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eeuec"></button>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able id="eeuec"><td id="eeuec"></td></table>
  • <table id="eeuec"><li id="eeuec"></li></table>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 <td id="eeuec"></td><table id="eeuec"></table><table id="eeuec"></table><td id="eeuec"></td>
  • <td id="eeuec"></td>
  •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冲殞闁告挆鍛厠闂佺粯鍨煎Λ鍕不閻斿吋鐓涢悘鐐额嚙閸旀粓鏌嶉柨瀣磳闁哄本绋戦埥澶愬閻樺崬鏋堥梻浣规偠閸娧囧箯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鐑芥倿閿曞倸绀夐柡宥庡幑閳ь剙鍟鍕暆閳ь剟宕″鑸电厽闁哄倸鐏濋幃鎴︽煕鎼达紕效闁哄本鐩鎾Ω閵夈倗鏁栨繝娈垮櫙缁蹭粙鎮ч幘璇茬畺鐟滅増甯楅崐鐑芥煕濞嗗浚妯堟俊顐犲劦濮婂搫煤鐠佸磭鍑归梺鍦归崯鍧楁偩閻戣姤鍊婚柦妯猴級閳哄啯鍠愮€广儱鎳夐弸鏃堟煟濡偐甯涢柍閿嬪浮閺屾盯骞囬埡浣割瀴闂佹悶鍊愰崑鎾翠繆閻愵亜鈧牕煤閳哄懎绠柨鐕傛嫹 闂傚倸鍊风欢姘缚瑜嶈灋婵°倕鎳忛弲婵嬫煏閸繄澧戝ù婊冪秺閺屾盯骞橀懠顒€濡芥繝娈垮灠閵堟悂寮婚妶澶婄闁圭粯甯掗獮瀣⒑缁嬫鍎愰柟鎼佺畺閸┾偓妞ゆ帒锕︾粔闈浢瑰⿰鍕疄闁绘搩鍓熼、妤呭磼濠婂拑绱查梻浣筋嚃閸ㄥ酣宕熼鈩冩▕濠电姷顣介崜婵娿亹閸愵亖鍋撳鐓庢珝妤犵偛绻橀幃鈺呭垂椤愩埄鈧盯鎮楃憴鍕婵炲眰鍔戦獮澶屾崉閵娧咃紳闂佺ǹ鏈銊︽櫠濞戞瑤绻嗛柛娆忣槸濞搭噣鏌熼娆戠獢闁轰焦鎹囬弫鎾绘晸閿燂拷 闂傚倸鍊风粈渚€濡堕幖浣碘偓鍌炴晝閳ь剟鈥旈崘顔肩闁瑰啿鐖㈤崟顐ょ獮闁诲函缍嗛崗姗€寮搁弽顓熺厵闁稿繗鍋愰弳姗€鏌涢妸銉︽儓闁伙絿鍏橀獮搴ㄦ嚍閵壯冨箞闂備焦瀵ч弻銊╁箹椤愶絼绻嗛柛褎顨嗛悡鏇㈡煏閸繃鍤囬柛娆忓閹便劍绻濋崒妯轰划閻庤娲忛崝鎴﹀蓟閸ヮ剚鏅濋柍褜鍓欓埢鎾绘晸閿燂拷 濠电姷鏁搁崑鐐哄垂閸洖绠归柍鍝勬噹閻鏌嶈閸撶喖寮诲鍫闂佸憡鎸婚悷鈺佺暦椤栫儐鏁嶉柣鎰级鏉堝牓鏌熼崗鑲╂殬闁告柨鑻灋婵せ鍋撻柡灞剧洴婵$兘顢欓悡搴浇婵$偑鍊ら崑鍕囬悽绋跨畺鐟滅増甯掗悙濠勬喐濠婂牊鍋傞柛蹇曨儠娴滄粓鏌ㄥ┑鍡楊伀闁活厽鐟﹂幈銊︾節閸屾稑浠撮悗瑙勬礋娴滆泛顕i幘顔藉亹闁割煈鍋勯弳锝夋⒒娴e憡鎯堟い锕備憾瀹曟洟骞嬮敃鈧粻顖炴煥閻曞倹瀚� 濠电姷鏁搁崑鐐哄垂閸洖绠归柍鍝勬噹閻鏌嶈閸撶喖寮诲鍫闂佸憡鎸婚悷鈺佺暦椤栫偛绠紒娑橆儐閺咁亪姊洪棃娑氱疄闁稿﹥娲栬灋婵せ鍋撻柡灞剧洴婵$兘顢欓懡銈嗘櫦婵犵鈧啿绾ч柟顔煎€垮璇测槈濡粍妫冨畷鐔碱敆閸愩劍鍊曠紓鍌氬€烽悞锕傘€冮崨鏉戠疇闊洦鎸紓姘亜韫囨挾澧涢柡鍛倐閺屻劑鎮ら崒娑橆伓
    闂傚倸鍊风欢姘缚瑜嶈灋婵°倕鎳忛弲婵嬫煏婢跺牆鍔甸柤鏉挎健閺岋綁骞囬鐓庡闂佹悶鍊曠粔褰掑蓟濞戞鏃堝礃閵娿儱顥庢繝纰樻閸ㄤ即骞婂鈧濠氭偄閸忓吋鍟i梺绋挎湰閼归箖鎮甸悢鍏尖拺闂侇偆鍋涢懟顖涙櫠椤斿浜滈柟瀛樼箖閸e綊鏌ㄩ弴妯虹伈妞ゃ垺妫冨畷鍗炩枎閹板墎纭€闂傚倷鑳堕~瀣礋閸偆鏆︽俊鐐€ら崑鍕囬悽绋跨畺鐟滅増甯掗悙濠囨⒑閸噮鍎忔い蹇ユ嫹 婵犵數濮烽弫鎼佸磻閻愬唽缂氭繛鍡樻尭鎼村﹪鏌ょ喊鍗炲⒉濠殿喗濞婇弻褑绠涢敐鍛敖闂佸磭绮Λ鍐蓟閺囥垹閱囨繝闈涙-娴尖偓婵$偑鍊曠换鎰扳€﹀畡閭︽綎婵炲樊浜滅粻鐢告煙閻戞ɑ绀€妞ゅ浚鍘奸埞鎴︽偐椤愵澀澹曟俊鐐€曠换鎰涘☉妯滄盯顢涢悙瀵稿幈閻熸粌閰i妴鍐幢濞戝磭绋忔繝銏e煐閸旀牠宕戦敐澶嬬厱闁靛鏅滈弫閬嶆倵濮樼偓瀚� 闂傚倸鍊风欢姘缚瑜嶈灋婵°倕鎳忛弲婵囥亜韫囨挻鍣芥い鈺傜叀閺岀喖顢涢崱妤勫婵炲牜鍋呮穱濠囨倷瀹割喖鍓板┑鐐差嚟閸忔﹢骞嗛埀顒勬煕濞戞ḿ鎽犻柣鎾崇箻閺屾盯鍩勯崘鐐吂闂佺ǹ楠哥换鎴犳崲濠靛鐒垫い鎺戝閺佸倿鏌涢埄鍐噭闁挎稑绻樺铏圭矓閸℃顏存繛鍫熸礃閵囧嫰顢曢姀鈺傗枅闂佽鍠栫紞濠傜暦閸洘鐓ラ悗锝庝憾娴硷拷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栭锔藉亱闁归偊鍠栭崹婵單旈敐鍛殭闁告俺顫夌换婵囩節閸屾碍娈ч梺閫炲苯澧悽顖椻偓宕囨殾闁靛ň鏅╅弫濠囨煠閹帒鍔ら柡瀣暣濮婄粯鎷呴崨濠冨創闂佺ǹ锕︽灙閻撱倖銇勯幘璺轰汗闁哄鐗犻弻銊╂偆閸屾稑顏� 2024濠电姷鏁搁崑鐐哄垂閸洖绠归柍鍝勬噹閻鏌嶈閸撶喖寮诲鍫闂佸憡鎸婚悷鈺佺暦椤栫偛鐓涢柛鎰剁到娴滈箖姊婚崼鐔衡姇婵犫偓娴煎瓨鐓ユ繛鎴炵懃婵洦銇勯锝囩煉闁糕斁鍋撳銈嗗坊閸嬫捇宕¢柆宥嗙厱闁哄洢鍔岄獮妤呮倵濮橆厼鍝洪柡灞诲姂閹倝宕掑☉姗嗕紦41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敍鍕殰妞ゅ繐鐗嗙粻顖炴煥閻曞倹瀚� 濠电姷鏁搁崑鐐哄垂閸洖绠归柍鍝勬噹閻鏌嶈閸撶喖寮诲鍫闂佸憡鎸婚悷鈺佺暦椤栫偛绠紒娑橆儐閺咁亪姊洪棃娑氱疄闁稿﹥娲栬灋婵せ鍋撻柡灞剧洴婵$兘骞嬪┑鍡樻闂侀€炲苯澧茬€规洜鏁稿Σ鎰板箳濡ゅ﹥鏅濋梺闈涚墕濞层倗绮敓鐘斥拺婵炶尪顔婄花缁樼節閳ь剚娼忛埡鍌ゆ綗闂佽宕橀褔宕橀埀顒勬⒑閹稿孩鐓ュ褌绮欓獮澶愵敋閳ь剟寮婚埄鍐ㄧ窞閻忕偠妫勬竟瀣⒑閻熸澘娈╅柟鍑ゆ嫹
     華語網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經典名著 > 正文

