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2023年廣州中考語文試卷)閱讀以下材料,完成1-4題。(13分)
班級開展“低碳行動”主題學習活動,小文收集了一些材料。
材料一: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對地球起到保溫作用,就像溫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樣,既能讓太陽光透過,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陽光的熱量不易向外散失,這種現象叫溫室效應。適度的溫室效應是維持地球上生命生存環境的必要保證。然而現代工業大量燃燒煤炭和石油,產生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另外,人類大量砍伐森林,削弱了植物因光合作用對二氧化碳的消耗,從而導致溫室效應增強,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變暖使人類生存環境遭受嚴重威脅,例如將可能導致兩極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沒部分沿海城市。同時也給人類健康帶來巨大隱患,例如由于氣溫升高,脫水現象將會增多,研究預測,到2050年全球將新增泌尿系統結石患者220萬人。
(整理自《光明日報》等報刊)
材料二: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是指將二氧化碳從工業或其他碳排放源中捕集,運到特定地點加以利用或封存的技術,被形象地稱為“碳捕手”。2022年8月,我國最大的CCUS全產業鏈示范基地、國內首個百萬噸級CCUS項目——齊魯石化-勝利油田CCUS項目正式注氣運行。該項目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00萬噸,相當于植樹約900萬棵。
森林碳匯,主要是指通過植樹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復等措施,實現固碳、降碳的過程、活動或機制。2020年底,全國森林面積2.2億公頃,全國森林覆蓋率23.04%。2022年全國森林覆蓋率達24.02%,林木植被碳儲量107.23億噸,固碳、降碳作用明顯。
(整理自《人民日報》等報刊)
材料三:
我國能源低碳轉型持續深入,清潔能源(開發利用過程中不產生或很少產生污染物的能源)生產較快增長,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不斷提升。我國嚴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努力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GDP)超121萬億元,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數比上年下降0.8%, 萬元國內生產總值排放二氧化碳約1噸,而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萬元國內生產總值排放二氧化碳約12噸。2022年,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25.9%; 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17.5%。與2021年相比,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和能源消費增長情況如下:
表1
指標 | 國內生產總值 | 能源消費總量 | 清潔能源消費量 | 非化石能源消費量 |
增速 | 3% | 2.9% | 0.4% | 0.8% |
表2
指標 | 地區生產總值 | 能源消費總量 | 天然氣消費量 | 煤炭消費量 |
年均增速 | 6% | 1.7% | 12.1% | -6.5% |
材料四:
低碳生活方式是個體在環境責任意識下的生活方式選擇,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建設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的美麗中國。低碳生活方式意味著能源和資源消耗的大大減少,這有利于化解溫室效應造成的生態危機,有利于消除全球變暖給人類健康帶來的巨大隱患,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使人類與自然環境長期和諧共存。低碳生活方式還有利于人們走出過度追求物質享受的迷途,把更多生命能量用于道德、情感、審美、求知等精神層面的體驗和探索,為心靈尋找真正的幸福歸宿。
宣傳包括生態學、生態倫理學、全球氣候變化以及生態災難問題等知識,有利于人們形成低碳生活方式的行為動機。如果邀請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人物推廣低碳生活方式,為大眾樹立榜樣,有利于大眾接受低碳生活方式。建立相應的獎懲和約束機制,對低碳生活方式踐行者給予榮譽和獎勵,對違背低碳生活方式理念的行為進行約束和懲罰,也有利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推廣。
(整理自《低碳生活方式的本質意義與影響因素》)
1. 為介紹低碳行動知識,小文對材料做了整理。其中與材料不相符的一項是( ) (3分)
A.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對地球起到保溫作用,人們把這種現象叫作溫室效應。
B.捕集二氧化碳并運送到特定地點加以利用或封存的技術,被稱為“碳捕手”。
C.森林碳匯指通過植樹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復等實現固碳、降碳的過程。
D.清潔能源指開發利用過程中不產生或很少產生污染物的能源,如天然氣等。
2. 為總結低碳轉型成績,小文對材料做了分析。其中與材料不相符的一項是( )
A.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萬元國內生產總值排放二氧化碳量有明顯下降。
B.表 1 顯示,2022年國內能源消費總量的增速略低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速。
C.“十三五”時期,廣州完成了廣東下達的能源消費總量年均增速目標任務。
D.表 2 顯示,廣州地區生產總值增長了6%,煤炭消費量低于天然氣消費量。
3. 為講明低碳生活意義,小文對材料做了歸納。其中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減少能源和資源消耗,有利于建設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的現代化美麗中國。
B.化解溫室效應造成的生態危機,從而有利于在203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C.有利于消除全球變暖給人類健康帶來的巨大隱患,例如避免結石病的發生。
D.有利于人們走出過度追求物質享受的迷途,成為形象完美、影響廣泛的人。
4. 小文的“低碳行動”主題學習活動過程很有借鑒意義。請結合小文的資料及研究,向打算開展其他主題學習活動的同學提一些研究建議。(4分)
【參考答案】
1. C
與原文相比,缺少“主要”和“活動或機制”,信息表達不完整、不嚴謹。
【查看完整答案,完整答案收錄到《2023年中考主題閱讀參考答案集》第9份】
4. ①圍繞學習主題,廣泛收集資料。②整理收集的材料,疏通概念術語,篩選有用信息。③對材料中的數據及其他有用信息進行分析。 ④歸納意義,增強對學習主題的理解,運用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