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現代文閱讀(24分)
最后的絕招
“面人雷”,當然姓雷,但叫什么名字,誰也不清楚。他是吃捏面人這碗飯的,六十來歲,骨骼清奇,黃面短須,雙眼銳亮,像鷹眼,有點兒冷。
只要不下雨落雪,“面人雷”會準時出來擺攤。他的行頭很簡單:一只可收放的小支架,上面掛一個紙板,正中寫“面人雷”三個大字,兩邊各寫一行小字:“為真人捏像”“以絕技傳家”。再有一個小木箱,里面放著捏面人的原料和工具。他捏面人很快,顧客站個十來分鐘就行,稱得上是“立等可取”。顧客滿意了給錢;覺得不像,他不取分文,而且立刻毀掉,再不重捏——這樣的情景似乎從沒出現過。他捏面人,先是幾個手指翻飛,很快便成形,再用小竹片、小剪刀和細鐵簽修一修,無不形神畢肖。
閑暇時,“面人雷”會安靜坐下來,手里拿著面粉,兩只眼睛左瞄右瞅,專捏那些有特點的人物。如那些“老江湖”,算命測字的“半仙”,街頭賣藝的赤膊漢子,強討巧要的乞丐……當然,他也捏那些在廣場游蕩乘機作案的小偷,專門“碰瓷”的騙家,還有避著人做“白粉”生意的……捏好了,悄然放入木箱,秘不示人。
這么大廣場,這么多人流,各類案子總會發生的。負責車站治安的警察,常會秘密把“面人雷”找去,請他幫忙破案�!懊嫒死住睍涯切┥姘敢煞该嫒四贸鰜�,冷冷地說:“只管抓就是,錯不了�!�
他們知道“面人雷”靠這手藝吃飯,便要按人頭給錢�!懊嫒死住闭f:“這算是我的義務,免了!只是……請你們保密,給我留碗飯吃�!毙⊥底チ�;“碰瓷”的抓了;販“白粉”的也抓了。
那些面人捏得太像了,一抓一個準。
一個秋天的深夜,無星無月,風呼呼地刮著。
“面人雷”睡得正香,門閂被撥開。屋里突然亮起了燈,被子被猛地掀開,三條大漢把“面人雷”揪了起來。
“面人雷” 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很鎮靜,說:“下排琴,總得讓我穿上掛灑、登空子,戴上頂籠,擺丟子冷人哩�!�
“面人雷”說的是“春點”,也就是江湖上的隱語。其中一個年齡較大的漢子,臉上有顆痣,說:“上排琴(老哥),是你把我們出賣了,你該懂點規矩,今晚得用青于(刀)做了你!”對方摻雜著說“春點”,氣氛也就有些緩和。
“面人雷”笑了笑,也不繞彎子:“我這把年紀了,死也不足惜。兄弟,我捏了一輩子面人,讓我最后為自己捏一個吧,給老家的兒孫留個念想。不過一會兒功夫,誤不了你們的事。也不必擔心一個年老體衰的人,還能把你們怎么樣�!�
三個人同意了。
“面人雷”打量了他們幾眼,說:“謝謝�!比缓竽贸鲆淮髨F面粉和工具,坐在桌前,對著小鏡子捏了起來。
三個人坐到一邊去,抽著煙,小聲地說著話。他們知道這個老江湖懂規矩,他們也做到仁至義盡。
“面人雷”很快就捏好了,是他的一個立像,三寸來高,右手拿著個小竹片,左手握拳。底座邊刻上一行字“手中有乾坤�!嫒死住阅笙��!�
那三個人拿著面人輪流看了看,隨手擺在桌上。
夜很深很暗,一行人急速遠去。
兩天后,在二十里外的深渠里,發現了“面人雷”的尸體。
人命關天,公安局很快就找到了“面人雷”的住處。在現場勘查時,只找到了一疊匯款存根和幾封家信,還有桌上那個栩栩如生的面人。其外,幾乎沒有什么線索。
刑偵隊長是個年輕人,業余喜歡搞雕塑。他把“面人雷”的自捏像放在辦公桌上,關起門來看了整整一天。他發現那只形如利刀的小竹片,尖端正對著那只握著的拳頭,而拳頭從比例上略大,似乎握著什么東西。手中有乾坤?他小心掰開那拳頭,掌心出現了幾個極小的面人!在放大鏡下一看,眉眼無不清晰,其中那個臉上有痣的漢子是個黑道上的頭目,曾因詐騙坐過牢。
幾個疑犯很快就被捕歸案。
“面人雷”追悼會非常隆重,正面掛著“面人雷”的遺像——是那尊自捏面人的放大照片。
側面是一幅挽聯:
手中有乾坤,小技大道。
心中明善惡,雖死猶生。
(選自《小小說》,作者:聶鑫森,有刪改)
14. (2分)賞析第一段劃線句子。
15. (2分)閱讀第二段,用三個短語概括“面人雷”技藝高超之處。
16. (2分)概括“面人雷”的形象特征。
17. (3分)結合上下文,說說“手中有乾坤”的含義和作用。
18. (3分)“最后的絕招”作為文章的標題,妙在何處?
