門兼打鈴的老人就把上課的鈴聲延長,直到將要遲到的同學走進教室才停止。他的行為使同學們感激。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