    后漢書 孝獻帝紀 第九在線閱讀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會員上傳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表評論

    孝獻帝紀 第九

    孝獻皇帝諱協,靈帝中子也。[一]母王美人,為何皇后所害。中平六年四月,少帝即位封帝為勃海王,徙封陳留王。

    注[一]謚法曰:“聰明睿智曰獻�!眳f之字曰合。張璠記曰:“靈帝以帝似己,故名曰協�!钡弁跫o曰:“協字伯和�!�

    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年九歲。遷皇太后于永安宮。[一]大赦天下。改昭寧為永漢。

    丙子,董卓殺皇太后何氏。

    注[一]董卓遷也。洛陽宮殿名曰:“永安宮周回六百九十八丈,故基在洛陽故城中�!�

    初令侍中、給事黃門侍郎員各六人。[一]賜公卿以下至黃門侍郎家一人為郎,以補宦官所領諸署侍于殿上。[二]

    注[一]續漢志曰:“侍中,比二千石,無員�!睗h官儀曰:“侍中,左蟬右貂,本秦丞相史往來殿內,故謂之侍中。分掌乘輿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屬。武帝時,孔安國為侍中以其儒者,特聽掌御唾壺,朝廷榮之。至東京時,屬少府,亦無員。駕出,則一人負傳國璽,操斬蛇□,*[參]*乘。*(輿)**[與]*中官俱止禁中�!庇衷唬骸敖o事黃門侍郎六百石,無員。掌侍從左右,給事中使,關通中外�!睉吭唬骸包S門侍郎,每日暮向青瑣門拜,謂之夕郎�!陛浄驹唬骸敖T曰黃闥,以中人主之,故號曰黃門令�!比粍t黃門郎給事黃闥之內,故曰黃門郎。本既無員,于此各置六人也。獻帝起居

    注曰:“自誅黃門后,侍中、侍郎出入禁中,機事頗露,由是王允乃奏侍中、黃門不得出入。不通賓客,自此始也�!�

    注[二]靈帝*(建元)**[熹平]*四年,改平準為中準,使宦者為令。自是諸內署令、丞悉以閹人為之故今并令士人代領之。

    乙酉,以太尉劉虞為大司馬。董卓自為太尉,加鈇鉞、虎賁。[一]丙戌,太中大夫楊彪為司空。甲午,豫州牧黃琬為司徒。

    注[一]禮記曰:“諸侯賜鈇鉞然后專殺�!闭f文曰:“鈇,莝刃也�!鄙n頡篇曰:“鈇,斧也�!奔逾a鉞者,得專殺也。

    遣使吊祠故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等。冬十月乙巳,葬靈思皇后。

    白波賊寇河東,[一]董卓遣其將牛輔擊之。

    注[一]薛瑩書曰:“黃巾郭泰等起于西河白波谷,時謂之白波賊�!�

    十一月癸酉,董卓*[自]*為相國。十二月戊戌,司徒黃琬為太尉,司空楊彪為司徒,光祿勛荀爽為司空。

    省扶風都尉,置漢安都護。[一]

