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傳》課文閱讀指導
1、誦讀:
這篇傳記姓名雖屬虛構,但內容卻為“實錄”:是作者生平和為人的真實寫照。一百多個字的文章中作者連用了九次“不”字。錢鐘書先生說“不”字為一篇眼目。每讀到“不”字時,音調應有所強調,音節應當拉長,如第一二句“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氏”,可以這樣劃分音節:“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氏。”朗讀全文時應以平穩徐緩為基調,這樣才能表現陶淵明那種恬淡超脫的人生態度。
2、譯文:
五柳先生傳
陶潛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氏,
不知道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能詳細地了解他的姓名和字號,
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
(他的)住宅邊有五棵柳樹,因而用它作為自己的號。(生活)閑適、安靜, 不多說話,
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
不羨慕名利。喜愛讀書,只求了解文章大意;每當有獨到的體會,
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便高興得忘記了吃飯。有特別喜歡飲酒的習性,家窮不能夠經常喝。
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親戚朋友知道他的這個情況,有時準備酒請他喝。到(別人家)去喝酒總
是喝完,愿望就是一定要喝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喝醉之后才下席,從不裝模作樣把真情隱藏,去留自便。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居室里冷冷清清,不能遮蔽大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補釘,常常貧困到乏食的地步也安然自若。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經常寫文章自我娛樂,很好地表現了自己的志向。忘卻了名利的得與失,就這樣過完一生。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有這樣一句話:“不為貧賤而憂慮,不熱衷于發財做官。”
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
從這話來看,他應是五柳先生一類人吧?一邊喝酒一邊寫詩,用這 來表達自己的志向。
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這不是無懷氏、葛天氏那個時代淳樸的民風嗎?
《五柳先生傳》古今異義詞
亦不詳其姓字(根據人名中的字義,另取的別名。今指文字。)
贊曰(傳后所附的評論性文字。今義稱贊、贊美。)
每有會意。古義:指對書中的意旨有獨到的體會。今義:指領會別人沒有明白的意思。
親舊知其如此。古義:舊交,舊友。今義:過去的,過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