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狹隘之防而擴廣袤之境
高三 chendanning
防,御也。意在一種織瑩似的包裹。設防者謂道“防御之心不可無”,而“不設防”又何嘗一種寥廓的大境界?
撫讀滄桑,設防者易墜陷狹窄之防中。
海子曾道“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曾嘆“我的九月,依偎笛聲,只身打馬過草原”, 曾抒“騎馬,砍柴,做一個幸福的人”。然而如何?風華正茂臥軌自盡,何處覓得溫暖的詩篇?他將自己防于現實,以虛設的完滿做心靈的慰藉,反而越陷越深。美好憧憬是他對殘酷世俗的設防,在過度的自我沉浸中,這窄防徒令他“自縊”。
同樣地,還有以意識流文字著稱的伍爾芙。意識的洪流便是對當朝“尊卑序列表”、“地鐵里帶面具的人等等不平或疏離的客觀世界的守防,可狹隘地保護自身最終完滿了自己的心嗎?當然沒有。思想易潤飾美化,而客觀徒增令其不滿的流俗。兩者的距離愈演愈長,無奈的當然只剩充斥在腦中無所遁形的向往與虛構。意識之流,也罷只是心靈桎梏。
回首歷史,設防者易禁錮自身發展。
封建時期,我國皇帝自矜功伐,施行閉關鎖國政策,自以為國家之強盛壯大無可匹敵,殊不知,國外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各種工業革命,不斷提高工業生產總值,我國在這短淺的政策中,早已落入尾流之輩。
縱觀過往,不設防者流傳千古。
倘若鐘子期和俞伯牙相互設防不肯有共同奏曲,何來那氣勢滔滔動人心弦的《高山流水》?他們同感于那奇峰幽谷,同抒懷于那浩淼煙波,才有了那萬世傳誦的唯美樂聲。還有我國曾開辟的絲綢之路,不正是證明了國與國之間不斷地交流,才能實現雙贏共利的發展,才能謀辟進步的方向,擴展自身的視野,提升生活的水平》國之強盛,“不防”無疑綴上了點睛之筆。
何不拋棄那些狹窄而無益的防界去開拓廣袤無垠的境界?融于萬物,讓我們學會釋懷,學會發現豐腴的人生,接納萬物,讓我們學會改善,學會開辟雕琢的空間。
不設防,實為人生之大境界。
湖北荊州 聯系QQ563728980,TEL1319748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