    注[一]扶風都尉,比二千石,武帝元鼎四年置,中興不改,至此以羌擾三輔,故省之。置都護,令總統西方。

    詔除光熹、昭寧、永漢三號,還復中平六年。

    初平元年春正月,山東州郡起兵以討董卓。

    辛亥,大赦天下。

    癸酉,董卓殺弘農王。

    白波賊寇東郡。

    二月乙亥,太尉黃琬、司徒楊彪免。

    庚辰,董卓殺城門校尉伍瓊、督軍校尉周珌。[一]以光祿勛趙謙為太尉,[二]
      太仆王允為司徒。

    注[一]珌音必。東觀記曰:“周珌,豫州刺史慎之子也�!崩m漢書、魏志并作毖“”,音秘。

    注[二]謝承書曰:“謙字彥信,太尉趙戒之孫,蜀郡成都人也�!�

    丁亥,遷都長安。董卓驅徙京師百姓悉西入關,自留屯畢圭苑。

    壬辰,白虹貫日。

    三月乙巳,車駕入長安,幸未央宮。[一]

    注[一]未央宮,蕭何所造也。張璠記曰:“將入宮日,大雨,晝晦,翟雉飛入長安宮�!�

    己酉,董卓焚洛陽宮廟及人家。

    戊午,董卓殺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夷其族。[一]

    注[一]隗,紹之叔父�;�,袁術之母兄。卓以山東兵起,依紹、術為主,故誅其親屬。獻帝春秋曰:“尺口以上男女五十余人,皆下獄死�!�

    夏五月,司空荀爽薨。六月辛丑,光祿大夫種拂為司空。

    大鴻臚韓融、少府陰修、執金吾胡母班、[一]將作大匠吳修、越騎校尉王绬安集關東后將軍袁術、河內太守王匡各執而殺之,[二]唯韓融獲免。

    注[一]風俗通云:“胡母,姓,本陳胡公之后也。公子完奔齊,遂有齊國,齊宣王母弟別封母鄉遠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也�!�

    注[二]英雄記曰:“匡字公節,太山人也。輕財好施,以任俠聞,為袁紹河內太守�!�

    董卓壞五銖錢,更鑄小錢。[一]

    注[一]光武中興,除王莽貨泉,更用五銖錢。

    冬十一月庚戌,鎮星、熒惑、太白合于尾。

    是歲,有司奏,和、安、順、桓四帝無功德,不宜稱宗,又恭懷、敬隱、恭愍三皇后并非正嫡不合稱后,皆請除尊號。制曰:“可�!盵一]孫堅殺荊州刺史王叡,[二]又殺南陽太守張咨。

    注[一]和帝號穆宗,安帝號恭宗,順帝號敬宗,桓帝號威宗。和帝尊母梁貴人曰恭懷皇后安帝尊祖母宋貴人曰敬隱皇后,順帝尊母李氏曰恭愍皇后。

    注[二]王氏譜曰:“叡字通曜,晉太保祥伯父也�!眳卿浽唬骸皡彼赜鰣詿o禮,堅此時欲殺叡。叡曰:‘我何罪?’堅曰:‘坐無所知�!瘏备F迫,刮金飲之而死�!�

    二年春正月辛丑,大赦天下。

    二月丁丑,董卓自為太師。

    袁術遣將孫堅與董卓將胡軫戰于陽人,[一]軫軍大敗。董卓遂發掘洛陽諸帝陵。

    夏四月,董卓入長安。

    注[一]陽人,聚名,屬河南郡,故城在今汝州梁縣西。史記秦滅東周,徙其君于陽人聚即此地也。

    六月丙戌,地震。

    秋七月,司空種拂免,光祿大夫濟南淳于嘉為司空。太尉趙謙罷,太常馬日磾為太尉。

    九月,蚩尤旗見于角、亢。[一]

    注[一]天官書曰:“蚩尤之旗,類彗而后曲,象旗�!睙苫笾�。呂氏春秋云:“其色黃上白下,見則王者征伐四方�!苯�、亢,蒼龍之星。

    冬十月壬戌,董卓殺韂尉張溫。

    十一月,青州黃巾寇太山,太山太守應劭擊破之。黃巾轉寇勃海,公孫瓚與戰于東光復大破之。[一]

    注[一]東光,今滄州縣。

    是歲,長沙有人死經月復活。

    三年春正月丁丑,大赦天下。

    袁術遣將孫堅攻劉表于襄陽,堅戰歿。

    袁紹及公孫瓚戰于界橋,[一]瓚軍大敗。

    注[一]今貝州宗城縣東有古界城,近枯漳水,則界橋在此也。

    夏四月辛巳,誅董卓,夷三族。司徒王允錄尚書事,總朝政,遣使者張種撫慰山東。

    青州黃巾擊殺兗州刺史劉岱于東平。東郡太守曹操大破黃巾于壽張,降之。

    五月丁酉,大赦天下。

    丁未,征西將軍皇甫嵩為車騎將軍。

    董卓部曲將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反,攻京師。六月戊午,陷長安城,太常種拂、太仆魯旭、大鴻臚周奐、[一]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并戰歿,[二]吏民死者萬余人。李傕等并自為將軍。

    注[一]三輔決錄注曰:“奐字文明,茂陵人�!�

    注[二]頎音祈。

    己未,大赦天下。

    李傕殺司隸校尉黃琬,甲子,殺司徒王允,皆滅其族。丙子,前將軍趙謙為司徒。

    秋七月庚子,太尉馬日磾為太傅,錄尚書事。八月,遣日磾及太仆趙岐,持節慰撫天下。車騎將軍皇甫嵩為太尉。司徒趙謙罷。

    九月,李傕自為車騎將軍,郭汜后將軍,樊稠右將軍,張濟鎮東將軍。濟出屯弘農。

    甲申,司空淳于嘉為司徒,光祿大夫楊彪為司空,并錄尚書事。

    冬十二月,太尉皇甫嵩免。光祿大夫周忠為太尉,參錄尚書事。

    四年春正月甲寅朔,日有食之。[一]

