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點評2008年高考高分滿分作文
(天津卷)
【2008年高考語文試題天津卷作文】請以“人之常情”為題寫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自主確定文體(詩歌、戲劇除外)。②不少于800字�! �
【點評及解析】2008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試題命題不偏不倚,學生無論處于什么樣的生活環境,均會有話可說,不會使學生在考場上傷透腦筋。在命題風格方面基本上延續了2007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試題“有句話常掛嘴邊”的命題風格,生活化意味很濃,貼近考生實際,意在考查考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并思考生活的能力,給考生提供了廣闊的思考和想象空間�!叭酥G椤敝敢话闳送ǔS械母星�,從正面立意可以從親情、友情、師生情、面對災難時人與人之間的互助之情切入,寫成記敘文、議論文皆可,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真實體驗,切忌杜撰虛假的故事;從反面立意,可以對某些“人之常情”進行質疑、批判,例如有句古語說:“慕富貴者,人之常情也�!卑褜Ω毁F的追求當做人之常情,是否過于世俗?
01、人之常情
地震后的這些天,我一直被深深地感動著�! �
地魔發淫威,天府成地獄。家園被毀,鋼筋水泥吞噬了無數同胞的生命�?措娨晥蟮�,看報紙雜志,黑色的沉重壓得人難于呼吸;四面八方的眼睛注視著汶川,千萬雙手伸向汶川。聲聲汽笛報道著生者對逝者的哀思�! �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悲天憫人、扶危濟難,是善良的人們所共有的“人之常情”。 一個姑娘被被困在廢墟下,她沒有沮喪,沒有一絲一毫的絕望。她積蓄足夠的力量,不斷敲打生命的大門。她說她相信人們一定會來救她的,她的燦爛的笑容和爽朗的笑聲告訴每一個人:面對無法預知的災難,笑是最好的自救�! �
“坦然面對,笑對人生”,樂觀、堅強,是熱愛生命的人們所共有的“人之常情”。 年青的軍官把失去親人的痛苦,化作與死神賽跑搶救幸存者的動力;泥濘的山路上,他背著白發蒼蒼的老人,向安全的港灣�?�。年輕的女警官把嗷嗷待哺的孩子托付給在家人,在瓦礫中抱起戰勝了震魔的小生命,甘甜的乳汁綻放了天真的花蕾�!白蠲利惖木臁�,這是人們給她的最好的評語�!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老愛幼在特定的背景下閃爍著絢麗的光,人性的光芒昭示著最偉大而又最普通的“人之常情”。 他才只有三歲,在被士兵們高高舉起成為又一個奇跡的時候,臉上還帶著傷,但他沒有哭,而是一臉鄭重地舉起還很沉重的右臂,向在場所有的人行了一個不太標準卻很嚴肅的隊禮�!熬炊Y娃娃”以他弱小的身體掀起了吹遍神州的浪潮�!澳銈冃量嗔�!”“謝謝全國人們的支持!”是震區鮮紅的亮色�! �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睉迅卸髦�,做好自己的事,回報社會,是演繹了幾千年的“人之常情”。 年近古稀的總理眼角布滿血絲,嘶啞的聲音傳遞著關愛、傳遞著堅強、傳遞著國家的信念。手,傷了,“先給重傷員包扎”;頭,添了根根白發;徹夜不眠,籌劃的是救災的最佳之法�! �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毙膽n天下,恪盡職守,總理用自己的言行為天下的為官者詮釋著“官之常情”的理想境界�! �
……
我深深地感動著。感動之余,我多次問自己,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我該用怎樣的筆墨去書寫“人之常情”這沉甸甸的四個字呢?
02、人之常情
人之常情似乎不值得仔細探究,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悟。然而平日里,人之常情往往被當作不論是非對錯的一種托辭。例如官員徇私舞弊公款玩樂,商人見利忘義貪得無厭,乃至男女一夜情包二奶,都被一些人辨白為人之常情�! �
這次汶川地震,卻震出了許多與往日不同的人之常情。比如國人對生死劫難的感同身受,政府基于人之常情設立的全國哀悼日,各地民眾對災區的無私援助等等,我想,這些也均出自人之常情。大災大難與太平時日所顯出的人之常情,果然有很多不同。這么看來,如何對常態社會中的人之常情作因勢利導,倒成為一個可以討論的話題�! �
儒家文化就是以協調、管理“人之常情”為中心,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思想。重情,尚情,在儒家思想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什么是人之常情呢?《禮記》中早有定義:“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痹瓉�,這些不學而有的感受,就是人之常情。人之常情中,它認為“飲食男女”是人最強烈的欲望,“死亡貧苦”是人最畏懼的境況。這些欲望和畏懼,構成了人心的主要內容�! �
《禮記》認為,圣人的職責就是治理人之常情,好的君王更是以管理人之常情為最終職責。所以它說“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禮以耕之,陳義以種之,講學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樂以安之�!敝袊宿r耕古國,《禮記》素性拿種田做比方來說抽象的人情,這樣更易理解。人之常情就是圣王耕種的田地,禮是耕耘,義是種子,講學是鋤草,仁是儲藏的倉庫,樂使人心安定。原來儒家“仁、義、禮、樂、學”這些重要的理念,它們的目的不過是為了管理好人之常情�! �
從孔子開始,就特別重視人之常情的培育。他不僅把情作為人性和人生的本源和基礎,更將人之常情明確分為父子、兄弟、夫婦、君臣、朋友這五倫關系,以此來構建各種社會性情感。父子有恩、兄弟有序、夫婦有別、君臣有義、朋友有信,這是孔子認為培植人之常情的根本�?鬃诱撊�,注重的是人的真情流露,真情就是率性,所以他說“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他還認為執政者肩負著培育人之常情的使命,孔子說:“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眻陶咭哉\信為本了,則民眾就會用真情來對待�! �
真正揭示人之常情真相的,當推孟子。他認為人的“本然之情”中,就有道德情感的力量,這也是人性本善的含義。至于有的人不行善,并非天生資質如此。他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彼踔琳J為,仁義禮智都是人的“本然情感”所固有的,只不過因為人們沒有認真思考,所以面對外在誘惑,就會“失其本心”。只有注重后天的修身,民眾才能不輕易迷失本心�! �
有人說儒家是一種情感哲學,是準確的,它與西方以智性為主導的哲學完全不同。它的目標是由智性來完成性情,而不是由性情來完成智性。儒家修身,目的是為了修煉出自己的真性情,它反對人的寡情、絕情或無情。所以李澤厚認為,儒家“以情為本”,“它所展望的只是普通平凡的人的身心健康、充分發展和由自己決定命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
如何培育一個社會的人之常情?如何在制度中體現對人之常情的尊重?儒家思想中,無疑有許多我們可資吸收的營養。而汶川地震,則喚醒了我們對人的這種“本然之情”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