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雷電頌》課后同步寫作指導 僅供同學們參考,更多本課資料請查看 雷電頌學習目錄
讀完《雷電頌》,屈原那忠于祖國獨立富強不受外侮的崇高理想;那痛恨黑暗、誓與丑惡斗爭到底的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那向往光明、痛斥邪惡勢力的浩然正氣是否深深地打動了你?請你用熱情的筆調為屈原寫一篇評傳�?梢圆捎靡韵碌念}目,也可以自擬題目。
參考題目:
(1)《光明和正義的化身——屈原》
(2)《“眾人皆醉我獨醒”——評屈原》
(3)《一個偉大的愛國者》
(4)《(雷電頌)—— 一篇聲張爭議的宣言書》
[思路分析]
下面的解答供參考
[解題過程]
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到“長太息以掩涕兮,衰民生之多艱”中,我進一步地認識了他——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熱烈而浪漫的。于是他敢于把自己比作“美人”,飾香草綴明珠,駕虬馭驂,上天入地,與重華呼朋喚友,與天地日月并存,無不充滿了浪漫的幻想與恢宏的情感,然而屈原并不是豪放自由,恣情歡娛,追求自我的個性解放和自然完美的融合。屈原眼中的自然時時露出心靈的影子——“乘鄂諸反顧兮,欸秋冬之諸風”,在屈原眼里,一景一物,一花一草,早已不再是本來的面目,而是帶上了濃重的主觀感情色彩,這種牽連,這樣的不能釋然,深刻地表露了他對故國安危,人民冷暖的關注。于是景物由情所化,文學以血寫成,人說“草木總有情”,大概就是這個意識吧。
屈原具有堅定的信念,高潔的情操�!耙嘤嘈闹瀑�,雖九死其猶末悔”,正是詩人一生血淚鑄就的誓言。理想不容于世,他朗吟“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懷抱赤誠而不被人理解。他高歌“茍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但他關心的永遠是“世間事”——楚地的安危,人民的冷暖。于是他將自己置入了一個最痛苦的境界:遭貶謫卻心憂朝政,處一隅而胸懷天下。他耳邊縈繞的不是松濤飛泉,而是農人的哀號,他眼前浮現的不是明月花徑,而是強秦的覷視和朝廷不思安危的宴飲戲笑,他的心流血,然而他從沒想過拯救自己。楚國才是他,黎民才是他,天下才是他,楚國亡了,他自沉汩羅江——這不是輕生,不是自戕,因為他,已失去了自己。這樣一個屈原,用血書寫,書寫他自己——一個熱烈高潔的靈魂。
攜著那汩羅江畔的“萬古悲風”,順著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屈原走進每個愛他,敬他的中國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