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長春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語 文
本試卷包括四道大題,共24道小題。共8頁。全卷滿分120分�?荚嚂r間為120分鐘�?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項:略
華語網說明:此處僅為TXT無格式預覽文檔,加點字、下劃線、圖表等格式不完整,如果你需要精校試卷及答案,請點此下載(下載頁有近10年中考卷)。
一 、積累與運用(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7分)
學問是精神的食糧,它使我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肚皮裝得飽飽的,是一件樂事,心靈裝得飽飽的,是一件更大的樂事。一個人在學問上___有濃厚的興趣,精深的造詣,他會發現萬事萬物各有一個妙理在內,他會發現自己的心涵蘊萬象,澄( )明通達,時時有jì( )托,時時在生展,這種人的生活決不會干枯,他也決不會做出卑污下賤的事�!墩撜Z》記“顏子在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鬃淤澦�“賢”,并不僅因為他能安貧,尤其因為他能樂道,換句話說,他有極豐富的精神生活。
(節選自《朱光潛人生九論》)
1.給文中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2分)
(1)澄明( ) (2)jì( ) 托
2.填入文中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 (2分)
A.不僅 B.盡管 C.如果 D.雖然
3.“子”是古代對男子的美稱,如“孔子”“顏子”;也用以尊稱對方。下列詞語同樣可以用來尊稱對方的一項是( )(2分)
A.君 B.仆 C.愚 D.汝
4.“學問是精神的食糧”,這個比喻句的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點是 。(1分)
5. 名篇名句默寫。(8分)
畢業在即,驪歌響起,我們將各奔前程。親愛的同學,距離不能阻隔我們的情誼,因為(1)“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更何況我們在同一個城市。未來的人生之路,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但無論如何,一定要相信:(2)“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難》)讓我們互相激勵,積極進取,就像杜甫在《望岳》中寫的那樣:(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祝福你!親愛的同學!最后,我們一起向老師告別,他們(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隱《無題》)的奉獻精神會時刻提醒我們度過永不怠惰的青春時光。
二、閱讀(45分)
(一)閱讀下面的課內文言文,完成6~8題。(7分)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6.解釋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故不為茍得也 ( )
(2)故患有所不辟也 ( )
7.比較下面兩組句子,體會原文的表達效果。(3分) 原文 改后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鄉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8.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無數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義”奉為人生準則。在今天,又該如何理解“舍生取義”呢?(2分)
(二)閱讀下面的課外文言文,完成9~11題。(8分)
草木之種類極雜,而別其大較有三,木本、藤本、草本是也。木本堅而難萎,其歲較長者,根深故也。藤本之為根略淺,故弱而待扶,其歲猶以年紀。草本之根愈淺,故經霜輒壞,為壽止能及歲。是根也者,萬物短長之數也,欲豐其得,先固其根,吾于老農老圃之事,而得養生處事之方焉。人能慮后計長事事求為木本則見雨露不喜而睹霜雪不驚。其為身也挺然獨立,至于斧斤之來,則天數也,豈靈椿古柏之所能避哉?如其植德①不力而務為茍且,則是藤本其身,止可因人成事,人立而我立,人仆而我亦仆矣。至于木槿②其生,不為明日計者,彼且不知根為何物,遑計入土之淺深,藏蕓之厚薄哉!是即草木之流亞也。噫!世豈乏草木之行,而反木其天年,藤其后裔者哉?此造物偶然之失,非天地處人待物之常也。
(選自李漁《閑情偶寄》,有改動)
[注]①植德:樹德,培養道德。②木槿:落葉灌木。其花朝開暮斂。③遑計:哪里顧得上考慮。④菱(gāi):草根。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木本堅而難萎,其歲較長者,根深故也。
10.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限斷三處)(3分)
人能慮后計長事事求為木本則見雨露不喜而睹霜雪不驚。
11.本文是如何從草木寫到人,告訴我們人生道理的?(3分)
(三)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2~14題。(7分)
材料一:
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樣的回廊。這是為什么?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節選自葉圣陶《蘇州園林》)
材料二:
