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瑪的舞蹈非常優美,好像“飛動”起來,但是僅有“飛動”還是不夠的,還要有心靈的完全投入,才能達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渾然一體,超越形式的載體而進入了自由飛動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靈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第三部分:以身體、神態、服飾來表現舞蹈“飛動的‘美’”。用語言來表現舞蹈是困難的,但作者借助比喻和排比等修辭,形象地再現了舞蹈的精妙,使讀者獲得語言和舞蹈的雙重審美享受。?
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美悠久的文化藝術:舞蹈、音樂、雕刻、圖畫……都如同一條條的大榕樹上的樹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這么多樹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著大地母親給予它的食糧的供養?,而這大地就是印度的廣大人民群眾。
卡拉瑪和拉達還只是這棵大榕樹上的兩條?柔枝?。雖然卡拉瑪以她22歲的年華,已過了17年的舞臺生活;12歲的拉達也已經有了4年的演出經驗,?但是?我們知道印度的偉大的大地母親,還會不斷地給她們以滋潤培養的。
?藝術上的交流,能增強世界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和溝通。所有優秀的藝術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瑪姐妹也一樣,“吸收著大地母親給予它的食糧的供養�!睕]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沒有印度文化歷史的內涵,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不會這樣美妙動人。?
?“柔枝”概括出了兩人與印度民族的關系�!暗恰背錆M了無限希冀和真誠祝愿。?
?第四部分:一切優秀的藝術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這精神的食糧會給她的兒女以源源不斷的供給。?
最使人惆悵的是她們剛顯示給中國人民以她們“游龍”般的舞姿,因著她們祖國廣大人民的需求,她們又將在兩三天內“?驚鴻?”般地飛了回去!
?概括卡拉瑪姐姐回國的原由,行色匆匆間帶給人無限向往和留戀。?
北京的早春,找不到像她們的南印度故鄉那樣的豐滿芬芳的花朵,我們只能學她們的偉大詩人泰戈爾的充滿詩意的說法:讓我們將我們一顆顆的贊嘆感謝的心,像一朵朵的紅花似的?穿成花串?,獻給她們掛在胸前,帶回到印度人民那里去,感謝他們的友誼和熱情,感謝他們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