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析疑卡片
(448200)湖北省沙洋縣長林中學 魯修賢
●卡片一 為了平仄的協調、押韻的方便、對偶的工整和突出某些詞語,《西江月》中某些句子的詞序有所調動;同時,為了語句的凝練,中間也有所省略�?紤]到有助于理解,如何把原詞改串一遍?
點示:半夜,明月(照射)別枝,烏鵲驚(棲)(不定),清風(吹送)蟬鳴(聲)。稻花香里,(陣陣)蛙聲(連成)一片,(有如)(預)說豐年。七八顆星(掛于)天外,兩三點雨(落在)山前。(趕)路轉(到)溪頭,忽見社林邊舊時茅店。
●卡片二 詞亦可譯,但絕非流于翻譯。譯詞需本于詞,而又不拘于詞,應該言之確微,傳其神韻。到底怎樣譯得?
點示:皎潔月光照斜枝,驚飛棲宿烏鵲。半夜里,徐徐清風吹過,有蟬兒鳴唱。撲面而來稻花香,伴一片蛙聲,報說豐收在望。天外疏星七、八顆,山前稀雨兩、三點。小路轉過溪橋,忽見舊時社林邊、小小茅店。
●卡片三 “別枝”有多解:一說斜枝(“歪斜”或旁逸斜出的樹枝),一說另一枝,一說烏鵲離開枝頭,一說月光離別了樹枝……選擇哪種比較確切?為什么?
點示:“斜枝說”相對恰切些�!皠e枝”對“半夜”,“枝”“夜”都是名詞,“半”在這里作形容詞用,“別”也應當是形容詞才好,若為其它詞性則與“半夜”不對偶。我們只消看看篇中其它的對仗之處有多么工整,就會認定精通詞學的辛棄疾決不會在同一首詞的對偶處忽悠出不對偶的現象。
●卡片四 “七八顆星天外”究竟是表現云層濃密,還是表現月朗星��?
點示:“七八顆星天外”是和“明月”“清風”想照應的,表現江南夏夜的晴麗,筆觸頗有情致。至于接下來的“兩三點雨”,當是盛夏的陣雨,“六月天,孩兒臉”,剎那間飛過幾片烏云,使人猝不及防,那結句的“忽”字也便有了著落,這與整首詞輕快活潑的情調也是和諧的。
●卡片五 怎樣解讀字詞更能進入作品的意境?
點示:以“驚鵲”突出“明月”,鵲兒驚醒是因為月色的皎潔。雖在半夜,仍有蟬聲,清風斷斷續續傳來,可見天氣很熱。通過對“明月”“清風”的解讀,感受夏天的美好;通過對“驚鵲”“鳴蟬”的解讀,體味夏夜的幽靜。對該詞最后兩句的解讀,尤其對“忽見”一詞的解讀,可以領略到作者的驚喜之情,想見農村夏夜的圖畫,農村的豐收景象和人們喜悅的心情。全詞描繪農村夏夜的美麗風光,抒發了詞人喜愛農村生活的感情。
【參考資料】
①《詞三百》(學苑出版社1995年)
②張忠綱《詩情畫意 輕快活潑》(《中學語文教學》1984年第12期)
③朱廣華 藏芳《解讀字詞入意境》(《語文教學于研究》200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