窗子在園林建筑藝術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內外就發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經過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畫。頤和園樂壽堂差不多四邊都是窗子,周圍粉墻列著許多小窗,面向湖景,每個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畫。而且同一個窗子,從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這樣,畫的境界就無限地增多了。
明代人有一小詩,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
一琴幾上閑,
數竹窗外碧。
簾戶寂無人,
春風自吹入。
這個小房間和外部是隔離的,但經過窗子又和外邊聯系起來了。沒有人出現,突出了這個小房間的空間美。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樓、臺、亭、閣,都是為了“望”,都是為了得到和豐富對于空間的美的感受。
(節選自宗白華《美學散步》,有刪減)
材料三:
游覽蘇州園林必然會注意到花墻和廊子。有墻壁隔著,有廊子界著,層次多了,景致就見得深了�?墒菈Ρ谏嫌写u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幾個園林還在適當的位置裝上一面大鏡子,層次就更多了,幾乎可以說把整個園林翻了一番。
(節選自葉圣陶《蘇州園林》)
材料四:
“庭院深深深幾許”。大概隨著晚期封建社會中經濟生活和意識形態的變化,園林藝術日益發展。顯示威嚴莊重的宮殿建筑的嚴格的對稱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擬和接近自然山林為目標的建筑美出現了�?臻g有暢通,有阻隔,變化無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動更多的想象和情感,“_____________”。這種仍然是以整體有機布局為特點的園林建筑,卻表現著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們更為自由的藝術觀念和審美理想。與山水畫的興起大有關系,它希求人間的環境與自然界更進一步的聯系,它追求人為的場所自然化,盡可能與自然合為一體。它通過各種巧妙的“借景”“虛實”的種種方式、技巧,使建筑群與自然山水的美溝通匯合起來,而形成一個更為自由也更為開闊的有機整體的美。連遠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進在這人為的布局中,山光、云樹、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說其中真實的小橋、流水、“稻香村”了。
(節選自李澤厚《美的歷程》)
12.下列關于以上材料內容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中國的古典建筑都是左右對稱的。
B.園林建筑不考慮窗子的實用價值。
C.封建社會晚期園林藝術停滯不前。
D.中國園林建筑講究整體有機布局。
13.將下列詩句補充到材料四的橫線處,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蔞萋鸚鵡洲
C.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D.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14.閱讀以上材料,具體說明中國園林建筑是如何實現“盡可能與自然合為一體”的。(3分)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題。(15分)
楊家埠的畫兒
馮驥才
由濟南驅車出來,一路向東,順順溜溜幾個小時跑到了濰坊。再拐一個彎兒,便進入了寒亭區一個寧靜和優美的小村,這就是數百年來四海聞名的畫鄉楊家埠。
楊家埠的男女老少,全都人勤手巧。既精于種莊稼種菜,又善于印畫扎風箏。老時候這樣,今兒還是這樣。他們農忙時下地,農閑時人卻不閑——比方現在他們全都在家里忙著畫畫呢!楊家埠人最愛說的話是:“俺村一千號人,五百人印年畫,五百人扎風箏。”說話時咧著笑嘴,此著白牙,很是自豪。
楊家埠的年畫很有個性。顏色濃艷搶眼,畫面滿滿騰騰,人物壯壯實實,胖娃娃圓頭圓腦,帶著憨氣,傻里傻氣地看著你。再看畫上的姑娘們,一色的方臉盤,粗辮子,兩只大眼黑白分明,嘴巴紅撲撲,好比肥城的桃兒。你再抬眼看一看印畫的姑娘,一準得笑。原來畫在畫兒上邊的全是她們自己。
他們不單畫自己的模樣,還畫自己心里頭的向往。那便是家畜精壯,人財兩旺,風調雨順,平安吉祥。
楊家埠年畫的需求者全是農民,農民錢少,年畫便采用套版,很少手繪。這樣,刻版和套版的技術就很高。楊家埠年畫一般是六套版。墨色線版之外,再套印五種顏色。紅、綠、黃、紫、粉。紅與綠,黃與紫,都是對比色。年畫藝人有句歌:“紅配綠,一塊肉;黃配紫,不會死。”故此,楊家埠年畫的色彩分外的強烈,鮮亮,爽朗,刺激,給人一種鄉土藝術特有的顏色的沖擊,喜慶和興奮。
我這次來楊家埠,是要拜訪一位老藝人,名叫楊洛書,七十多歲。聽說他是楊家埠年紀最大的年畫藝人。他家經營的“同順德畫店”至少有二百年的歷史。而且老人仍在刻版印畫。我想,在如今全國許多木版年畫產地幾乎滅絕而成為歷史的大背景中,這位老藝人該是一位罕世奇人了。而且,為什么單單楊家埠的年畫古木不倒,反而生機盈盈呢?
楊洛書老人住在村中普普通通一個小院里,院內堆著許多刻版用的木頭�?贪娌皇且患菀资�。印畫的木版為了堅實耐用,選材都是梨木,又沉又硬,年逾七旬的老人哪有這樣大的力氣?老人個子又小,也不壯,與我站在一起,竟矮兩頭。但是他伸出兩只手給我看,骨節奇大,還有些變形。他說:
“這手是刻版刻的,走樣了�?贪娴檬勾罅�。白天刻一天,夜里兩只手疼啊。”
老人去年刻了《一百單八將》,一個好漢一張畫,一張畫兒五六塊版。一年多時間刻了幾百塊版。今年開始刻《西游記》,至少又是四百塊版。他從哪里獲得這樣的激情?老人又是為誰付出這樣巨大的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