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傳》的示寫述況
(448200)湖北省沙洋縣長林中學 魯修賢
《五柳先生傳》是陶淵明托言為五柳先生所作的傳記,實為自傳,即將自畫像似的內容,采用了史傳的形式,通過散文的筆法表現出來。以下特釋精妙運筆幾處——
暗示一己身份�!跋壬恢卧S人也”,文章開頭第一句就把這位先生排除在名門望族之外,不僅不知他的出生和籍貫,“亦不詳其姓字”,看來又是一位隱姓埋名的人。在晉代,這是與十分講究門第的社會風氣背道而馳的。而這位先生看中看重了宅邊的幾棵柳樹,可能是柳樹帶有清靜、淡雅、簡樸的色彩可以代表他的性情吧,因取為號,而忽視姓字。所有這些都暗示著先生就是一位隱士。
總寫二格生性�!伴e靜少言,不慕榮利”,概要指說五柳先生的生活中性格最突出的地方,點出先生的隱者心境�!伴e靜少言”是先生的外在表現,“不慕榮利”方為先生的真實面貌。因為不追榮逐利,先生自然犯不著忙碌奔波,也用不著煩惱急躁,于是就得以清閑,適從恬靜,從而專注于個人的志趣。
鋪述三大志趣。讀書、飲酒、著文章是先生的高雅所為。先生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務必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先生也沒有因“家貧”而改變飲酒這一嗜好,是為了使心靈的波瀾在醉鄉中得到某種程度的平靜;先生著文章僅圖“自娛”,則說明了他內心的的確確有“會意”,有言要發,然而不愿對別人發,便寫文章給自己看。先生正是從這三大志趣當中解脫實際有著的痛苦的。
用典四回自況�!昂勂皩铱铡钡涑觥墩撜Z·先進》,說的是顏回簞瓢屢空而“不改其樂”,文中用此句是拿顏回比喻五柳先生,說明先生一樣安貧樂道。黔婁是戰國時齊國的隱士,魯莊公曾遣使者致禮,賜粟三千鐘,想聘他任宰相,他堅辭不受;齊王曾派人送去黃金百斤,聘他為卿,他也不接受;他寧愿死時衣不遮體,可幸妻有賢德�!扒瓓渲抻醒浴钡涑龅膬删湓�,正好與前文的“不慕榮利”相照應,曉喻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和優點。文章最后有兩句設問的話:“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譯作“他大概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其中的“無懷氏”和“葛天氏”都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傳說在他們的治理下,人民安居樂業,恬淡自足,社會風氣淳厚樸實。典出而用成類比,旨在贊稱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無懷氏、葛天氏之民,對先生的高潔人格給予高度肯定,相應地表明作者極力推崇儒家“獨善其身”思想的同時,也很欣賞道家所鼓吹的無為而治的古代社會。
想必是這幾筆的精彩絕倫,更使得本文的語言洗練,筆墨精粹而筆調詼諧,于平淡之中表現深刻的內容,讀來卻生動活潑,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