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傳
胡建,字子孟,河東人也。孝武天漢中,守軍正丞,貧亡車馬,常步與走卒起居,所以慰藉走卒,甚得其心。
時監軍御史為奸,穿北軍壘垣,以為賈區。建欲誅之,乃約其走卒,曰:“我欲有所誅,吾言取之則取,斬之則斬�!庇谑钱斶x士馬日,監御史與護軍諸校列坐堂皇①上。建從走卒趨至堂皇下拜謁。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監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斬之!”遂斬監御史。
護軍諸校皆愕驚,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懷中,遂上奏曰:“臣聞軍法,立武以威眾,誅惡以禁邪。今監御史公穿軍垣以求賈利,私買賣以與士市,不立剛毅之心,勇猛之節,亡以帥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議,不至重法。黃帝《李法》曰:”壁壘已定,穿逾不由路,是謂奸人,奸人者殺!'臣謹按軍法曰:“軍正亡屬將軍,將軍有罪以聞,二千石以下行法焉。'臣于用法疑,執事不諉上,臣謹以斬,昧死以聞�!�
制曰:“《司馬法》曰:”國容②不入軍,軍容③不入國。'何文吏也?三王或誓于軍中,欲民先成其慮也;或誓于軍門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將交刃而誓,致民志也。建又何疑焉?“建由是顯名。
后為渭城令,治甚有聲。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將軍安與帝姊蓋主私夫丁外人④相善。外人驕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殺之�?完肮鲝],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將吏卒圍捕。蓋主聞之,與外人.上官將軍多從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主使仆射劾渭城令游徼傷主家奴。建報亡它坐。蓋主怒,使人上書告建侵辱長公主,射甲舍⑤門,知吏賊傷奴,辟報,故不窮審。大將軍霍光寢其奏。后光病,上官氏代聽事,下吏捕建,建自殺。吏民稱冤,至今渭城立其祠。(節選自《漢書·胡建傳》
【注解】①堂皇:又作“堂隍”,官署的廳堂。②國容:國家(平時)的法令制度。
③軍容:軍中(特殊)的軍法制度。
④丁外人:人名。⑤甲舍:甲級住宅,指公主的住宅。
4.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所以慰藉走卒,甚得其心 慰藉:撫慰
B.時監軍御史為奸 為奸:做奸邪之事
C.執事不諉上 諉上:連累上司
D.奔射追吏,吏散走 散走:散開行走
5.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乃約其走卒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B.誅惡以禁邪 焉用亡鄭以陪鄰
C.欲民先成其慮也 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D.或將交刃而誓 青取之于藍而青出于藍
6.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敘述.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胡建秉公執法,發現監軍御史違法,就帶領下屬前去捉拿并斬殺了他,為嚴肅軍法起到了模范作用。
B.胡建執法斬殺監軍御史,是謹遵軍法上所說的“軍正執法,不屬于將軍,將軍有罪,軍正可以上奏;二千石以下的校尉都尉,軍正都可以依法治理”的條例執行的。
C.皇帝的詔書中說:國家的法律不完全適用于軍營。因此打消了胡建關于副職執法的
疑慮。
D.胡建揚名是因為在渭城令與帝妹蓋主等皇親國戚的斗爭中,表現出的不畏權貴.敢于同惡勢力斗爭得精神。
7.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10分)
(1)今監御史公穿軍垣以求賈利,私買賣以與士市,不立剛毅之心,勇猛之節。(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壁壘已定,穿逾不由路,是謂奸人,奸人者殺�。�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4.D(散走:散開逃跑)
5.B(A項,前“乃”為副詞,于是.就;后“乃”為副詞,竟.竟然。B項,兩個“以”均為連詞,連接手段與目的,可譯為“來”。C項前“其”為代詞,作定語,當“他的”講;后“其”為副詞,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豈”“難道”“還”。D項,前“而”為表修飾關系的連詞,可譯為“著”;后“而”為表轉折關系的連詞,可譯為“但是”“卻”等。
6.D(胡建揚名的原因是依據黃帝時的軍法上說的“二千石以下的校尉都尉,軍正都可以依法治理”條例斬殺了監軍御史,而皇帝也認同他不必采用文吏的議處。)
7.(1)如今監御史公然打通軍營的矮墻來達到做買賣獲利的目的,(自己)私下里做買賣,而且跟軍士們一齊作交易,(如果)不確立堅定的同敵人斗爭的決心,(沒有)勇猛地打擊敵人的氣節,(得分點:翻譯“穿”“市”各1分,句意3分)
(2)軍隊的營壘已經筑好,穿壁墻不從正路走的人,這就是奸邪之人,是奸邪之人(應)殺�。ǖ梅贮c:翻譯“壁壘”“奸人”各1分,判斷句式1分,句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