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這段文字節選自《_____________》,該作品的作者是___________,這段文字描寫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理解(共57分)
(一)閱讀《歸園田居》,完成11-12題(共5分)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11.給加點字注音并解釋。(3分)
①理荒穢(注音: 解釋: )
②荷鋤歸(注音: 解釋: )
12.詩中表達主旨的句子是: , 。(2分)
(二)閱讀下面兩段古文,完成13-16題(共14分)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乙】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翁忽,似與游者相樂。
13.下列加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順流而下)
B.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表示數目不確定)
C.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雖然)
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穿過,透)
14.【甲】文段中與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15.翻譯下列句子。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譯文:
②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譯文:
16.甲、乙兩文都寫到了水,但特點不同,【甲】文段水的特點是: ;【乙】文段水的特點是: (4分)
(三)閱讀《蒼蠅•蜻蜓•螢火蟲的啟迪》一文,完成17-19題(10分)
①六足四翅的昆蟲家族,在地球上已經繁衍了三億五千萬年。昆蟲世界是一個神秘的世界,對昆蟲奧秘的探索,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②昆蟲的復眼,構造精巧,由幾十、幾百乃至二三萬只小眼緊密排列組成。人眼要用0.05秒才能看清物體的輪廊,復眼只要0.01秒鐘就可以了。因為復眼有很好的運動知覺,能夠看清楚快速運動的物體,是一個很好的速度計�?茖W家根據這一原理,研制出測量飛機相對地面飛行速度的“飛機對地速度計”。
③蒼蠅的一只復眼約有三千只小眼,是一種蜂窩型結構。人們仿照它研制出一種新型照相機“蠅眼”,一次能拍攝1329張照片,分辨率每厘米達4000線。
④昆蟲是首先獲得飛翔能力的生物,大約在三億年前就升入高空,比爬行類、鳥類要早五千萬年。蜻挺翅膀的提升力,按體重比例計算,比目前最好的飛機還大三倍�?茖W家采用塑料制成“昆蟲飛機”,安上發動機就能飛上天。這種用無線電操縱的“昆蟲飛機”可以用于航空攝影、探測氣象、山區運輸等。
⑤蒼蠅一類雙翅目昆蟲,后翅的痕跡器官-楫翅,飛行時每秒鐘振動30次,是天然的導航器官�?茖W家依據楫翅的導航原理,制成“振動陀螺儀”,其體積是傳統陀螺儀的五分之一。還研制成“振弦角速率陀螺”等新型導航儀器,用于高速飛行的火箭、飛機,自動平衡各種程度的傾斜,穩定飛行。
⑥小小螢火蟲把化學能轉變成光能的效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而普通的電燈的效率只有6%左右。熒光發出的熱,只有一攝氏度的四十萬分之一,這是自然界的一個偉大奇跡。隨著對螢火蟲發光的深入研究,制成了應用于礦井的閃光燈和水下照明燈,以后還將用來探知外星是否有生物的存在,以及癌癥的早期診斷。
(選自《時文精選》(第五輯)有刪改,作者:楊書培)
17.此文要說明的主要內容是(3分)( )
A.昆蟲世界是一個神秘的世界,對昆蟲奧秘的探索,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B.昆蟲的復眼,構造精巧,由幾十、幾百乃至二三萬只小眼緊密排列組成。
C.昆蟲是首先獲得飛翔能力的生物。
D.昆蟲是自然界的一個偉大奇跡。
18.第②段中加點詞“這一原理”指代什么?(3分)
19.此文主要運用的兩種說明方法是(3分)( )
A.列數字舉例子
B.列數字作比較
C.舉例子打比方
D.舉例子分類別
(四)閱讀《長處 難處 好處》一文,完成20-23題(共l2分)
①回鄉時曾問鄰里一位百歲老人,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人與人究竟如何相處?老人平靜而淡定地說:“其實最管用最簡單的態度就是多看人長處,多幫人難處,多想人好處。”靜靜想一想,這不失為人生之真諦,也不失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相安之術。
②多看人長處,既是一種角度,更是一種態度�!读凶�•說符》中有一個故事,講的是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走了,于是,處處注意那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覺得那個人無論是走路的樣子,還是臉色,抑或是說話的樣子,都像是偷斧的人。后來,他找到了斧子,又遇到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覺得他走路的樣子、臉色、說話都不像是偷斧的人�,F實中,有的人或先入為主看人,或戴著有色眼鏡看人,或干脆門縫里看人,等等,結果不是把人看歪了,就是把人看扁了,或者把人看壞了。延安時期,陳云同志在擔任中組部部長時,曾一再告誠,要樹立一個觀念,要看干部的長處,你要光看他的短處,沒有一個可用之人了,必須發現他的長處,這樣我們才能使用每個人的長處。全面而不是片面,動態而不是僵化,具體而不是抽象,發展而不是靜止地看待他人,就能看到一個生動鮮活的人,一個豐富多彩的人,一個可用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