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屬予作文以記之
B.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事無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 長跪而謝之
11.翻譯下面句子。(4分)
(1)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2)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12.理解文意,用原文語句填空。(2分)
(1)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有“桑竹垂余陰,菽稷〔糧食作物〕隨時藝〔種植〕”的詩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園景象與之類似的句子是: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與之異曲同工的句子是:
13.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藝術地再現了“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因此二者有許多相似的地方。請參照示例,從兩段選文中再找出一例,說說它們的相似之處。(3分)
示例:從“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可以看出“桃源”中社會環境和平安寧,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盜竊亂賊而不作”。
(三)閱讀下文,完成14-16題。(10分)
最美的姿態
張鳴
①閱讀與不閱讀,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長鶯飛,繁花似錦,
一面必定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涼和寂寥。
②一種人認為:人既然作為人,存在著就必須閱讀。肉體的滋長、強壯與滿足只需五谷與酒肉,但五谷與酒肉所飼養的只是一具沒有靈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囂的軀體。人應該是一種追求精神并從精神上獲得偷悅的動物,這種動物是需要通過修煉的,而修煉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閱讀。
③另一種人,即使書籍堆成山聳立在他們面前,他們也不可能思考一下這些書與他們自己的人生與生活有何關系。吸引這些人的只是物質與金錢,再有便是各種各樣的“娛樂”。
④人這一輩子,無論怎樣辛勞、勤勉,實際上只能在極小的范圍內經歷生活,經歷人生。由于如此,人認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難有對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圖書呈現了人類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的不同經驗。一個識字人,只需有書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欄,進入一個無邊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卻從別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駝影、雪山馬跡、深宮秘事、坊間趣聞……讀書漸久,經驗漸豐,你會發現,讀書使人的心靈宛如秋天雨+的池塘,逐漸充盈。
⑤讀書人的高貴氣質是由連綿不斷的閱讀潛移默化養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創造的毛坯而言,也許是沒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讀書生涯使他們由內到外獲得了新生。雖然還是從前的身材與面孔,卻有了一種比身材、面孔高貴得多的叫“氣質”的東西。一些以讀書為生的先生,當他們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敘事或論理,當他們站在講臺上條分縷析地講述他們的發現,當他們在餐桌上很隨意地詼諧了一下時,你會覺得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時,你就會真正領略“書卷氣”的迷人之處。
⑥人類無疑是一切動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動物,體育場、舞臺、T型臺……這一切場所,都是人類展示自己身體以及姿態的地方,但你知道嗎?人類最優美的姿態是讀書。
(選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課》,有刪改)
14.本文闡述的主要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5.閱讀④⑤兩段,說說讀書有哪些好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