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范增論
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歸未至彭城,疽發背死。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耳。”
然則當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增曷為以此去哉?《易》曰:‘知幾其神乎!’《詩》曰:‘如彼雨雪,先集為霰。’增之去,當于羽殺卿子冠軍①時也。”陳涉之得民也,以項燕、扶蘇。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②。而諸侯之叛之也,以弒義帝。且義帝之立,增為謀主矣。義帝之存亡,豈獨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與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增獨能久存者也。羽之殺卿子冠軍也,是弒義帝之兆也。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
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獨遣沛公入關,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于稠人之中,而擢以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羽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殺卿子冠軍,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君臣之分未定也。為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則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雖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項羽不亡。嗚呼,增亦人杰也哉!
[注]①卿子冠軍:即宋義,為楚軍統帥。②楚懷王孫心:楚懷王的孫子熊心,即后文的義帝。
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B.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C.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D.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1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賜骸骨,古代大臣請求辭官歸鄉的婉辭,“致仕”“下車”“懸車”等詞與之意思相近。
B.《易》《詩》屬五經。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等儒家經典。
C.弒,古時稱臣殺君、下殺上、子殺父母。與之相似的“戕”特指他國之臣殺害本國君主。
D.高帝,劉邦的謚號。謚號是古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后加給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范增論》作為一篇策論,全文主要在論述范增離開項羽是正確選擇,同時也諷刺了項羽的猜忌多疑。
B.文章引述《易》和《詩》中的話,意在表明范增如果能見微知著,在項羽殺卿子冠軍時,就應該離開項羽了。
C.文章以陳勝、吳廣和項羽叔侄的崛起為例,論證了道義的重要性。項羽矯詔殺死卿子冠軍,這是違背道義的。
D.蘇軾評論義帝是天下的賢君,派遣沛公入關而非項羽,在稠人廣眾中賞識并提拔宋義做上將軍可以說明這一點。
16.蘇軾對范增有怎樣的評價?請結合文本分析。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陳情表》)
(2)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種樹郭橐駝傳》)
【參考答案】
13.B
14.A
15.A
16.①范增不明去留的分寸,想依靠項羽成就功名,是淺陋的;②范增讓高祖畏懼,他的離去導致項羽的滅亡,堪稱人杰。
17.(1)在外沒有什么近親,在內沒有守候和迎接叩門的兒童,孤單無依無靠地獨自生活,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
(2)郭橐駝以種樹為職業,凡是長安城里經營園林游覽和做水果買賣的豪富人,都爭著把他接到家里奉養。
【分析】
13.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子的大意是:其實豈但不是他的主意,而且他必然力爭而卻沒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殺死他所擁立之人,項羽懷疑范增,一定是從這時就開始了。
“非”,表示否定,“其意”是“非”的賓語,賓語后面應該斷開,據此排除A、C兩項。
“疑”做動詞,“增”指“范增”,這里做“疑”的賓語,后面應該斷開,“必”歸后修飾“自此始矣”,據此排除D項。
故選B。
14.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A.“‘致仕’‘下車’‘懸車’等詞與之意思相近”錯誤,致仕:辭官退休。懸車:辭官家居。下車:官員初到任�?梢娭皇琴n骸骨、致仕、懸車這三個詞的意思相近。
故選A。
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A.“全文主要在論述范增離開項羽是正確選擇”錯誤,《范增論》是一篇史論,屬于翻案文章。而且根據第一段引出的觀點句“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耳”,和第二段“然則當以何事去?”與“增之去,當于羽殺卿子冠軍時也”,可見下面的論述主要集中在范增應該在何時離開項羽,作者蘇軾為范增沒有在正確的時機離開項羽而感到遺憾,嘆息范增不懂得“去就之分”。
故選A。
16.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