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基礎知識涉及《論語》一課題集
說明:
1.涉及題型列表
題目名稱 |
已選題 |
基礎知識中涉及本課 |
6道 |
單考文言字詞 |
5道 |
2.涉及中考試卷列表
2018年東營中考語文試卷
2022年長春中考語文試卷
2022年恩施中考語文試卷
2011年
海南中考語文試卷
2020年
深圳中考語文試卷
2023年黃岡咸寧孝感中考語文試卷
2018年山西省中考語文試卷
2022年連云港中考語文試卷
2018年寧波中考語文試卷
2023年湖州中考語文試卷
2020年寧波中考語文試卷
3.本份資源整理自華語網收錄的2006-2024年全國各地1200余份中考語文試卷。我們還整理了初中每一課的中考分類題集。
4.以下為部分內容預覽,
完整Doc文檔請點此下載。
一、基礎知識中涉及本課
1.
(2018年東營中考語文試卷)下列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A.奪冠而歸,大家決心重整旗鼓,以高昂的斗志和更科學的方法投入到日常訓練中,力爭明年再創輝煌。
B.2017年7月,全國互聯網金融整頓拉開帷幕,一些非法集資、龐氏詐騙等組織機構成為中流砥柱。
C.只要是3G上網用戶,即便分別處在地球東西半球的雙方,也既能“聞其聲”又能“見其人”,真可謂咫尺天涯。
D.古往今來,闡釋孔子思想的論著汗牛充棟,專家學者潛心探尋包含在《論語》中的奧秘,
把握其中蘊藏的真諦。
2.
(2022年長春中考語文試卷)下列與讀書學習有關的成語,不是出自《論語》的一項是( )
A. 學而不厭 B. 溫故知新 C. 不求甚解 D. 不恥下問
3.
(2022年恩施中考語文試卷)下面句子中的
標點符號,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
A.開眼是最難的,開好了,泥娃娃精神煥發,開壞了,就無精打采。做個泥娃娃,比懷個真娃娃的時間還要久。
B.我喚其為小杏樹,是因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樹木——七八米開外的大柳樹足有合抱粗,根深勢大,郁郁蔥蔥。
C.“長得好,口感也好,超市排著隊來收購。”他摘下一顆西紅柿塞過來,“種下5個月就能掛果,每半月收一茬。”
D.“不時不食”出自《論語》,意思是吃東西要應時令,到什么時候吃什么東西。這與中醫學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契合。
4.
(2011年海南中考語文試卷)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通過學習《背影》這篇課文,使我對父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和言論的書。
C.讓我們一起走進冰心的童年,探索一下她成長的痕跡吧。
D.這篇小說在給我們帶來笑聲的同時也令我們深思。
5.
(2020年深圳中考語文試卷)請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 )
A.小明將《論語》尋章摘句。截取了一段作為自己
演講的內容。
B.辯論賽上,我方辯手引經據典,強詞奪理。贏得了一片熱烈的掌聲。
C.產業扶貧能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有了穩定的脫貧政策,農民脫貧的信心與日俱增。
D.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個不同。
6.
(2023年黃岡咸寧孝感中考語文試卷)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不符合規范的一項是( )
A.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塊六十噸重、十四點七米長的碑心石上,雕刻著毛主席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
B.它們在龍槽兩邊的灘壁上散開來,或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旋。還有那順壁掛下的,亮晶晶的如絲如縷……
C.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
D.《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東漢將其列為《七經》之一,宋代把它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二、單考文言字詞
1.
(2018年山西省中考語文試卷)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斯,這,指河水。(《論語》12章)
B.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白,酒杯。(《湖心亭看雪》張岱)
C.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憤怒,生氣。(《莊子》一則)
D.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要,通“邀”,邀請。(《
桃花源記》陶潛)
2.
(2022年連云港中考語文試卷)……翻閱《論語》《孟子》《
禮記》等國學經典,感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________;細覽《
史記》《資治通鑒》等古代典籍,獲得“可以知興替”的歷史鏡鑒;走進《紅巖》《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作品的文學情境,點燃拼搏奉獻的生命烈火……
(節選自《人民日報》2022年4月23日)
加點詞“鏡鑒”中“鑒”的意思是(2分)
A.銅鏡 B.借鑒 C.鑒察 D.鑒別
3.
(2018年寧波中考語文試卷)給下列句中加點的詞選擇正確的義項。(4分)
(1)寡廉鮮恥,而俗不長厚也。(司馬相如《喻巴蜀檄》)( )
A.少。例 陶后鮮有聞 B.新鮮。例 芳草鮮美
(2)茍志于仁矣,無惡也。(《論語》)( )
A.茍且。例 故不為茍得也 B.如果。例 茍富貴,無相忘
(3)人孰無過?改之為貴。(王陽明《寄諸弟》)( )
A.仔細。例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 B.誰。例 吾孰與徐公美
(4)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中庸》)( )
A.有人。例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B.有時。例 或置酒而招之
4.
(2023年湖州中考語文試卷)走近先哲思“誠”。(4分)
古代先哲在思考“誠”的內涵時,留下了很多精彩論述。某同學搜集到下面語句,請各用一個字或詞揭示每組語句中“誠”的內涵。
A組:“誠,信也。”(《說文解字》)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
B組:“真者,精誠之至也。”(《莊子》)
“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天之道也。”(《朱子語類》)
C組:“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諸葛亮集》)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D組:“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中庸》)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5.
(2020年寧波中考語文試卷)根據所學,解釋下面三則材料中加點的詞。
A.茍利社稷,死生以之。 《左傳·昭公四年》
B.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子罕》
C.吞舟之魚,不游枝流;鴻鵠高飛,不集洿池。 《列子·楊朱》
(1)社稷:________ (2)奪:________ (3)集:________
中考基礎知識涉及《論語》一課題集(參考答案)
一、基礎知識中涉及本課
1. D
評分:選對得2分。
以上為部分內容預覽,
完整Doc文檔請點此下載
5. (1)國家 (2)改變 (3)停息(寫“棲息”也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