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可能的幾種主題
(1)“故鄉”是中國人精神的反映。從孩子的純真、有生氣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鈍,表現了中國普通民眾的生命和活力怎樣被扼殺。
(2)表現中國社會愚昧、落后、貧窮的輪回。
(3)渴望純真的人與人的關系。
主題一說明:以閏土為例:
少年閏土:
外貌:十一二歲,紫色圓臉,頭戴小氈帽,頸上套一個銀項圈,有一雙紅活圓實的手。
動作:活潑剛健,動作干脆利落,說話脫口而出,樸質、生動;有智有勇,熱情、純真。
對“我”的態度:“只是不怕我”,送“我”貝殼和鳥毛,告訴“我”很多稀奇的事。對“我”友好,熱情,和“我”建立了純真的友情。
對生活的態度:天真活潑,無憂無慮。
中年閏土:
外貌:身材增加了一倍,臉色灰黃,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頭戴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提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動作:說話吞吞吐吐,斷斷續續,謙恭而又含糊,顯得遲鈍麻木。
對“我”的態度:對“我”恭恭敬敬,稱呼“我”為老爺,和“我”之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對生活的態度:悲哀、痛苦,生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而他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靈身上。
理解這樣的主題,可以深入探討演變的原因:過去現在(推斷變化的因)。
主題二說明:
從閏土父子和楊二嫂身上,可以看出這樣輪回的影子:
閏土:少年─→中年?
水生:少年“正是一個廿年前的閏土”─→中年?─→?
楊二嫂:年輕─→中年─→?
也許他們的后代,也會步他們的后塵,在這樣的輪回中掙扎。因為中國漫長的封建時代,廣大民眾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地過來的,好像黑暗隧道中看不到盡頭(無數農民起義推翻封建王朝,然后又建立新的封建王朝,再爆發農民起義,再……歷史不停地輪回著,民眾的苦難也不停地輪回著)。
主題三說明:
再回故鄉,“我”和閏土、楊二嫂等人已經有了深深的精神上的隔閡。閏土叫“我”“老爺”,楊二嫂認為“我”“放了道臺”,孩提時代那種真誠、友善的關系,已經完全消失了�!拔摇笨释蚱品饨ㄉ鐣淖鸨爸刃�,渴望建立超越庸俗的物質關系的新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