“善的友愛”更持久
①一位哲人曾把友愛分為三種:“有用的友愛”“快樂的友愛”“善的友愛”。他認為,人們之所以互相友愛,主要出于三種原因:一是能夠從對方身上得到好處,這就是“有用的友愛”;二是對方能夠為自己帶來快樂,比如人們愿意同幽默的人相處,是因為這個人能夠帶來快樂,這就是“快樂的友愛”;三是基于一種善良的愿望,希望對方好而形成的友愛,這就是“善的友愛”。從一定意義上說,友善就是“善的友愛”,它源自人們對善的追求,傳遞的是平等、尊重和互助。
②稍加分析就不難理解,“善的友愛”比“有用的友愛”“快樂的友愛”更值得倡導。有用或快樂都很難持久:當一方不再能為另一方帶來好處或快樂時,這種友愛就容易破裂。而“善的友愛”是基于希望對方好的利他精神,這種精神基于理性認知和自覺,能促使人與人之間建立持久、穩定的友好關系。因此,“善的友愛”更穩定、更持久、更值得人們去追求。
③現實生活中的事例能充分說明這一點。一段時間以來,社會各界就“路人跌倒扶不扶”的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問一下自己:如果跌倒的人是我的親人,我會扶嗎?如果跌倒的人是我的客戶,我會扶嗎?相信大多數人的回答是“扶”。因為扶親人是親情使然,扶客戶可能會帶來好處。但是,如果跌倒的是一個素不相識的人,我會扶嗎?對于這個問題,一些人就糾結了。因為有“扶路人反被訛”的案例在先,人們就會想:扶他不一定會帶來好處,反而可能帶來麻煩和損失。在這種情況下,能做到毫不猶豫幫扶的人,一定有利他精神在作支撐。在這里,選擇“扶”不是期望從陌生人身上得到某種好處,而是基于為他人好的“善的友愛”。只有這種友善成為扶者與被扶者的一種共識,互信友愛的良好人際關系才能得以維系。
④作為一種道德品質和價值觀,友善引領人們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尋求真摯的道德情感,在實現自我價值和自身利益的同時造福他人與社會�;凇吧频挠褠邸�,來自不同地區,有著各自獨特的家庭背景、文化習慣、成長經歷甚至不同語言的人們才能走到一起,共同工作和生活;基于“善的友愛”,人們才不僅“各掃自家門前雪”,而且會“管他人瓦上霜”;基于“善的友愛”,經濟社會生活才不只是“有用無用”的考量和利益交換,更是在交往交流中實現互助共贏,在實現自我利益的同時促進他人利益的增加。在社會意識多樣多變的社會轉型期,我們更需要用“善的友愛”架起心與心溝通的橋梁、形成人與人聯系的紐帶,用“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友善的原因所在。
⑤有一首歌這樣唱到: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人間的春風,這是生命的源泉。再沒有心的沙漠,再沒有愛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卻步,幸福之花處處開遍。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反映了人們的期望,道出了愛的力量,抑或說“善的友愛”的力量。對這種“善的友愛”,我們應當珍視,更應當踐行。
(選自 2014年4月28日 《人民日報》,作者:朱佩嫻)
19.(2分)文章從“友愛”的分類說起,有什么作用?
20. (2分)指出第④段的結構方式。
21. (2分)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2. (3分)賞析第③段劃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23. (3分)第⑤段引用歌詞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