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閱讀·賞析(60分)
(一)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5~7題。(6分)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① 春三月,尋常百姓家。 為迎新燕入,不下舊簾遮。
翅濕沾微雨,泥香帶落花。 巢成雛長大,相伴過年華。
【注釋】①咫尺:距離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暫。咫,古代稱八寸為咫。
5.這是一首詠物詩。首聯能讓人想起唐朝詩人劉禹錫在《烏衣巷》中的兩句詩:“,飛入尋常百姓家�!保�1分)
6.頷聯“為迎新燕入,不下舊簾遮”中的“舊簾”有何妙處?(3分)
7.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翅濕沾微雨,泥香帶落花”的畫面。(2分)
示例: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15分)
樂羊子妻
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 盜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
一年歸來,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逼弈艘囤厵C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漢書·$3》)
8.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以污其行乎()______(2)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3)累寸不已()____________(4)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
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2分)
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
10.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5分)
(1)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3分)
(2)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2分)
11.文中樂羊子妻告訴樂羊子哪兩個道理?對樂羊子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分)
道理:
影響:
(三)閱讀《水滸傳》片段,完成12~14題。(10分)____
不覺酒涌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的詞調,便喚酒保,索借筆硯。起身 觀玩,見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題詠。宋江尋思道:“何不就書于此?倘若他日身榮,再來經過,重睹一番,以記歲月,想今日之苦�!背似渚菩�,磨得濃墨,蘸得筆飽,去那白粉壁上,揮毫便寫道:“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山丘,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盻___
宋江寫罷,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飲了數杯酒,不覺歡喜,自狂蕩起來,手舞足蹈,又拿起筆來,去那《西江月》后,再寫下四句詩,道是:“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盻___
宋江寫罷詩,又去后面大書五字道:“鄆城宋江作�!睂懥T,擲筆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飲數杯酒,不覺沉醉,力不勝酒,便喚酒保計算了,取些銀子算還,多的都賞了酒保,拂袖下樓來,踉踉蹌蹌,取路回營里來。開了房門,便倒在床上,一覺直睡到五更。酒醒時,全然不記得昨日在潯陽江樓上題詩一節。當日害酒,自在房里睡臥,不在話下。___________(選自《水滸傳》第三十九回)
12.這一片段寫的是“潯陽樓宋江吟反詩”。作者借助哪些描寫手法使宋江的醉態躍然紙上的?寫出其中兩種。(2分)
13.從選文宋江寫下的詩詞中,你能讀出他怎么樣的內心狀態和情緒?(4分)
14.聯系《水滸傳》內容,說說宋江“刺文雙頰”是因為哪件事?他又是什么時候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的?(4分)
(四)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題。(12分)
我的讀書經驗
馮友蘭
①我7歲上學就讀書,一直讀了80年,基本上沒有間斷,不能說對于讀書沒有一點經驗。我所讀的書,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我的經驗總 結起來有四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說第一點。古今中外,積累起來的書真是多極了,浩如煙海。但是,書雖多,有永久價值的還是少 數,我們要學會選擇�?梢园褧譃槿�,第一類是要精讀的,第二類是可以泛讀的,第三類是只供翻閱的。我們心里先有了這個數,就可以隨著自己的專業選定一些需要的書來讀。
③讀的時候先要解其言,這就是說,首先要懂得它的 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語言。語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別,這叫語言文字關。攻不破這道關,不知道關里邊是些什么東西,只在關外指手畫腳,那 是不行的。當然,攻語言關,要先作許多準備,用許多工具,如字典和詞典等工具書這類。
④中國有句老話說是“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書時即 使書中的字都認得了,話全懂了,也未必能知道作書人的意思。從前人說,讀書要注意字里行間,又說讀詩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這都是說要在文字以外體會它的精神實質。這就是知其意。司馬遷說過:“好學深思之士,心知其意�!耙狻彪x不開語言文字,但有 些是文字所不能完全表達出來的。如果只局限于語言文字,死抓住語言文字不放,那就成為死讀書了。語言文字是幫助了解書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個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得意忘言”。在人與人的關系中,過河拆橋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讀書中,就是要過河拆橋。
