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康德所說的“霎時的抗拒”,是指人們對崇高事物不敢貿然接近的態度只維持一瞬間。當人們驚魂甫定時,欣喜就會油然而生。
C.莊子認為,通常所說的美只局限于狹小的范圍內,而“大”則體現了天地之道,是無限的,統治者所追求的就應該是無限的事物。
D.朱光潛認為,面對體積巨大或氣魄雄偉的崇高對象時,人們首先會感到驚懼,繼而自卑感會激起自尊感,渴望提升自我而鼓舞振奮。
1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崇高感是一種復雜的審美感受,它并不是自始至終的愉快,而是帶有驚奇恐懼的因素,是一個由不愉快轉變為極愉快的心理過程。
B.優美能帶給人輕松愉悅的感覺,卻不能像崇高那樣激發人超越自身的卑微渺小。相比之下,崇高是一種更高層次、更能凈化心靈的美。
C.孔子將美的形態分為美、大、圣、神四個逐一遞升的等級,“大”指偉大、崇高,比“美”在程度上和范圍上更鮮明、廣泛、強烈。
D.中國美學一開始就對優美、崇高美的不同本質有所認識,先秦美學思想把崇高稱之為“大”,孔子就曾經用“大”來概括堯舜的功業。
參考答案:
10.B
11.C
12.B
【解析】
10.試題分析:B項“崇高體現的是人的本質力量與客體的矛盾沖突”錯誤,原文說的是“崇高體現的是人的本質力量與客體在對象世界中的矛盾沖突的統一”。
11.試題分析: C項“統治者所追求的就應該是無限的事物”錯誤,原文說的是統治者所追求的“不應只是有限的事物,更應當是無限的事物”。
12.試題分析: B項“崇高是一種更高層次、更能凈化心靈的美”于文無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