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貢市初2019屆畢業生學業考試 語文試卷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一卷(單項選擇題)和第二卷(非單項選擇題)兩部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
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答卷時,必須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本試題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荚嚱Y束后,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單項選擇題 共36分)
一、語言積累與運用(18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譴(qiǎn)責 搪塞(sāi) 重信守諾( nuò)
B.篡(zuàn)改 蹙(cù)眉 中流砥(dī)柱
C.鐵砧( zhēn) 卷(juǎn)軸 流水淙(zōng)淙
D.被褥(rù) 輟(chuò)學 錙(zī)銖必較
說明:網頁為TXT文檔,僅供預覽,無任何doc試卷格式,如果你需要完整doc試卷及答案,請點此下載。(下載頁還有自貢近幾年中考語文doc試卷)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風騷 旁逸斜出 端詳 待價而估
B.休憩 黯然失色 瞻仰 高談闊論
C.威儀 龍盤虎據 珍饈 萬惡不赦
D.妥協 試目以待 慰籍 牽強附會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莫言在北京舉辦“筆墨生活——莫言墨跡展” 引來熱議,有點贊的,也不乏 的。有人說“莫言的字太差,算不上書法家,憑啥辦書法展呢?膽真夠大”。倒是身處輿論漩渦的莫言 , 在微博上發文稱,辦展是想讓大家看到他的字的真實模樣,免得為網上流傳的“莫言書法”所誤。莫言不把自己的作品展稱作書法展,而叫做“墨跡展”,也可見他對書法的敬畏。這種敬畏來自于他從小受到的 , 以及對書法的熱愛。
A.冷嘲熱諷 安之若素 熏陶 B.指桑罵槐 安之若素 熏染
C.冷嘲熱諷 視若無睹 熏染 D.指桑罵槐 視若無睹 熏陶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陽光教育”為學生發展提供豐富的個性化“菜單”,涌現出大批的優秀陽光少年。
B.“非遺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在全市中小學生中掀起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情。
C.參觀科技館,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還能夠讓他們了解更多的科技作品。
D.市川劇團精心打造的《驚蟄》,是一部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的現代川劇。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千年書院經時間打磨,其永恒的智慧值得現代人銘記與發展。我們應 , , , , 。
①讓書院在新時代中展現出時代風采和永久魅力
②守住書院根脈
③古為今用,去蕪存菁
④呵護書院歷史
⑤激活書院文化
A.①④⑤②③ B.②①④⑤③ C.②④⑤③① D.①③④⑤②
6.下列有關作家作品的連線,有誤的一項是( )
A.《射雕英雄傳》——金庸——原名查良鏞
B.《酬樂天楊州初逢席上見贈》——孟浩然——七言律詩
C.《小石潭記》——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D.《格列佛游記》——喬納森·斯威夫特——游記體小說
二、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柳畔鴛鴦作伴,花邊蝴蝶為家。”蝴蝶離不開花兒,花兒也離不開蝴堞,蝴蝶與開花植物的相互適應是協同進化的典范。那么,地球上是先有蝶還是先有花呢?以前科學界認為:虹吸式口器的出現是適應吮吸花蜜而發生的進化。然而,荷蘭進化生物學家蒂莫·范爾代克等人最近的研究顯示,雖然在當今的地球生態系統中蝴蝶扮演著關鍵的授粉角色,但早在開花植物出現之前蝴蝶就已存在。只不過在進化的早期——大約2億年前蝴蝶剛出現時,它們可能靠吮吸水滴和破損葉片的滲出物來補充水分。至今,仍然有少數蝴蝶保留了這種原始特性,例如,枯葉蛺蝶和琉璃蛺蝶主要以腐爛的水果或樹液為食。另一些蝴蝶則將這種原始特性發揚光大,例如,炎熱的夏天,燕鳳蝶常在溪灘上一邊吸水,一邊從尾都有節奏地射水,利用水分帶走熱量,降低體溫。隨著進化歷程的推進,裸子植物出現了,蝴蝶很快就嘗到了裸子植物營養豐富的傳粉滴的甜頭。不過,原始蝴蝶對裸子植物僅僅是單方面利用,直到大約1.5億年前開花植物誕生后,蝴蝶在吸食花蜜時也起到了傳粉作用,雙方形成了互利關系,于是蝴蝶和開花植物就開始協同進化。
關于蝶戀花,蘇軾有一句詩特別有名:“明日黃花蝶也愁。”秋天,菊花獨放,是蝴蝶唯一的依傍,重陽節后菊花色香大減、即將凋零,迷戀菊花的蝴蝶,也不禁愁眉緊鎖�;ê秃嗷ヒ来�,斷掉任何一環,都可能引發一系列難以預料的問題。正如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所言:亞馬孫叢林里一只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兩周后可能會引發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在生物界中確實存在著類似的“蝴蝶效應”: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行為,如因為喜歡花朵的芬芳而隨手采摘,或者因為欣賞蝴蝶的美麗而隨意捕捉,都可能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產生不可預測的影響。正如社會生物學的奠基人愛德華·威爾遜所言:“地球表面的土壤、水、大氣層,經由生物圈的活動,進化了幾億年才達到現在這種狀態。而這個由生物構成、極端復雜的生物圈,其中的活動都是以極精確但又脆弱的地球能量流動及有機物質循環,緊密地環環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