    注[一]袁宏紀曰:“時未晡八刻。太史令王立奏曰:‘晷過度,無變也�!冀再R。帝令候焉,未晡一刻而食。賈詡奏曰:‘立司候不明,疑誤上下,請付理官�!墼唬骸斓肋h,事驗難明,欲歸咎史官,益重朕之不德也�!倍∶�,大赦天下。

    三月,袁術殺楊州刺史陳溫,據淮南。

    長安宣平城門外屋自壞。[一]

    注[一]三輔黃圖曰:“長安城東面北頭門也�!�

    夏五月癸酉,無云而雷。六月,扶風大風,雨雹。華山崩裂。

    太尉周忠免,太仆朱鉨為太尉,錄尚書事。

    下邳賊闕宣自稱天下。[一]

    注[一]風俗通曰:“闕,姓也,承闕黨童子之后也�?v橫家有闕子著書�!�

    雨水。遣侍御史裴茂訊詔獄,原輕系。六月辛丑,天狗西北行。[一]

    注[一]前書音義曰:“有聲為天狗,無聲為枉矢�!�

    九月甲午,試儒生四十余人,上第賜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罷之。詔曰:“孔子嘆‘學之不講’,[一]不講則所識日忘。今耆儒年踰六十,去離本土,營求糧資不得專業。結童入學,白首空歸,長委農野,永絕榮望,朕甚愍焉。

    其依科罷者,聽為太子舍人�!盵二]

    注[一]講,習也。論語之文。

    注[二]劉艾獻帝紀曰:“時長安中為之謠曰:‘頭白皓然,食不充徹。裹衣褰裳,當還故鄉。圣主愍念,悉用補郎。舍是布衣,被服玄黃�!倍�,太學行禮,車駕幸永福城門臨觀其儀,賜博士以下各有差。

    辛丑,京師地震。有星孛于天市。[一]

    注[一]袁宏紀曰:“孛于天市,將從天子移都,其后上東遷之應也�!�

    司空楊彪免,太常趙溫為司空。

    公孫瓚殺大司馬劉虞。

    十二月辛丑,地震。

    司空趙溫免,乙巳,韂尉張喜為司空。[一]

    注[一]獻帝春秋*(曰)*“喜”作“嘉”。

    是歲,瑯邪王容薨。

    興平元年春正月辛酉,大赦天下,改元興平。甲子,帝加元服。二月壬午,追尊謚皇妣王氏為靈懷皇后甲申,改葬于文昭陵。丁亥,帝耕于藉田。

    三月,韓遂、馬騰與郭汜、樊稠戰于長平觀,遂、騰敗績,左中郎將劉范、前益州刺史種劭戰歿。[一]

    注[一]前書音義曰:“長平,阪名也,上有觀,在池陽宮南,去長安五十里,今涇水南原眭城是也�!痹昙o曰:“是時馬騰以李傕等專亂,以益州刺史劉焉宗室大臣,遣使招引共誅傕。焉遣子范將兵就騰。故涼州刺史種劭,太常拂之子也。拂為傕所害,劭欲報仇,遂為此戰�!�

    夏六月丙子,分涼州河西四郡為廱州。[一]

    注[一]謂金城、酒泉、燉煌、張掖。

    丁丑,地震;戊寅,又震。乙巳晦,日有食之,帝避正殿,寢兵,不聽事五日。

    大蝗。

    秋七月壬子,太尉朱鉨免。戊午,太常楊彪為太尉,錄尚書事。

    三輔大旱,自四月至于是月。帝避正殿請雨,遣使者洗囚徒,原輕系。[一]是時谷一斛五十萬豆麥一斛二十萬,人相食啖,白骨委積。帝使侍御史侯汶出太倉米豆,為饑人作縻粥經日而死者無降。帝疑賦恤有虛,乃親于御坐前量試作糜,乃知非實,[二]使侍中劉艾出讓有司。于是尚書令以下皆詣省閣謝,奏收侯汶考實。詔曰:“未忍致汶于理可杖五十�!弊允侵�,多得全濟。

    注[一]洗謂蕩滌也。

    注[二]袁宏紀曰:“時敕侍中劉艾取米豆五升于御前作糜,得滿三盂,于是詔尚書曰:‘米豆五升,得糜三盂,而人委頓,何也?’”八月,馮翊羌叛,寇屬縣,郭汜、樊稠擊破之。

    九月,桑復生椹,人得以食。

    司徒淳于嘉罷。

    冬十月,長安市門自壞。

    以韂尉趙溫為司徒,錄尚書事。

    十二月,分安定、扶風為新平郡。

    是歲,楊州刺史劉繇與袁術將孫策戰于曲阿,[一]繇軍敗績,孫策遂據江東。[二]
      太傅馬日磾薨于壽春。[三]

    注[一]策字伯符,孫堅子。曲阿,今潤州縣。

    注[二]吳志曰:“孫策既破繇,遂度兵據會稽,策自領會稽太守�!�

    注[三]壽春,縣名,屬九江郡,今壽春縣也。

    二年春正月癸丑,大赦天下。

    二月乙亥,李傕殺樊稠而與郭汜相攻。三月丙寅,李傕脅帝幸其營,焚宮室。

    夏四月甲午,立貴人伏氏為皇后。

    丁酉,郭汜攻李傕,矢及御前。[一]是日,李傕移帝幸北塢。[二]

