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重慶中考語文試卷)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1-4題。(15分)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然白發,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4.分)
(1)名之者誰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云歸而巖穴暝 歸: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于負者歌于滁 負: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雜然而前陳者 陳: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每小題2分)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3.選出對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 (3分)
A.第1段由遠而近、從面到點,寫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環境。
B.第2 段描寫了山間朝暮、四時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樂。
C.第3 段寫“滁人游”“太守姿”“眾賓歡” “太守醉”,是為了表現作者與民同樂的旨趣。
D.“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是作者被貶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極度消沉的表現。
4.在歐陽修治理下,滁州社會和諧,人民幸福。請你結合選文第3段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對“滁人游”的景象加以描寫。(50—80字,不得翻譯原文)
【參考答案】
1.(1)命名(2)聚攏(3)背(4)擺(每小題1分)
【點此查看《重慶中考文言文閱讀答案》(答案頁第四份)】
【下載《重慶中考文言文閱讀doc文檔》(下載頁第八份)】
4.可適當發揮想象,合理即可。示例:瑯琊山上人來人往,人們扶老攜幼,有說有笑,盡情游玩,有的游客引吭高歌,有的游客前呼后擁,一派歡樂熱鬧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