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1019-1083),字子固,建昌軍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西)。
自稱"家世為儒“①曾祖歷官水部員外郎,祖父為尚書戶部郎中,父為太常博士。
《宋史》稱曾鞏年幼"警敏“,"讀書數百言,脫口成誦“②。"
十二歲能文,語已驚人“③。但據他自稱幼時從先生受書,"方樂與家人童子嬉戲“,
十六七歲時,"窺六經之言,與古今文章有過人者“,始知愛好,并努力學習④。
二十歲后,"歐陽修見其文奇之“⑤大約就在這時,他曾給歐陽修寫信,并"獻雜文時務策兩編“。歐陽修對于這樣的人物自是重視的。因此,曾鞏上書之后,曾經得到歐陽修接見。而且當曾鞏向歐陽修告別之時,歐陽修還寫了《送曾鞏秀才序》,此序作于慶歷二年(1042),這時曾鞏雖見棄于有司,卻得到了歐陽修的賞識。
在這期間,曾鞏也結識了王安石,還曾向歐陽修推薦。在這封信里,他不僅推薦王安石,還曾提到王回、王向,一并向歐陽修推薦。在這期間曾鞏同歐陽修已有相當親密的交往。
曾鞏是在嘉祐二年(1057)歐陽修知貢舉時考中進士的。在這之前,他不但認識了歐陽修這樣的前輩,結交了王安石這樣的朋友,而且已經同當代其他幾個重要人物如杜衍、范仲淹等都有書信來往,投獻文章,議論時政,陳述自己為人處世的態度。不過,曾鞏所寫的這些書信,不同于尋常的"干謁“,不是請求薦引。
曾鞏既中進士,便被調任為太平州(今安徽當涂)司法參軍,又召編校史館書籍,遷館閣�?�,集賢校理,為實錄檢討官。
在這期間,曾鞏對于歷代圖書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對于歷代圖書聚散以及學術源流多所論述,寫過一些敘錄,如《新序目錄序》、《列女傳目錄序》、《戰國策目錄序》等,還有《梁書》、《陳書》、《南齊書》等,也都寫有"敘錄“。
曾鞏雖推崇歐陽修,但他的學術觀點和歐陽修亦有所不同。如他對揚雄如此稱贊,這看法與韓愈比較相近,與歐陽修則頗相反。曾鞏對揚雄的看法,涉及政治和學術兩個方面。揚雄的政治態度和學術成就,對曾鞏都有影響。
曾鞏離開館閣,又作了十幾年的地方官吏。最初是通判越州(今浙江紹興一帶),其后又知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徙襄州、洪州,知福州。史稱曾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