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郁離子》“戚之次且謂郁離子曰”原文及翻譯
戚之次且謂郁離子曰“子何為其垂垂也與?子非有愿欲于今之人也,何為其然也?”
戚之次且對郁離子說“你為什么那樣漸漸地衰老了呢?你對今人沒有什么欲求,為什么還那樣呢?”
郁離子仰天嘆曰“小子焉知予哉!”
郁離子仰天長嘆說“你小子怎么能理解我的心愿��!”
戚之次且曰“昔周之婭冶子早喪其父,政屬于家童,沸用賄,于是家日迫,將改父之舊。其父之老不可,童群訽而出之;其母禁之,童曰‘老人不知死而弗自靖也。’夫以其父之老與其母之言且不聽也,而況于疏遠之人乎?憂之何補,祗自痗也。”
戚之次且說“從前有個叫婭冶的周家后生,很早就死了父親,他把家政托付給未成年的仆人掌管,他們濫用財貨,就這樣使家境日益窘迫,將要改變他父親在世時的景況。他父親的老仆人不許可,家童們就群起詬罵,并要趕老仆出去;婭冶的母親阻止這樣做,家童說‘老人不知死,就不能自安平靜。’他們對婭冶父親的老仆和他母親的話尚且都不聽,更何況對關系疏遠的外人呢?你光憂愁又有什么脾益,這只不過讓自己憂思成疾啊。”
郁離子曰“吾聞天之將雨也,穴蟻知之;野之將霜也,草蟲知之。知之于將萌,而避之于未至,故或徒焉,或蟄焉,不虛其知也。今天下無可徒之地可蟄之土矣,是為人而不如蟲也�!对姟凡辉坪�‘匪鶉匪鳶,翰飛戾天;匪鱣匪鮪,潛逃于淵。’言其無所往也。吾何為而不憂哉?”
郁離子說“我聽說天將要下雨時,洞穴里的螞蟻能測知它;田野里將要降霜時,草蟲能預知它。在事物將要萌發時,就知道它,而在災禍未到來時,就躲避它,所以有的動物遷移了,有的冬眠入蟄了,它們沒有白白地使自己的預感歸于無用。如今天下沒有可遷移的地方,沒有可入蟄的土地了,這是人類不如草蟲啊�!对娊洝防锊皇怯羞@樣的詩句么‘為人不如老雕,不如老鷹,高飛天際;為人不如鱣魚,不如鮪魚,潛入深淵里。’意思是說,鳥魚有自由,而人卻無處去。我怎么能不憂愁呢?”
戚之次且曰“昔者孔子以天縱之圣,而不得行其道,顛沛窮厄無所不至,然亦無往而不自得。不為無益之憂以毀其性也。是故君子之生于世也,為其所可為,不為其所不可為而已。若夫吉、兇、禍、福,天實司之,吾何為而自孽哉?”
戚之次且說“從前孔子憑上天縱容的圣賢卻不能實行他的主張,顛沛流離,窮困艱難,沒有不去的地方,然而所到之處卻很不得意。不要讓無益的憂慮而毀滅了自己的天性。所以君子生在世上,也就是做他所能做到的,而不做他所不能做到的罷了。至于那吉、兇、禍、福,確實是由上天掌管的,我們為什么還要去自找罪受呢?”
1、戚之次且虛擬人名。
2、垂垂漸漸(衰老)。黃庭堅《和師厚秋半》詩曰“杜陵白發垂垂老。”
3、小子舊時長輩稱晚輩,或老師稱學生。
4、家童舊指未成年的仆人。
5、訽同“詬”,罵。
6、祗僅;不過。
7、痗憂思成疾。
8、徒遷移。
9、蟄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食不動。
10、“匪鶉匪鳶”句見《詩經·小雅·四月》。毛傳“鶉,雕也。”鳶,《詩經·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孔穎達疏“其上則鳶鳥得飛至于天以游翔,其下則魚皆跳躍于淵中而喜樂”。
11、翰飛高飛。
12、鱣、鮪大魚。
13、孽罪孽。
寓意:通過戚之次且與郁離子一番對話,抒發了作者憂時憤世之情,表現了勇于追求與探索的精神。說明圣賢憂時,愚夫迷鈍。那些置忠言于腦后者,必將降災禍于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