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別云間
夏完淳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6.從《梅嶺三章》“______________”和《別云間》“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這兩首詩均屬絕命詩。(各填一句詩)(2分
7.《梅嶺三章》中,“百戰多”寫戰斗之頻繁,“旌旗十萬”言犧牲之巨大,表現斗爭歷程之艱難。那么,《別云間》一詩又是怎樣表現斗爭歷程之艱難的?請結合首聯分析。(2分)
8.兩首詩,一首想象人去陰間,一首想象魂歸人間。請結合“去”“來”的目的,說說兩位詩人表達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2分)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9~12題。(共13分
慶歷初,元昊圍麟州二十七日。知州募吏民有能通信求援于外者。王吉應募。知州問:“須幾人從行?”吉曰:“今虜騎百重,無所用眾。”請禿發,衣胡服,挾弓矢,赍①糧餉,為胡人。夜縋②而出,遇虜問,則為胡語答之。兩晝夜,然后出虜寨之外,走詣府州告急。府州遣將兵救之,吉復間道入城,城中皆呼萬歲。
吉嘗從都監王凱及中貴人③將兵數千人,猝遇虜數萬騎。中貴人惶恐,以手帛自經④,吉曰:“官何患不死?何不且令王吉與虜戰?若吉不勝,死未晚也。”因使其左右數人守中貴人,曰:“貴人有不虞⑤,當盡斬若屬⑥。”因將所部先登,射殺虜大將,虜眾大奔,眾軍乘之,虜墜崖死者萬余人。
吉每與虜戰,所發不過一矢,即舍弓肉袒而入,手殺數人,然后反,曰:“及其張弓挾矢之時,直往抱之,使彼倉卒無以拒吾,而成擒矣。吾前后數入其陣,未嘗發兩矢也。”
時又有張節,與吉齊名,皆不至顯官而卒。
(選自宋·司馬光《涑水記聞》,有刪改)
【注釋】①赍(jī):攜帶。②縋(zhuì):用繩子栓著人、物從高處往下送。③中貴人:專稱顯貴的侍從官官。④經:上吊。⑤虞:意料,預料。⑥若屬:你們這些人。
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請秀發,衣胡服�。� )
(2)走詣府州告急 �。� )
(3)因將所部先登 �。� )
(4)手殺數人,然后反( )
10.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4分)
①知州募吏民有能通信求援于外者。(2分)
②官何患不死?(2分)
11.王吉智勇雙全,他的“智”表現在哪里?請概括。(3分)
12.最后一段蘊含作者怎樣的褒貶?(2分)
華-語-網說明:網頁無法完美展現word試卷加點字、下劃線、圖片、表格等內容及格式,如果你需要完整doc試卷及答案,請點此下載。
(原載1946年4月7日《消息半周刊》第1期,有修改)
【注釋】①書生之見:指讀書人不切實際或不合時宜的見解。
17.文中有個詞語直接傳達出“我坐了木船”所蘊含的主要情感,該詞語是“_______”。(2分)
18.根據文章內容,補全“我坐了木船”的理由。(3分)
①
②
③不愿為買票請托找關系。
④
19.作者為什么將自己的觀點多次說成“書生之見”?(3分)
20.如何理解第⑤段中劃線句的含義?(4分)
21.文章最后一段交代“兩位朋友特來勸阻”和“我”的回應,有哪些深層含義?(4分)
三、作文(共50分)
22.生活中,人們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數字。其實,有的數字只是一個數字而已,而有的數字,又不只是一個數字。
請以“只是一個數字”或“不只是一個數字”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將選擇的題目抄寫在答題卷“題目”后的橫線上。
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現(或暗示)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江蘇省鎮江市2022中考語文答案
1.xiè 蹣 shí 敞 (答對一個或兩個得1分,答對三個或四個得2分)
2.(1)遠小人(2)長風破浪會有時(3)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4)潮平兩岸闊(5)了卻君王天下事(6)留取丹心照汗青(7)落紅不是無情物(8)匹夫不可奪志也
3.(1)C
(2)偷吃人參果,推倒人參樹。
(3)①宋江 (1分);潯陽樓吟(題)反詩(1分)
②牢獄之災(或“殺身之禍”;若將這具體化亦可,比如答“被黃文炳告發”或“被蔡九知府捉拿”)。
4.(1)第①處應刪去“成分”(或“由”“制成的”)。
(2)第②處應將“降低”改為“降解”。(或“分解”,或“腐爛”)
(3)第③處成分殘缺,應在“等”后增補“問題”(或“難題”)。
(4)第④處語序不當,將“發展新經濟”與“降低成本”互換位置。
(改對一處得1分,滿3分為止)
5.(1)①網上搜索會出現大量信息,要精準找出所需信息,反而費時;②詞典不僅便于查閱,而且揭示了那些相同偏旁部首漢字間的相互關系,便于學習;③教育部規定學生不能帶手機進校園,在校上網查找不便。(每點1分,滿2分止;)
華-語-網說明:網頁無法完美展現word試卷加點字、下劃線、圖片、表格等內容及格式,如果你需要完整doc試卷及答案,請點此下載。
20.①只有達官貴人才能買到船票或飛機票(1分),普通人要想買到船票或飛機票,必須換上別人的身份(1分);②表明堅決不愿改變自己身份,堅決不愿濫用別人名氣(1 分);③表達對當時腐朽、不平等社會現實的憤激之情(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