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院里有四棵大棕櫚樹,上面聚集著蜜蜂。我跑上臺階,喊道:“媽,有一個人在院子里,他說想看看蜜蜂。”媽媽走出來,上下打量著他,極不友善地問:“你要干嗎?”“我想看看你們的蜜蜂。謝謝您,太太。”他講得極緩慢而清晰,仿佛說出的每個字都要花掉他的錢一樣。
他和我,蹲在棕櫚樹下一塊兒看著蜜蜂。我說:“你是干什么工作的,先生?”“我是詩人。你也是個詩人。你喜歡媽媽嗎?”“她不打我的時候,喜歡。”他站起身來,從褲兜里掏出一張紙片:“這上面是首描寫母親的偉大的詩篇。我打算賣給你,只要四分錢。”
我跑進屋:“媽,你想花四分錢買一首詩嗎?”“你聽著,告訴那個家伙,趕快出去。”
我對詩人說:“媽媽說她沒有四分錢。”“這就是詩人的遭遇。”他好像并不介意。“像你這樣到處轉游著賣詩倒挺有意思。有很多人買嗎?”“從來沒人買過。”“那你為什么還要四處轉游?”“這樣我就可以看到許多東西,我還一直希望遇到別的詩人。”“你真的認為我是個詩人嗎?”我問。“你像我一樣有才華。”他走了。我祈禱能再見到他。
一天下午,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在街的拐彎處又見到了他。“我已經等你很久了。”“賣掉詩了嗎?”他搖搖頭,說:“我院里有棵挺好的芒果樹�,F在芒果都熟透了,紅彤彤的,果汁又多又甜。我等你是想請你去吃芒果。”
詩人住在一間小棚屋里,家具很少,顯得很冷清。院子里綠茵茵的,還有一棵高大的芒果樹。他說得不錯,芒果汁又多又甜,我一連吃了六個。橘黃色的芒果汁從嘴角流到下巴上,我的襯衫也染上了果汁。
回到家后,媽媽很氣憤:“你竄到哪兒瘋去啦?去,給我拿根鞭子來!”我從家里逃出來,發誓再也不回去了。
我氣極了,跑到了詩人家。他說:“別哭啦,咱們一塊去散散步吧!”我們散了步,還躺在草坪上看星星,他讓我猜那些星星離我們有多遠,我按他說的做了,明白了他的意思。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感到如此驕傲和愉快,我的氣憤一掃而光。
忽然,一個警察出現在面前。“你們在這兒干什么?”詩人說:“已經四十多年啦,我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警察無趣地走了。
從此,我和詩人總是一起去散步,看星星。
一天,詩人對我說:“我告訴你一個重要的秘密。我正在寫一首詩,世界上最偉大的詩篇。我已經寫了五年啦。每月只寫一行,再有二十二年就完成了。”“上個月寫的那行是什么?”他仰起頭看著天空:“往昔深邃而奇妙。”“是行很美的詩。”“我希望能把一個月的體會感受全部傾注到這行詩句中去,寫出一首震撼全人類的詩篇。”我驚嘆道:“等寫完了最偉大的詩,你就會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吧?”他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我覺得詩人在一天天衰老下去。一天,我到小房子里去看望他,他躺在小床上,看上去那么蒼老、虛弱。他說:“詩寫得不太順利。”我敏銳地感覺到了什么,淚水突然涌了出來。他掙扎著坐起來,讓我坐到他的膝蓋上,看著我的眼睛說:“嗯,你也看出來了,我一直說你具有詩人的眼光。”他看上去并不難過,把我摟到瘦削的胸前:“想聽我再給你講一件有趣的事嗎?”我什么也說不出來。“給你講完,你要答應我馬上回家,再也不要來看我了,好嗎?”我點點頭。“很好�,F在聽我講,以前我給你講過的那些什么作詩和世界上最偉大的詩,都是假的。你說這是不是你聽過的最有趣的事?”
他的聲音中斷了。
不久,詩人的小房子被扒掉了。芒果樹也被砍倒了。詩人好像從沒有來到過這個世界。
(節選自奈保爾《米格爾街》,花城出版社,1992年9月)
12.米格爾街的人是“好客”的,但“媽媽”為什么對詩人“極不友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詩人“講得極緩慢而清晰,仿佛說出的每個字都要花掉他的錢一樣”,一方面表明他使用語言______,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物質生活上的______。當警察問:“你們在這兒干什么?”詩人答非所問,說:“已經四十多年啦,我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詩人四十多年都在思考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3分)
14.詩人最后對“我”說:“那些什么作詩和世界上最偉大的詩,都是假的。”出人意料,但為什么又是合情合理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說中,詩人為什么和“我”成為了好朋友?請結合原文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如來對眾言曰:“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諸菩薩聞言,合掌皈依。如來曰:“三藏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詢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當有觀音菩薩,行近蓮臺,禮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第八回)
唐僧正走處,忽聽得一棒鑼聲,路兩邊閃出三十多人,一個個槍刀棍棒,攔住路口道:“和尚!那里走!”唬得個唐僧戰兢兢,坐不穩,跌下馬來,蹲在路旁草科里,只叫“大王饒命!大王饒命!”那為頭的兩個大漢道:“不打你,只是有盤纏留下。”長老合掌當胸道:“大王,貧僧是東土唐王差往西天取經者。自別了長安,年深日久,就有些盤纏也使盡了。” 那賊聞言,掣大棍,上前就打。長老一生不會說慌,遇著這急難處,沒奈何,只得打個誑語道:“二位大王,且莫動手。我有個小徒弟,在后面就到。他身上有幾兩銀子,把與你罷。”那賊道:“且捆起來。”眾嘍啰一齊下手,把一條繩捆了,高高吊在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