    注[一]山陽公載記曰:“時弓弩并發,矢下如雨,及御所止高樓殿前帷簾也�!�

    注[二]服虔通俗文曰“營居曰塢,一曰庳城”也。山陽公載記曰:“時帝在南塢,傕在北塢。時流矢中傕左耳,乃迎帝幸北塢。帝不肯從,強之乃行�!�

    大旱。

    五月壬午,李傕自為大司馬。六月庚午,張濟自陜來和傕、汜。

    秋七月甲子,車駕東歸。郭汜自為車騎將軍,楊定為后將軍,楊奉為興義將軍,董承為安集將軍并侍送乘輿。張濟為票騎將軍,還屯陜。八月甲辰,幸新豐。

    冬十月戊戌,郭汜使其將伍習夜燒所幸學舍,逼脅乘輿。楊定、楊奉與郭汜戰,破之。壬寅,幸華陰,露次道南。是夜,有赤氣貫紫宮。[一]張濟復反,與李傕、郭汜合。

    十一月庚午,李傕、郭汜等追乘輿,戰于東澗,王師敗績,殺光祿勛鄧泉、韂尉士孫瑞、廷尉宣播、大長秋苗祀、[二]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射聲校尉沮鉨。[三]壬申,幸曹陽露次田中。[四]楊奉、董承引白波帥胡才、李樂、韓暹及匈奴左賢王去卑,率師奉迎與李傕等戰,破之。十二月庚辰,車駕乃進。李傕等復來追戰,王師大敗,殺略宮人少府田芬、大司農張義等皆戰歿。進幸陜,夜度河。乙亥,幸安邑。

    注[一]獻帝春秋曰:“赤氣廣六七尺,東至寅,西至戌地�!�

    注[二]獻帝春秋“播”作“璠”也。

    注[三]風俗通曰:“沮,姓也。黃帝時史官沮誦之后�!币魝扔喾�。

    注[四]曹陽,澗名,在今陜州西南七里,俗謂之七里澗。崔浩云:“自南山北通于河�!�

    是歲,袁紹遣將曲義與公孫瓚戰于鮑丘,[一]瓚軍大敗。

    注[一]鮑丘,水名,出北塞中,南流經九莊嶺東,俗謂之大榆河。又東南經漁陽縣故城東是瓚之戰處。見水經注。

    建安元年春正月癸酉,郊祀上帝于安邑,大赦天下,改元建安。

    二月,韓暹攻韂將軍董承。

    夏六月乙未,幸聞喜。秋七月甲子,車駕至洛陽,幸故中常侍趙忠宅。丁丑,郊祀上帝大赦天下。己卯,謁太廟。八月辛丑,幸南宮楊安殿。

    癸卯,安國將軍張楊為大司馬,韓暹為將軍,楊奉為車騎將軍。

    是時,宮室燒盡,百官披荊棘,依墻壁閑。州郡各擁強兵,而委輸不至,髃僚饑乏,尚書郎以下自出采□,[一]或饑死墻壁閑,或為兵士所殺。

    注[一]□音呂。埤蒼曰:“稆自生也�!薄跖c稆同。

    辛亥,鎮東將軍曹操自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曹操殺侍中臺崇、尚書馮碩等。

    [一]封韂將軍董承為輔國將軍伏完等十三人為列侯,贈沮鉨為弘農太守。

    注[一]風俗通曰:“金天氏裔孫曰臺駘,其后氏焉�!鄙疥柟d記*(曰)*“臺”字
    作“壺”。

    庚申,遷都許。己巳,幸曹操營。

    九月,太尉楊彪、司空張喜罷。冬十一月丙戌,曹操自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聽。

    二年春,袁術自稱天子。三月,袁紹自為大將軍。

    夏五月,蝗。秋九月,漢水溢。

    是歲饑,江淮閑民相食。袁術殺陳王寵。孫策遣使奉貢。

    三年夏四月,遣謁者裴茂率中郎將段煨討李傕,夷三族。[一]

    注[一]獻帝起居注曰“傳傕首到許,有詔高懸之”也。

    呂布叛。

    冬十一月,盜殺大司馬張楊。

    十二月癸酉,曹操擊呂布于徐州,斬之。

    四年春三月,袁紹攻公孫瓚于易京,獲之。[一]

    注[一]公孫瓚頻失利,乃臨易河筑京以自固,故號易京。其城三重,周回六里。

    今內城中有土京,在幽州歸義縣南。爾雅曰:“絕高謂之京,非人力為之丘�!�

    韂將軍董承為車騎將軍。

    夏六月,袁術死。

    是歲,初置尚書左右仆射。武陵女子死十四日復活。[一]

    注[一]續漢志曰:“女子李娥,年六十余死,瘞于城外。有行人聞頉中有聲,告家人出之�!�

    五年春正月,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種輯受密詔誅曹操,事泄。

    壬午,曹操殺董承等,夷三族。

    秋七月,立皇子馮為南陽王。壬午,南陽王馮薨。

    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詔三公舉至孝二人,九卿、校尉、郡國守相各一人。

    皆上封事,靡有所諱。

    曹操與袁紹戰于官度,[一]紹敗走。

    注[一]裴松之北征記曰:“中牟臺下臨汴水,是為官度,袁紹、曹操壘尚存焉�!�

    在今鄭州中牟縣北。

    冬十月辛亥,有星孛于大梁。[一]

    注[一]大梁,酉之分。

    東海王祗薨。

    是歲,孫策死,[一]弟權襲其余業。[二]

    注[一]為許貢客所射傷。

    注[二]權字仲謀。

    六年春*(三)**[二]*月丁卯朔,日有食之。

    七年夏五月庚戌,袁紹薨。

    于窴國獻馴象。[一]

    注[一]馴象謂隨人意也。

    是歲,越巂男子化為女子。

    八年冬十月己巳,公卿初迎冬于北郊,[一]總章始復備八佾舞。[二]

    注[一]斯禮久廢,故曰初。

    注[二]袁宏紀云:“迎氣北郊,始用八佾�!辟�,列也。謂舞者之行列。往因亂廢,今始備之�?傉�,樂官名。古之安代樂。

    初置司直官,督中都官。[一]

    注[一]司直,秩比二千石,武帝元狩五年置,掌佐丞相,舉不法也。建武十一年省,今復置之。

    九年秋八月戊寅,曹操大破袁尚,平冀州,自領冀州牧。

    冬十月,有星孛于東井。

    十二月,賜三公已下金帛各有差。自是三年一賜,以為常制。

    十年春正月,曹操破袁譚于青州,斬之。[一]

