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憶母親裹粽時
趙寧生
①童年時期,物質貧乏,家中兄弟姐妹又多,但為了過好端午節,父母還是竭力張羅。糯米、赤豆是平時舍不得吃的,特地留著專供包粽子使用;另外再從市場上買一些紅棗、豬肉等作餡。粽葉是寬幅的蘆葉,只要到附近菜場采購即行。最后一道包粽子的程序便落到母親的一雙手上。我們常圍著觀看母親包扎,全家沉浸在溫馨、熱鬧、歡樂之中。
②母親包粽子胸有成竹,心靈手巧,既快又穩。先將粽葉浸洗,用開水燙柔,然后淘米,把浸過水的赤豆、紅棗與浸過醬油的豬肉塊,混入糯米中。只見母親用左手食指與中指夾住兩張蘆葉,卷成小碗狀,然后放進米、餡,壓緊,再添上一張蘆葉,收口蓋住,并用棉線扎牢。從外形看,這恰似舊社會婦女裹小腳,故俗稱“小腳粽”。有時也包成多角形,小巧玲瓏,很像一件民間工藝品。末了,母親還會給我們包上一串串小三角形粽,逗得我們歡呼雀躍,急等煮熟嘗新。
③根據母親的操作經驗,包粽子第一選料要好,米粒不可有霉變,肉塊尤須新鮮;第二包扎松緊要適中,不能“散包”或“爆腰”(中間漲開);第三火候要到位。將粽子放入鍋內浸沒水中,用旺火燒熟,再用文火小煮,關火后再燜。若晚上燒煮的話,燜一夜也無妨。次日早晨開鍋,這粽子必定潤滑爽口,濃香誘人。
④當初,我們也是早早地圍在鍋前垂涎欲滴,等著母親揭開鍋蓋,給我們解開粽子。一股股的粽香,撲鼻而來,一次次、一年年地給我們留下美好的印象。
⑤記憶最深的是,我去學校住讀時,在我簡單的行李中,經常放著一包粽子,那是母親臨時包好的,給我在路上或到校時吃的。有時還添加兩塊糕點,為取諧音“高中”。在母親的心目中,當然是“高中狀元”吧。世上的母親都是這樣,無時不在祝愿自己的兒女們。
父親為我念書
方竹
①2006年,我的左眼睛做大手術,手術后不能抬頭,要低二十天,干什么都得這個體位。于是,我整日誠惶誠恐使勁低頭,基本上日夜趴床上,一句話也不想說。
②八十多歲的父親為我突遭此大難而心疼,但又束手無策。白天,他勉強打起精神,坐在他屋里的電腦前瀏覽,還強迫自己寫點文章,轉移對我的憂慮。吃過晚飯后,按從前習慣,他照例坐客廳沙發上看書,可那段時間,只垂頭枯坐在點亮的落地燈邊,一任時間滴答滴答走過,我在這邊屋里,能聽到滿屋鴉雀無聲。有時,他蹣跚地來我屋里看看,拖鞋擦著地板,腳步很重,見我一人躺在黑暗中,就拉亮大燈,可我躺在暗中感覺很安全,總讓父親快把燈關上,每次他都嘆口氣,無奈地關上燈。過了一分鐘左右,方聽見他踉踉蹌蹌的腳步聲轉回客廳。
③我靜養了幾天后心情稍稍好轉,想起那兩天有朋友送來一本厚厚的紀實文學,正是父親久聞其名一直想看的。我想看他看了沒有,就下了床,低頭來到客廳。睜開右眼看了一下,那本書放在茶幾上,父親垂頭呆坐在那,顯然沒有看。我叫了他一聲,他的頭猛一抬,見我站在面前,立刻欣喜而急促地說:“你起來啦?來,坐,坐。”
④我坐到他旁邊,指著那本紀實文學說:“阿爸,你現在有勁么?能給我念念書么?正好你也沒看。”
⑤父親興奮地說:“你,你有興趣聽念書了?好,好,我念,我愿意念。”他當即打開書:“來,咱們從第一章念。”
⑥那是我如此熟悉的讀書聲。小時候,每星期六晚上,我們幾個孩子圍成一圈聽父親念書,大都是從《兒童文學》上選的文章,父親雖然聲音沙啞,但他是讀書人,讀書人讀書有種特別的味道,我們當時靜靜地、像經歷生活中重大事情一樣,聆聽父親念完一篇又一篇小說、散文。那種感覺,就像坐在星空下一樣,十分遼闊、寂遠。
⑦沒想到幾十年后,我又要依靠父親念書了。客廳靜悄悄,夜沉沉,父親真切厚實的聲音隨著每個晚上,一點一滴貫注進我心中。
⑧有一天他說:“每晚吃完飯,想到我們還能在一起讀半個小時書,就覺得生活還有點意思。”
⑨“你累嗎?”
⑩“不累,不累!”
⑫生活,它的喜都是平平靜靜的,甚至是從悲中一點點滋生出來的,現在想想,即使那樣不幸的日子,因為有父親在,也令人回味無窮。
1.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2分)
⑴粽子( ) ⑵沉浸( ) ⑶蹣跚( ) ⑷聆聽( )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當初,我們也是早早地圍在鍋前垂涎欲滴,等著母親揭開鍋蓋,給我們解開粽子。
⑵八十多歲的父親為我突遭此大難而心疼,但又束手無策。
3.《最憶母親裹粽時》所提到的端午節,今年已經被我國正式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節紀念的是我國歷史上哪位著名的愛國詩人?除了包粽子,請再寫出一種端午節的民俗活動。(2分)
4.《最憶母親裹粽時》中作者童年時期的家境并不富裕,但在過端午節時,母親卻把粽子“裹”得宛如一件“民間工藝品”。這表現出母親什么樣的生活態度?(4分)
5.《父親為我念書》中第六段文字運用了哪一種記敘方法?敘述了什么事情?(4分)
6.《父親為我念書》中“客廳里,從一開始只有一個老人的蒼涼的讀書聲,到后來多了聊天聲、笑聲”這句話有什么含義?(4分)
7.《最憶母親裹粽時》中的動作描寫和《父親為我念書》中的語言描寫,頗具特色。請從下面兩句話中任選一句,分析動作或語言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4分)
⑴只見母親用左手食指與中指夾住兩張蘆葉,卷成小碗狀,然后放進米、餡,壓緊,再添上一張蘆葉,收口蓋住,并用棉線扎牢。
⑵“你,你有興趣聽念書了?好,好,我念,我愿意念。”
8.“裹粽子”、“念書”雖然是生活中的尋常小事,但兩位作者卻終生難忘。請回憶自己的家庭生活,寫出一件最難忘的小事,并結合其中最感動你的細節,談談切身感受。(6分)
【參考答案】
1.(1)zòng (2)jìn (3)pān (4) líng (共2分,每小題0.5分)
2.(1)在這里指孩子們嘴饞、急切盼望吃到粽子的情態。 (2)在這里指父親想為兒女分擔病痛卻又無可奈何的情形。(共2分,每小題1分)
【完整答案收錄到《歷年中考散文閱讀訓練100則答案》第九頁No.87】
【下載doc文檔《吉林歷年中考散文閱讀題集doc文檔下載》第3份】
【我們還為你準備了《吉林中考語文試卷分類題集》】
8.要寫出親身經歷的事情,并通過最感動自己的細節寫出切身的感受。(共6分,事情2分,感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