⑤上面所說的“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之下,還要加一句“意不盡理”�!袄怼笔强陀^的道理,“意”是著書人的主觀認識。人總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觀上的體會和判斷,同客觀的道理總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錯誤。所以讀書只到“得其意”還不行,要把前人的“意”作為參考,和自己明白的那些客觀道理,互相比較,互相補充,互相糾正。這就可能有一個比較正確的“意”。這個“意”就是自己的。讀書到這個程度就算是能夠現學現用,把書讀活了。
⑥會讀書的人能把死書讀活,不會讀書的人能把活書讀死。把死書讀活,就能使書為我所用;把活書讀死,就是使我為書所用。能夠用書而不為書所用,讀書就算讀到家了。
(選自《馮友蘭讀書與做人》,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1版,有刪改)
15.馮友蘭將自己的讀書經驗概括為四點。通讀全文,將第1段橫線上的四點經驗補全(每點三個字)。(4分)
16.從文章內容看,值得精讀的書籍的判斷標準是什么?(2分)
17.結合第4段內容,說說加點的“過河拆橋”一詞的含義。(2分)
18.找出文中兩處運用論證方法的語句,略作分析。(4分)
(五)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題。(17分)
家徽
余華
①國有國徽,校有�;�,廠有廠徽。奇怪嗎?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條魚,一條畫在門板上的魚。那條魚 的圖案畫得很笨拙,線條零亂而粗糙,只能讓人意會到是條魚而已。但它卻有不尋常的來歷。
②祖父在世時,膝下有父親他們弟兄四個,個個都是牛高馬大的男子漢。民國初年,戰亂頻繁,家庭仗著幾個男人下死力氣勉強維持溫飽。
③一天夜半,父親起來小解,發現一個人影躥進了廚房,他便喊叫起來,同時馬上守住廚房門口。不一會兒,父親弟兄幾個都起來了,他們點著燈,拿著大木棒子和斧頭,仔細地搜索著廚房的每一個角落,那時糧食就是性命,大家決心不把這竊賊打死,也得讓他殘廢。廚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卻沒發現人。父親弟兄幾個說父親定是半夜眼花,父親賭咒發誓說肯定有人。還在大家爭辯時祖父來了,祖父讓兒子們都去睡覺。等他們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邊,敲敲蓋子,說:“你不用躲了,出來吧�!敝灰娝桌锼芰艿卣酒鹨粋€人。這人一手擎著水缸木蓋,渾身顫抖,面無人色,另一只手里,還攥著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著竊賊,嘆口氣說:“算了,你走吧,要是讓我的兒子們看見了,你今天非殘廢不可�!�
⑤賊傻望著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這樣輕易地讓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靜地揮了揮手,賊便從水缸里爬出來。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給他說:“帶上它吧,它可幫你家度幾天日子�!辟\要說什么,眼眶卻紅了,低著頭,提著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門口�!奥�,”祖父又叫住他,塞給他一串銅錢,“你拿這錢去做點小生意,再也不要干這傷 天害理的勾當了�!�
⑥賊“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給祖父磕了幾個響頭便走了。
⑦不知過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開門,便在門環上發現了一條兩斤多的鮮魚。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馬上就猜到是那賊送來的,那人大約是做了販魚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門環上經常出現鮮魚,家里便經�?梢愿纳粕�。父親他們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緩地向父親弟兄們講起魚的來歷。
⑨大約吃了幾十條魚后,祖父感到不安,說人家是小本經營,別吃垮了人家。于是連著幾天半夜守候著,一直熬了三個夜,終于讓祖父遇見了那送魚人,誰知不是那個賊,卻是一個年輕漁人。這漁人是那賊的兒子,賊在臨終前囑咐他要堅持送魚到我家來。祖父和父親他們聽得連連點頭。為了不違亡人遺愿,祖父拿過一把刀子,讓年輕人在我家門上刻一條魚,并說從此不許他再送魚,就用這條刻下的魚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囑父親弟兄們要保管好這條“魚”,牢記這件事。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著這魚的圖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_____________
(選自《余華作品集》,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年版,文章有刪改)
19.結合全文內容,分析文章第2段的作用。(4分)
20.閱讀文中畫線的兩個句子,說說作者是如何表現賊人的心理變化的。(4分)
這人一手擎著水缸木蓋,渾身顫抖,面無人色,另一只手里,還攥著一布袋大米。
賊要說什么,卻眼眶紅了,低著頭,提著米袋子往外走。
21.細讀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點。(6分)
22. 試探究“家徽”在本文中的豐富意蘊。(3分)
三、表達·交流(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雙眼睛,這雙眼睛其實就兩個基本動作,一個叫“掃視”,一個叫“凝視”。廣闊的天,漂浮的云,飛翔的鳥,徐徐吹過的風以及路上行走的人……匆匆“掃視”,一切轉瞬即逝;定睛“凝視”,精微之處,深藏大意。未經凝視的世界,是毫無意義的。朱自清凝視父親蹣跚的背影,真正明白了父愛如山的真諦;沈從文凝視純美的邊城,寫出了茶峒人和諧淳樸的生活;王建凝視十五的夜月,發出了秋思落誰家的感喟……
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凝視生活”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地名各人名。③字數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潔,書寫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