    注[一]魏書曰:“操攻譚不克,乃自執桴鼓,應時破之�!�

    夏四月,黑山賊張燕率觽降。[一]

    注[一]魏志曰:“燕,本姓褚,常山真定人也。黃巾起,燕合聚少年為髃盜,萬余人博陵人張牛角為主。牛角死,燕代為主,故改姓張。燕剽勇,軍中號曰張飛燕。觽至百萬號曰黑山賊�!�

    秋九月,賜百官尤貧者金帛各有差。

    十一年春正月,有星孛于北斗。

    三月,曹操破高干于并州,獲之。[一]

    注[一]典論曰:“上洛都尉王琰敗之,追斬其首�!�

    秋七月,武威太守張猛殺雍州刺史邯鄲商。[一]

    注[一]袁宏漢紀*(曰)*“雍州”作“涼州”也。

    是歲,立故瑯邪王容子熙為瑯邪王。齊、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濟
    *(陰)**[北]*、平原八國皆除。

    十二年秋八月,曹操大破烏桓于柳城,斬其蹋頓。[一]

    注[一]蹋頓,匈奴王號。柳城,縣名,屬遼西郡,今營州縣。

    冬十月辛卯,有星孛于鶉尾。[一]

    注[一]鶉尾,巳之分也。

    乙巳,黃巾賊殺濟南王赟。[一]

    注[一]河閑孝王五代孫。

    十一月,遼東太守公孫康殺袁尚、袁熙。

    十三年春正月,司徒趙溫免。

    夏六月,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癸巳,曹操自為丞相。

    秋七月,曹操南征劉表。

    八月丁未,光祿勛郗慮為御史大夫。[一]

    注[一]續漢書曰:“慮字鴻豫,山陽高平人也。少受學于鄭玄�!�

    壬子,曹操殺太中大夫孔融,夷其族。

    是月,劉表卒,少子琮立,琮以荊州降操。

    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

    曹操以舟師伐孫權,權將周瑜敗之于烏林、赤壁。

    十四年冬十月,荊州地震。

    十五年春二月乙巳朔,日有食之。

    十六年秋九月庚戌,曹操與韓遂、馬超戰于渭南,遂等大敗,關西平。[一]

    注[一]曹瞞傳曰:“時婁子伯說操曰:‘今天寒,可起沙為城,以水灌之,可一夜而成�!珡闹�,比明城立。超、遂數挑戰不利,操縱虎騎夾擊,大破之,超、遂走涼州�!�

    是歲,趙王赦薨。

    十七年夏五月癸未,誅韂尉馬騰,夷三族。

    六月庚寅晦,日有食之。

    秋七月,洧水、潁水溢。螟。

    八月,馬超破涼州,殺刺史韋康。

    九月庚戌,立皇子熙為濟陰王,懿為山陽王,□為濟北王,敦為東海王。[一]

    注[一]山陽公載記曰:“時許靖在巴郡,聞立諸王,曰:‘將欲歙之,必姑張之;將欲奪之必姑與之。其孟德之謂乎!’”冬十二月,星孛于五諸侯。[一]

    注[一]五諸侯,星名也。

    十八年春正月庚寅,復禹貢九州。[一]

    注[一]獻帝春秋曰:“時省幽、并州,以其郡國并于冀州;省司隸校尉及涼州,以其郡國并為雍州;省交州,并荊州、益州。于是有兗、豫、青、徐、荊、楊、冀、益、雍也�!本艛惦m同,而禹貢無益州有梁州,然梁、益亦一地也。

    夏五月丙申,曹操自立為魏公,加九錫。[一]

    注[一]案禮含文嘉曰:“九錫謂一曰車馬,二曰衣服,三曰樂器,四曰朱戶,五曰納陛六曰虎賁士百人,七曰斧鉞,八曰弓矢,九曰秬鬯�!�

    大雨水。

    徙趙王珪為博陵王。

    是歲,歲星、鎮星、熒惑俱入太微。[一]彭城王和薨。

    注[一]是年秋,三星逆行入太微,守帝坐五十日。

    十九年,夏四月,旱。五月,雨水。

    劉備破劉璋,據益州。

    冬十月,曹操遣將夏侯淵討宋建于枹罕,獲之。[一]

    注[一]枹罕,縣,屬金城郡,今河州縣也。魏志曰:“淵字妙才,沛國譙人�!�

    十一月丁卯,曹操殺皇后伏氏,滅其族及二皇子。[一]

    注[一]山陽公載記曰:“劉備在蜀聞之,遂發喪�!�

    二十年春正月甲子,立貴人曹氏為皇后。賜天下男子爵,人一級,孝悌、力田二級。

    賜諸王侯公卿以下谷各有差。

    秋七月,曹操破漢中,張魯降。

    二十一年夏四月甲午,曹操自進號魏王。

    五月己亥朔,日有食之。

    秋七月,匈奴南單于來朝。

    是歲,曹操殺瑯邪王熙,國除。[一]

    注[一]坐謀欲渡江,被誅。

    二十二年夏六月,丞相軍師華歆為御史大夫。

    冬,有星孛于東北。

    是歲大疫。

    二十三年春正月甲子,少府耿紀、丞相司直韋晃起兵誅曹操,不克,夷三族。[一]

    注[一]三輔決錄[注]曰:“時有京兆全祎,字德偉,自以代為漢臣,乃發憤,與耿紀、韋晃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事敗,夷三族�!�

    三月,有星孛于東方。[一]

    注[一]杜預注左傳云“平旦,觽星皆沒,而孛星乃見”,故不言所在之次。

    二十四年春二月壬子晦,日有食之。

    夏五月,劉備取漢中。

    秋七月庚子,劉備自稱漢中王。

    八月,漢水溢。

    冬十一月,孫權取荊州。

    二十五年春正月庚子,魏王曹操薨。[一]子丕襲位。[二]

    注[一]魏志曰,操字孟德,薨時年六十六。

    注[二]魏志曰,丕字子桓,操之太子。

    二月丁未朔,日有食之。

    三月,改元延康。

    冬十月乙卯,皇帝遜位,魏王丕稱天子。[一]奉帝為山陽公,[二]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三]四皇子封王者,皆降為列侯。

