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原詩、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
【原文】:
山中與幽人對酌
李 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注釋】
⑴幽人:幽隱之人;隱士。此指隱逸的高人�!兑住ぢ摹罚骸奥牡捞固�,幽人貞吉�!睂ψ茫合鄬︼嬀�。
⑵“我醉”句:此用陶淵明的典故�!端螘ぬ諟Y明傳》記載:陶淵明不懂音樂,但是家里收藏了一把沒有琴弦的古琴,每當喝酒的時候就撫摸古琴,對來訪者無論貴賤,有酒就擺出共飲,如果陶淵明先醉,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
【翻譯】:
我們兩人在盛開的山花叢中對飲,一杯又一杯,真是樂開懷。我喝醉想要睡覺您可自行離開,如果余興未盡,明天早晨抱著琴再來。
【賞析】:
《山中與幽人對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絕句。詩表現了詩人李白和幽居朋友隨心所欲、不拘禮節的人生態度,展現出一個超凡脫俗的藝術形象。
幽人是指隱居的高人。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詩的一開頭就點明了詩人李白與朋友喝酒的地點——山中。對李白來說,山中是“別有天地非人間”的所在。盛開的“山花”更加增添了兩人喝酒的氣氛。此情此境,稱心如意,就“一杯一杯復一杯”開懷暢飲。一杯一杯復一杯,接連重復三次“一杯”,不但寫飲酒之多,而且寫快樂的程度。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由于貪杯,詩人李白的朋友喝得大醉,就告訴李白“我已經喝醉,想要睡了,你回去吧!明天你若還覺得有意的話,就請順便抱只琴來!”“我醉欲眠卿且去”的典故出自晉代偉大詩人陶淵明�!端螘酚涊d,陶淵明不懂音樂,但是家里收藏了一把沒有琴弦的古琴,每當喝酒的時候就撫摸古琴,醉了就和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我醉欲眠卿且去,幾乎用陶潛的原話,表現出一種天真超脫的風度。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山中與幽人對酌》,在藝術表現上也有獨特的所在。盛唐時期,絕句已經格律化。而李白的《山中與幽人對酌》卻不遷就聲音格律,語言上又有飛揚的氣魄,有古代歌行的風格。
【閱讀訓練】:
(1)“一杯一杯復一杯“這句詩通俗淺近,但意趣豐富。請簡要賞析其寫法和所蘊含的意趣。
(2)第二句中“一杯”反復運用,說說它的表達作用。(2分)
(3)詩歌的最后兩句,刻畫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2分)
【參考答案】
(1)答:這一句雖然通俗直白,但意味豐厚,通過反復的修辭主法和白描的手法,表現了對酌的情形:一是一杯接一杯地喝,可見性格爽快干脆;二是一杯一杯不停地喝,可見喝得很多,酒量很大;三是你一杯我一杯地喝,可見兩人對酌興致很高,關系融洽投機。四是可以想見兩人推杯換盞,有說有笑,氣氛很熱烈。這樣寫,給人以想像的空間,很有生活實感。
(2)“一杯”“一杯”復“一杯”,反復運用表明詩人飲酒數量之多,也表達了詩人飲酒時的酣暢淋漓之感。(2分,只寫飲酒數量之多,給一分)
(3)直言率真的詩人(2分,只寫到“豪放”給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