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
強烈的責任感,是作為一個人所最起碼的品質!
你不同意?難道你以為中華民民族那么多的傳統美德,比責任心要重要的還有許多?
無論是什么美德,都離不開責任心,作為一個合格的中華民族的兒女,必須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孝敬父母,報答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是對父母負了責。
關愛下一輩的成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愛護兒童,使祖國未來的花朵茁壯成長,是對子女負了責。
義字當先,是在大思想家孟子所提出的美德。為朋友兩肋插刀,赴湯蹈火,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是對朋友負了責,是對良心負了責。
其實上面所提及的,都是對自己負了責。我們應該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良心負責,對自己的七尺男兒之軀負責,對自己的生命年華負責,不應虛度青春,而要使之過得清清白白,轟轟烈烈。
責任有大小之分。
小責也就是剛才所提及,孝敬父母,關愛子女,幫助朋友,也就是“忠”。
大責則是對國家負責,對民族負責,對人類,對這個世界負責。
伯夷與叔齊,在武王伐紂時,曾慷慨力諫,指責其武王身為臣子卻要討伐君主,乃是不忠不孝之徒,雖然武王天性仁慈,放了伯夷與叔齊一條生路�?伤麄兏鐐z本著對君主的責任,對殷商的責任,寧死不食周粟,終餓死于荒山。雖然他們這種行為在今天看來過為迂腐,可相較起那些以“識時務者為俊杰”的兩面派,要強上千百萬倍。
秦始皇,力精圖治,臥薪嘗膽,振興秦國,終一統天下,結束了春秋戰國長年的戰亂,使天下百姓安居樂業,統一幣制,統一文字,興建長城以保衛江山。自此,統一的華夏民族才真正形成。他的行為,為天下百姓負了責,對祖國負了責,更對民族負了責。
62歲的老將關天培,以兩門大炮,數百名士兵,勇戰國外列強數十艘戰船,重創敵人,終因寡不敵眾自刎英勇就義。關老手下數百名軍士,面對列強大炮,無一退縮,全部犧牲。他們的行為,對天地良心負了責。
布魯諾曾因堅持哥白尼的“日心說”,遭羅馬教會焚燒而永,他的行為,為真理負了責,就如同他所說的:“我的價值,未來終究有人會認識到的!”
對國家,對世界的負責,不僅僅是以上先烈的任務,更是我們每個公民所應該必須盡到的義務。對國家,我們應增強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以自己的行動為祖國增添光彩。對世界,對子孫后代,我們必須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以行動來保護環境,在不損害環境承載能力,不損害后代的要求下,尋找滿足當代人的途徑。
責任,是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最起碼的品質。
責任
人,從來就不輕松。因為每個人都負有一份責
——題記
昨天
陳涉為拯救眾多生活在暴秦統治下的勞動人民,毅然發動起義,震動了秦朝統治;康有為、梁啟超為拯救日漸衰敗的清王朝,奮然發動了公本上書,立志變法;孫中山為了救民于水火之中,救國于為難之中,四初呼吁,決然發動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赝^去,歷史上確有不少偉人擔負起拯救國家,拯救民族的責任。不管他們是否成功,至少他們毅然擔負起這份責任的勇氣是偉大的。
今天
今天,人類遇到了太多的不幸和悲哀。當特大洪水到來的時候,是解放軍擔起了保衛人民、保衛家鄉的責任;當“非典”到來的時候,是醫生和護士擔起了控制疫情、救治病人的責任;當戰爭到來的時候,是全世界正義的人民擔負起了反戰爭、反霸權的責任。此時,我覺得人類是堅強并勇敢的,不管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星球上發生了什么災難,總有人奮不顧身投入災難中,為拯救人類不停地做著努力,他們是高尚的!
明天
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但是我們知道,我們經歷了這么多災難,就什么也不怕了。就算,明天會有更大的風雨,我們也能笑著走過來。至于那份責任,我想不會再有人躲閃和逃避了,因為那份責任是屬于我們的。
不管地球怎么轉動,生活總是要繼續。不管將來有什么樣的責任等待著我們,我們會用肩膀去扛起那份責任,為別人,也為自己!責任也許是永遠盡不完的,但我想只要我們每個人盡力去做,也就足夠了!
責任
拾破爛的李老頭將兩個親生兒子告上法庭:要兒子們給他養老金。
法院的秦法官了解到,李老頭中年喪妻,靠自己拾破爛攢錢供兩個孩子讀書,老大大學畢業后在市人事局工作,老二沒考上,在一家摩配廠工作。老李喪失勞動力后,兩個兒子曾輪流供養他一段時間,盡自己的責任。問題是李老頭不顧兒子們的強烈反對找了個老伴,于是兒子們就停止了對他的贍養。其理由是:老人中年不續娶,老了才娶妻,顯然是加重負擔。李老頭也有自己的理由:中年時忙著掙錢撫養孩子,盡自己的責任,沒有心思找伴,老了一個人住著寂寞,況且老婆子有自己的退休金能供養她自己,并沒有加重孩子的負擔,他們沒有任何理由不給生活費。
秦法官多次調解,希望這兩兄弟能理解老人的再婚問題并盡自己的贍養之責,可他們總聽不進去。最后只有開庭審理此案。雙方長達四個小時的辯論沒有結果,正當法官宣布強制執行判決時,沒想到李老頭大喊一聲:“我要求兒子們一次性買斷我�!�
這一聲“買斷”驚動了所有人。老李闡明了自己的意思:他養了老大22年,老二19年,雖然那時生活水平低,但也有個最低生活標準�,F在要求兒子也按目前最低生活標準一次性給他買斷,然后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各不相干了,請秦法官算算每個兒子應該給多少錢。
這時旁聽的人議論開了,只聽說買斷工齡的,哪有兒子買斷父親的?法官和幾個審判人員議論了一會兒,在電腦上算了起來:按現在市民的最低生活水平每人每月150元計算,一年是1800元,這樣老大22年應付39600元,老二19年應付34200元。
買斷費剛公布,沒想到會有人鼓掌。這時李老頭的辯護人說:“根據有關法律規定,老人的要求是合理的,如果被告再不履行贍養老人的義務,承擔責任,作為律師建議有關單位讓兩個不孝之子下崗,也來個一次性買斷�!�
聽了律師的話,兄弟兩人慌了,他們最害怕下崗,于是違心地表了態:愿意繼續供養老人。
旁聽的人頓時熱烈鼓掌,李老頭拉著兩個兒子的手哭了:“孩子……虎毒不食兒呀!我哪會買斷你們?你們真的拿得出錢來,那份父子情、那份責任能買斷嗎?”
兩個兒子也淚流滿面。(重慶考生)
點評:這是一篇非常老到的微型小說,文章緊緊圍繞兩個兒子該不該繼續承擔責任贍養自己的父親展開,由兒子不愿承擔責任到兒子最后的轉變,真實地再現了現實生活,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文章構思的巧妙在于李老頭提出“買斷自己”,以這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想法使文章有了波瀾,充滿了生活情趣,令人深思。文章語言凝練,構思具有獨創性,立意深刻,被判為滿分,獲特色加分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