    注[一]遜,讓也。獻帝春秋曰:“帝時召髃臣卿士告祠高廟,詔太常張音持節,奉策璽綬禪位于魏王。乃為壇于繁陽故城,魏王登壇,受皇帝璽綬�!�

    注[二]山陽,縣名,屬河內郡,故城在今懷州修武縣西北。

    注[三]濁鹿一名濁城,亦名清陽城,在今懷州修武縣東北。

    明年,劉備稱帝于蜀,孫權亦自王于吳,于是天下遂三分矣。

    魏青龍二年三月庚寅,山陽公薨。自遜位至薨,十有四年,年五十四,謚孝獻皇帝。

    八月壬申,以漢天子禮儀葬于禪陵,[一]置園邑令丞。

    注[一]續漢書曰:“天子葬,太仆駕四輪辀為賓車,大練為屋幙。中黃門﹑虎賁各二十人執紼。司空擇土造穿,太史卜日,將作作黃櫞﹑題湊﹑便房,如禮。

    大駕,大仆御。方相氏黃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執戈揚楯,立乘四馬先□。

    旗長三刃,十有二旒曳地,畫日﹑月﹑升龍。書旐曰‘天子之柩’。謁者二人,立乘六馬為次。太常跪*[曰]*哭,*(日)*十五舉音,止哭。晝漏上*[水]*,請發。司徒﹑河南尹先引車轉太常曰請拜送。車著白絲三糾,紼長三十丈,圍七寸;六行,行五十人。

    公卿已下子弟凡三百人,皆素幘,委貌冠,衣素裳,挽。校尉三*(百)*人,皆赤幘,不冠持幢幡,皆銜枚。羽林孤兒﹑巴俞嬥歌者六十人,為六列。司馬八人,執鐸。至陵南羨門司徒跪請就下房,都導東園武士奉入房,執事下明器,太祝進醴獻。司空將校復土�!眿嘁敉搅朔�。帝王紀曰:“禪陵在濁鹿城西北十里,在今懷州修武縣北二十五里。陵高二丈,周回二百步�!眲⒊沃赜浽疲骸耙詽h禪魏,故以名焉�!�

    太子早卒,孫康立五十一年,晉太康六年薨。子瑾立四年,太康十年薨。子秋立二

    十年,永嘉中為胡賊所殺,國除。

    論曰:傳稱鼎之為器,雖小而重,故神之所寶,不可奪移。[一]至令負而趨者,此亦窮運之歸乎![二]天厭漢德久矣,山陽其何誅焉![三]

    注[一]左氏傳王孫滿曰:“桀有昏德,鼎遷于商;商紂暴虐,鼎遷于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昏亂,雖大,輕也�!惫恃陨裰鶎�,不可奪移。

    注[二]言神器至重,被人負而趨走者,斯亦窮盡之運歸于此時乎,言不可復振也。

    莊子曰:“藏舟于壑,藏山于澤,謂之固矣。然而有力者負之而趨,而昧者不知�!�

    注[三]厭,倦;誅,責也。漢自和帝以后,政教陵彁,故言天厭漢德久矣。禍之來也非獨山陽公之過,其何所誅責乎?左傳宋子魚曰:“天既厭商德�!笨鬃釉唬骸坝�
    予*(予)**[與]*何誅�!�

    贊曰:獻生不辰,身播國屯。[一]終我四百,永作虞賓,[二]

    注[一]辰,時也。播,遷也。言獻帝生不逢時,身既播遷,國又屯難。詩曰:“我生不辰�!弊髠髟唬骸罢鹗幉ピ��!�

    注[二]春秋演孔圖曰:“劉四百歲之際,曪漢王輔,皇王以期,有名不就�!彼尉�

    注曰:“雖曪族人為漢王以自輔,以當有應期,名見攝錄者,故名不就也�!�

    虞賓謂舜以堯子丹朱為賓,*(商)**[虞]*書曰“虞賓在位”是也。以喻山陽公為魏之賓也。

    �?庇�

    三六七頁三行靈帝中子也按:集解引惠棟說,謂續志作“靈帝少子”。

    三六八頁一行*[參]*乘*(輿)**[與]*中官俱止禁中依刊誤刪補。按御覽卷二一九引漢官儀正作“參乘,與中官俱止禁中”。

    三六八頁六行靈帝*(建元)**[熹平]*四年改平準為中準據殿本﹑集解本改,與靈紀合。按:兩“準”字原俱作“準”,徑據汲本﹑殿本改。

    三六八頁一三行董卓[自]為相國據殿本考證引何焯說補。

    三七二頁七行袁術遣將孫堅攻劉表于襄陽堅戰歿按:校補謂案通鑒堅被黃祖部曲兵射殺□在二年冬十月后。

    三七二頁一四行董卓部曲將李傕郭汜汲本“汜”作“泛”,殿本則前作“泛”,后
    又作“汜”,不一律。按:通鑒作“汜”,胡注汜音祀,又孚梵反。然則作“汜”或泛“”,初無一定,亦猶汜水之又作泛水矣。

    三七三頁七行太仆趙岐按:“岐”原斗“歧”,徑據汲本﹑殿本改正。后如此,不悉出校記。

    三七四頁五行夏五月癸酉按:“五”原斗“三”,徑改正。

    三七四頁一一行試儒生四十余人按袁紀作“三十余人”。

    三七五頁九行獻帝春秋*(曰)*喜作嘉按:“曰”字當衍,今刪。

    三七六頁一0行帝疑賦恤有虛按:御覽八三八引“賦”作“賑”。

    三七八頁二行帷簾按:“簾”原誤“廉”,徑據汲本﹑殿本改正。

    三七八頁一一行殺光祿勛鄧泉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五行志作“鄧淵”,此章懷避諱改。

    三七八頁一四行少府田芬按:集解引惠棟說,謂五行志作“田邠”。

    三八0頁一行封衛將軍董承為輔國將軍伏完等十三人為列侯按:惠棟﹑王鳴盛﹑錢
    大昕皆謂“董承”下衍“為”字。李慈銘謂當云“以執金吾伏完為輔國將軍,封衛將軍董承等十三人為列侯”,紀文傳寫脫誤。

