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通讀全文,請從文中篩選詞語,將下面一粒米的旅行線路圖補寫完整。(4分)
15.文中
修辭手法的運用生動貼切。請結合上下文,簡要分析下列句子的妙處。(4分)
(1)秧苗在雨中,舒展腰肢,歪著小腦袋,咧著嘴,盡情吮吸。(2分)
(2)農人在水田勞作的姿勢,是逆光中的一幅剪影,勾畫在以秧田為背景的天空。(2分)
16.第⑨段為什么插敘作者兒時吃飯的情景?請閱讀第④-⑨段,簡要談談你的理解。(4分)
17.“一粒米,喂養了鄉村和城市”這句話給了你哪些啟示?請結合文章內容和自己的生活體驗簡要談談。(4分)
四、古代詩文閱讀(21分)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題。(16分)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節選自《
禮記·禮運》)
【乙】
令既具
①,未布
②,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于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
③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
④其師公孫賈。
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邑大治。
(節選自《
史記·商君列傳》)
【注】①具:準備就緒。②布:頒布,公布。③嗣:繼承。④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額上刻字,再涂以墨。
18.下列各項加點字的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故人不獨親其親 回也不改其樂
B.貨惡其棄于地也 皆以美于徐公
C.恐民之不信 已而之細柳軍
D.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 乃不知有漢
1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男有分,女有歸 女子出嫁
B.盜竊亂賊而不作 作亂害人
C.令行于民期年 滿一年
D.秦民大說 大聲說話
20.將甲、乙兩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3分)
(2)明日,秦人皆趨令。(3分)
21.“大同”社會是儒家對理想社會的美好憧憬,推行新法后的秦國是否進入了“大同”社會?請結合甲、乙兩文內容簡述你的看法。(4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的這首詞,完成22-23題。(5分)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22.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上片敘事,寫詞人密州出獵的盛大場面;下片抒懷,寫詞人請戰,情豪志壯。
B.上片中“卷平岡”三個字,極言速度之快,可見出獵者情緒高昂,精神抖擻。
C.上片結尾二句,寫詞人在獵場馳騁,像孫權那樣英勇無比,親自射殺了老虎。
D.下片結尾詞人為自己勾勒了一個挽弓勁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邁,氣概非凡。
23.“狂”貫穿全詞,詞人的“少年狂”,狂在外形,狂在內心。請簡要分析。(2分)
五、寫作(60分)
24.閱讀下面材料,請按要求寫作。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遠方,想要抵達遠方,需要走很長很長的路……初中畢業后,你將要開啟新的生活,融入新的環境,踏上新的成長旅程,去追尋屬于自己的遠方。
上面材料中“遠方”一詞,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感觸或思考?請自選角度,自主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寫自己的經歷、感受,也可以發表議論;②文體自選(詩歌、戲劇除外);③文中不出現真實人名、校名、地名;④不要抄襲,不得套作;⑤書寫工整,不少于600字。
參考答案
1.D
2.B
3.C
4.A
5.B
6.D
7.(1)白露為霜 (2)在乎山水之間也
(3)星漢燦爛 若出其里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8.活動一:選①。示例:XX,這個“福”字,形似一樽精美的酒杯,以酒祈福,祝您美酒相伴,九九長壽!
選②。示例:XX,您看這“福”字,像一個精致的青花瓷瓶,祝您生活優雅,平平安安!
選③。示例:XX,您看這“福”字,藏著一人一口田,衣豐食足,祝您生活富足,福壽綿綿!
3/4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