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袁枚《赤壁》原詩、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
【原文】:
赤壁
清·袁枚
一面東風百萬軍,當年此處定三分。
漢家火德終燒賊,池上蛟龍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漁燈猶照獲紛紛。
我來不共吹簫客,烏鵲寒聲靜夜聞。
【翻譯】:
【賞析】:
赤壁之戰是一次轟轟烈烈的戰事,是一段不朽的歷史。但是,再不朽的歷史也要歸于平靜,再偉大的英雄也要被歷史煙塵無情地埋沒。當詩人追憶這段往事的時候,滄海桑田的感嘆涌上蒼涼的詩行。如袁枚的《赤壁》①:
一面東風百萬軍,當年此處定三分。漢家火德終燒賊,池上蛟龍竟得云。//江水自流秋渺渺,漁燈猶照荻紛紛。我來不共吹簫客,烏鵲寒聲靜夜聞。
袁枚乾隆十八年(1753)正式入主隨園,開始了恍如隔世的田園生活。因為這一時期清靜治學,遠離政治,他的處世心態和思想觀念發生了明顯的改變。這種返璞歸真的出世心態促使他頻繁地出游,甚至在六十九歲(1784)的時候,他也出行萬里,遠游嶺南,即“花朝后三日,由其門生劉霞裳陪同,作嶺南之游,作七律六首以留別隨園”②。袁枚一生的出游多是以南京為中心的短游,只有嶺南出游是遠游。這次出游從鄱陽湖南下,游歷嶺南粵桂一帶,再北入洞庭湖,進入湖北,然后順長江東下回到南京。這首詩正是這次歸途中,過洞庭湖湖口登臨赤壁所作�,F有的史料并未記載該詩是寫于蒲圻赤壁還是黃州赤壁,但是詩人“入湖南、湖北境后,寫下了《瀟湘》《二妃廟》諸詩,游覽了愚溪、鈷潭、衡陽的回雁峰、衡山的祝融峰、岳麓山等地,各有詩紀事、抒情,還寫了《柳子厚祠》《再題賈太傅祠》《息夫人廟》、《岳陽樓》、《黃鶴樓看雪》《禰衡墓》等詩”③,從《岳陽樓》和《黃鶴樓看雪》兩首詩的內容上看,詩人泊靠岳陽樓的時候是1784年深秋,而到武昌的時候已是飄雪的冬季。因此,詩人沿長江東下,途徑距離岳陽僅數十里的蒲圻的時候,應該還是深秋時節。而到達黃州的時候顯然是在武昌之后,也是那年冬季。從詩中的“秋渺渺”、“荻紛紛”、“烏鵲寒聲”等描寫內容可以看出,詩人登臨赤壁的時候是深秋時節,據此我們可以推斷,這首詩歌是寫作于蒲圻赤壁的。
這首詩浸透了時間流逝的滄桑之感。前四句用藝術化的筆墨,刻畫了赤壁之戰時驚心動魄的場面�!耙幻鏂|風百萬軍,當年此處定三分”明確指出詩人慕名登臨的赤壁,就是當年曹操的百萬雄師被擊潰的地方�!皾h家火德終燒賊,池上蛟龍竟得云”兩句,詩人站在擁劉貶曹的立場上,對火燒赤壁予以高度褒揚。但是詩人描寫百萬大軍廝殺的場面之后,卻感嘆一切英雄和歷史都消逝了,都湮沒在山川當中,只剩下默默的東流水、漁船中昏暗的燈火和紛飛的荻花,詩人感慨往事消散如煙、時間流逝如夢�!拔襾聿还泊岛嵖�,烏鵲寒聲靜夜聞”則表明心中陡生無限感慨,伴著秋日緩緩東流的“江水”和靜謐夜空中的“烏鵲寒聲”在靜靜地升騰。這首詩藝術上最大的特色是傾注著鮮明的個人意識,袁枚作詩論詩崇尚“性靈”,而“性靈”的審美價值的核心是彰顯獨特的個性,即“有人無我,是傀儡也”,在詩歌中體現有“我”的境界是他創作的基本風格,此詩中的“我來不共吹簫客”正是體現了濃厚的個性色彩。
【閱讀訓練】:
1. 從題材來看,這是一首 詩。(1分)
2.下列對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詩歌的第一句說一陣東風比百萬大軍還要強大。
B. 第二句是說赤壁一戰,決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勢。
C. 頸聯寫秋日高照,漁民在江上捕魚的歡快場面。
D. 這首詩歌讓我們自然聯想起蘇軾的《前赤壁賦》。
3. 請從情景關系的角度,對這首詩的最后一句進行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 詠史 懷古 記游
2、C
3、詩歌的最后一句,“烏鵲”二字用典,通過赤壁之戰的主角之一曹操的《短歌行》里的詩句,使讀者聯想起當年的古戰場(1分)。同時,他還通過烏鵲凄寒的叫聲反襯夜的寂靜,營造了一個凄涼傷感的意境(1分),作者把歷史和現實連接起來,抒發了蒼涼幽遠的懷古之情(1分)。語言表達(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