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汴京因為水系發達,調蓄容量大,成為古代城市排水的典范。它有3重城壕、4 條穿城河道、各街巷的溝渠以及城內外湖池。
B.汴京3重城壕的蓄水量比4條穿城河大很多,表明當時人工開挖的蓄水工程比自然水道在排水系統中占有更多的分量。
C.汴京大街小巷的明渠暗溝是城市水系不可缺少的部分,這些工程逐步將小的水流導引向大的河渠,形成科學的排水網。
D.汴京的凝祥等4 個池沼起到重要的蓄水功能,和水網相連則具有排澇的功能,單獨則可用于蓄洪儲澇,減少水患。
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官員對水利工程也非常重視。蘇軾疏浚運河、開浚西湖,著眼于徹底治理,不讓外河、內湖危害市民。
B.明清時期對排水溝渠除了定期疏理之外,進一步明確責任,專人分段負責,街道廳、工部委、順天府等各有其責。
C.古代對城市排水系統的建造、維護和管理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如果建設起一個功能完備的水網,就不會出現城市內澇。
D.古代城市排水系統的管理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定時、定責,政府、官員和民眾都很重視,這些是我們可以繼承的。
參考答案:
5.B
6.A
7.C
【解析】
5.該題中考核對文本的篩選能力。解答此題,緊抓題干要求——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可將各選項表述同文本相關內容加以比照。B項,曲解文意。第一段原文是“民間也非常重視城中河道的日常疏通和維護”,表明朝廷和民間都重視河道的疏理和維護。
6.A。以偏概全。第三段說汴京“整個城市排水系統的規劃設計和建造體現了很高的科技水平, 城市排水設施的管理措施也很完備, 是古代城市排水的典范”。
7.解答此題,可將各選項表述同文本相關內容加以比照。C。“如果……就……”說法過于絕對化。文中除了說到水網問題,還多談到水網的維護問題。