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晚不但歌舞好看,歌曲好聽,小品好笑,有創意,有特色,有思想,有境界,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春晚的舞美設計和鏡頭表達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猴年春晚的舞美設計樸素大氣、簡潔端莊、時尚現代,其核心元素的選擇源于中國傳統節日和民俗的典型符號——大紅燈籠,以象征“國泰民安”、“國富民強”。“燈籠造型圓滿,寓意團圓、周全,契合了春晚的精神訴求。”
此外,不論是以水墨中國為背景、追求極致唯美效果的《山水中國美》,還是大氣磅礴的創意武術節目《天地人和》,抑或是驚險與力度、懸念相結合的高難度雜技節目《直掛云帆》,都在鏡頭表達及舞美設計等方面贏得了各方贊譽。
亮麗大氣,體現國家大臺應有的春晚格局和氣派。精巧運用‘中國紅’、中國元素,令人驚艷。由華裔表演的《茉莉花》,是繼《千手觀音》后又一個成功的女子群體表演節目。色彩上的大紅大綠,既有東方神韻,又有異域風情。在傳統與現代手法相結合的基礎上,還雜糅了海外異域元素�!吨睊煸品芬渤浞直憩F出力與美的結合。
今年春晚對于高科技的運用也吸引了眾多目光。廣州分會場最大的亮點是高科技元素——無人機航拍珠江兩岸最美夜景,展示‘嶺南文化的小康生活’。演員表演與科技元素充分結合。當張杰唱起《發光時代》,N架無人機從空中放起璀璨的焰火;在孫楠演唱的歌曲中,伴舞的除了歌舞演員,還有幾百個機器人。令人稱奇的是,機器人不僅參與表演還客串主持。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猴年春晚在李谷一《難忘今宵》的歌曲中近尾聲,隨著2016年央視猴年春晚的落幕,精美大氣的舞臺卻一直留在了我心里。
2016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亮點很多,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歌曲《父子》,歌曲《父子》以血脈親情溫暖了無數家庭。
舞臺中央兩位歌唱家楊洋和佟鐵鑫拉手坐著,用音樂相互訴說父子內心間的情感,催發了我內心深處的隱秘情感,不禁想起了因為工作不能離開的父親,眼睛不由的濕潤了。父親為了我的成長,為了支撐我們這個家,常年在外奔波勞累……
“我害怕有一天自己蒼老,成為你的包袱;我會一直把你攙扶,就像當初,你帶著我走出人生第一步”,在平白如話的歌詞中,寫出了父子兩代人的血脈與親情。我想,不只我會被感動,電視機前無數的觀眾也許和我一樣,在偷偷的抹眼淚。后來看報道,表演者佟鐵鑫與楊洋,在排練當中也數次被這種情感所打動。是啊,父子親情,怎能不動人呢。
這首歌用父子兩個角色對唱的形式是以前很少看到的,尤其是他倆嫻熟精準的演唱、美聲和流行的融合,把父子間含蓄內斂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當歌曲唱到一半時,楊洋忍不住流下淚水,更是觸動了無數人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佟鐵鑫和楊洋化身‘父子’,把父子之間微妙的感情細細地道了出來,兩代人的配合真的挺讓人感動。
《父子》這首溫情動人的歌,我一定要把它學會。
一對深情的父子,用歌聲相互傾訴;用樹與種子的比喻、關系,表達出:父親對兒子的愛護、叮囑,兒子對父親的敬重,及對父愛的感觸。
不善言語、表露的父子,都充滿父子相愛之情,父愛子,子愛父,彼此清楚、滿足。父親對兒子的不離不棄,關注、祝福,兒子對父親的承諾、牽腸掛肚,充分表現出中華優秀的傳統的親情文化、“孝道”文化;敬老愛幼、將心比心、和諧相處、淡定面對榮辱等儒家仁愛思想,永遠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不倒的“頂梁柱”。
親情是維系家庭的重要因素;不要太在乎成敗與名利,學會忍讓與知足,這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可以促使一個人不斷走向輝煌,光彩奪目。
愿大中華炎黃子孫,好好聽聽這首歌,善于感悟,從自身做起,從小家做起,不斷進取,孝敬父母,讓中華民族永遠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能夠“領舞”;在現在的世界里,孔子學院遍布;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更應該傳承好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以“一路一帶”建設為契機,讓中國夢、世界夢相互伴舞,創建最強、最美音符,鑄就輝煌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