    三八0頁三行山陽公載記*(曰)*據刊誤刪。

    三八二頁九行六年春*(三)**[二]*月丁卯朔日有食之集解引錢大昕說,謂五行志作十月癸未“”。按:推是年二月丁卯朔,日食可見,“三月”乃“二月”之誤,今改,與通鑒目錄引本志合。

    三八四頁八行袁宏漢紀*(曰)*按:“曰”字當衍,今刪。

    三八四頁九行濟*(陰)**[北]*據集解引錢大昕說及校補引錢大昭說改。

    三八四頁一一行斬其蹋頓殿本考證引何焯說,謂“其”字應衍。校補謂案烏桓傳,蹋頓為遼西烏桓王丘力居從子,代丘力居立為王,是蹋頓乃烏桓王名,故何氏謂“其”字應衍不解注何以釋為匈奴王號。今按:如依烏桓傳,則“其”字當刪,“蹋頓”應加標號。

    三八八頁二行曹操遣將夏侯淵討宋建于枹罕按:汲本﹑集解本“宋建”作“朱建”。

    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天文志作“宋建”,董卓傳作“宗建”,三國志亦作“宋建”。

    三八九頁五行三輔決錄*[注]*曰按:三輔決錄趙岐著。集解引陳景云說,謂“決錄”
    下當有“注”字,趙岐卒于建安六年,不及見此事。今據補。

    三八九頁五行時有京兆全祎按:汲本﹑殿本“全祎”作“金袆”。

    三八九頁七行有星孛于東方按:袁紀“東方”作“東井”。

    三九0頁七行冬十月乙卯皇帝遜位魏王丕稱天子按:集解引惠棟說,謂魏受禪碑作十月辛未“”。據裴松之注魏志,漢實以十月乙卯策詔魏王,使張愔奉璽綬,而魏王辭讓往返三四而后受也。又據侍中劉廙奏,問太史令許芝,今月十七日乙未,可治□墠。

    又據尚書桓階等奏,云輒下太史令擇元辰,今月二十九日可登□受命。蓋自十七日乙未至二十九日正得辛未。以此據之,漢魏二紀皆謬,而獨此碑為是也。

    三九一頁五行太常跪*[曰]*哭*(日)*十五舉音止哭據刊誤改。

    三九一頁六行晝漏上*[水]*請發據續志補。

    三九一頁七行校尉三*(百)*人據續志刪。

    三九二頁五行于予*(予)**[與]*何誅據刊誤改。

    三九二頁八行春秋演孔圖按:原作“春秋孔演圖”,誤,徑乙正。

    三九二頁九行*(商)**[虞]*書曰據殿本﹑集解本改。

    【后漢書目錄】

    更多有關后漢書 二十四史 的資料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浇顕ч悧鎾崇暦濠靛牅娌柣顓у亞閹虫捁鐏冩繛杈剧秬閵嗏偓闁哄鐗曢—鍐Χ閸℃ê鐨戝┑锛勫珡閸パ咃紱闂佽宕橀褏绮堥崘鈹夸簻闁圭偓顨呴崯顖烆敇妤e啯鈷掑ù锝呮啞閹牓鏌涙繝鍕勫湱鍙呴梺鍐叉惈閹冲繘宕曟繝鍐︿簻闁哄稁鍋勬禒婊呯棯椤撴稑浜鹃梻鍌欐祰濞夋洟宕抽敃鍌氱闁跨噦鎷�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敍鍕殰闁圭儤鍤﹀☉妯锋婵﹩鍘兼禒蹇擃渻閵堝棗濮€闁圭缍€椤﹀湱鈧娲栭悥濂稿春閿熺姴绀冮柍鐟般仒閾忥拷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偓鍐川椤撗勫兊闂佹寧娲栭崑鍡涘极鐎n喗鐓忛煫鍥ь儏閻忣喚鐥ィ鍐暫闁哄瞼鍠撻埀顒佺⊕宀e潡鎯屽畝鍕厽闁绘柨寮跺▍鍡欑磼缂佹ḿ鈯曠€垫澘瀚板畷鐓庘攽閸♀晜缍傚┑锛勫亼閸婃牕煤韫囨稑鍨傞柦妯侯樈閸ゆ洘銇勯幒鎴濐仼闁绘劕锕﹂幉绋库堪閸繄顦梺鍛婁緱閸樼ǹ危閸儲鐓涢柛鎰ㄦ櫆鐏忎即鎮楀鐐19婵犲痉鏉库偓妤佹叏閻戣棄纾婚柣妯款嚙缁犲灚銇勮箛鎾搭棡妞ゎ偅娲熼弻鐔兼倻濡儵鎷归柣搴㈢瀹€绋款潖濞差亜鍨傛い鏇炴噹閸撻亶姊洪崫鍕紞濞存粠浜濠氭晝閳ь剝鐏掗梺鎯х箰濠€閬嶎敊婢舵劖鈷戦柟鑲╁仜婵$晫绱掗鑲┬ょ紒顔碱儔楠炴帒螖婵犲啯娅堝┑鐘灱濞夋盯骞楀⿰鍫燁棄鐎广儱顦伴埛鎴犵磼鐎n厽纭剁紒鐘冲缁辨帗寰勭€n偄鍞夋繝纰夌磿閺佸鐛€n喗鏅滈柦妯侯槹閻n垶姊绘担鍛婃儓闁哥噥鍨堕獮鎰板礈瑜嶉ˉ姘舵煥閻曞倹瀚�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表評論 文章錄入:09ping    責任編輯:Gaoge 
    隨機推薦
    欧洲乱码伦视频免费国产|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精品视频|色综合天天天天综合狠狠爱|亚洲中文无码卡通动漫3d
    <button id="eeuec"></button>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able id="eeuec"><td id="eeuec"></td></table>
  • <table id="eeuec"><li id="eeuec"></li></table>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 <td id="eeuec"></td><table id="eeuec"></table><table id="eeuec"></table><td id="eeuec"></td>
  • <td id="eeuec"></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